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就没有新中国。这早已经不仅仅是什么理论问题,而是亲身感受的现实了。但是,在经过林彪、“四人帮”十年浩劫后的今天,当我们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过来,集中精力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还要不要?还灵不灵?在一些同志尤其是一些青年同志的头脑里倒确实成了问题。产生这  相似文献   

2.
我国解放以来,对于在高等院校要不要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这个问题,是有过多次斗争的。解放后,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马列主义理论课,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这是社会主义大学不同于旧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了一九五七年,在高等院校中,有少数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严重的人,公开提出反对开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生产资料供应要不要充分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这是当前经济学界正在热烈讨论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运用马列主义来深入分析和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确立我国新的高效能的经济管理体制,保证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自动地、有计划地和高速度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个体经济也相应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下 ,全国个体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规模 ,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据着一个特殊的经济领域 ,并且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 ,对个体经济进行科学的管理。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 ,必须有科学的理论 ,首要的任务是建立个体经济管理的理论体系 ,并对其理论内容不断地研究、丰富和发展。对个体经济的研究 ,就是从个体经济这个事物的内在矛盾的特殊性出发 ,从个体经济管理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伟大的创举。毛泽东在领导大生产运动中将马列主义经济学原理运用于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因而双是游击战争的农村环境,提j出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与措施。值此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些浅见,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目前各种层次的高等函授教育中,无论专科、本科还是大专起点的本科一般都未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要不要开设这门课?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这一问题已提到函授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笔者认为,函授高等教育同其它各类教育一样也应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在教学计划中设置马列主义理论课程。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在“下海经商,‘钱’途远大”的热浪冲击下,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还要不要坚持师范专业方向,怎样坚持这个方向,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从1991年起,我系坚定不移地从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进行提高从师能力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家访,有些人会不自觉地讨论起通信便捷的时代还要不要家访"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不管社会发展到了什么时代,家访——这个在不同年代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事物,永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要或不要的问题,这就如同今天我们讨论"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一样。事实上,任何时候,好的传统永远不过时。家访是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统教育方式,给曾经年轻的我们、我们的父辈以复杂而美好的回忆。教师熟悉而神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还要不要提倡勤劳节俭?还要不要对孩子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是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有人说,勤劳节俭是落后贫穷的产物。因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史学发展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戴逸教授举办这样一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的研讨会,来交流信息、探讨问题,我觉得非常好。用马列主义作为历史研究的指导,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关键。历史研究要不要用理论指导,这是老问题,今天仍然是个问...  相似文献   

11.
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的斗争中,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批判了“师道尊严”,对学生还要不要教育?要不要管?这个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在某些学校中却成了一个大问题,同整个教育革命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很不适应。这说明我们有些同志对于如何教育学生,并没有真正从思想上把路线是非搞清楚。教育问题,就是为那个阶级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资产阶级拚命地跟无产阶级争夺青少年,如果我们撒手不管,听之任之,那就是放弃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大寨贫下中农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句话从阶级斗争的高度说明了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东方社会的性质问题,是当前历史科学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古代东方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或者别的性质的社会?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仅是古代东方历史本身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学说是否正确的问题.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经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是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马列主义历史学在论证这个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苏联史学家B·B·司徒鲁威于1933年曾经论证了古代东方社会是奴隶社会,这是很有见地的.但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起,苏联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史学家对古代东方社会的奴隶制性质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古代东方是封建社会,并认为古代世界只有希腊的一些城邦和罗马经过奴隶社会,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民族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因而经历过奴隶社会是特殊规律,不经历过奴隶社会是普遍规律,故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中不存在奴隶社会这个环节.他们以此为由说承认奴隶社会阶段的学说是一个“教条主义的公式”.由于时间久远和缺乏足够的史料,要像古希腊和古罗马那样清晰地再现古代东方的历史面貌和阐明它的社会性质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13.
一、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回答"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廓清围绕语文复习课的模糊认识,即:语文复习课还要不要精彩的导入?要不要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要不要课堂的互动?对于这些问题,广大一线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为了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到新的发展水平,我们县委、县政府再次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摆正位置,并提出五条基本要求。一、认识上要有新高度,坚持虚实统一在加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投入的情况下,还要不要确保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还要不要强化各级政府对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还要不要继续提高?对这些问题能不能有一个正确的清醒的认识,是能否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有关重视、发展教育的精神的重要标志。在  相似文献   

15.
生成课程:对“预成课程”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深入,生成课程的一些内容已成为我国幼教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比如,生成课程的目标是随机生成的,那么还要不要预成目标?在追随儿童兴趣的同时如何体现教育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生成课程强调了幼儿的主体性,那么教师的主导性还要不要?等等。要回答这诸多问题,必须首先回答:为什么会出现“生成课程”?它与“预成课程”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只有解答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科学、理性地把握生成课程的实质及其与预成课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粉粹“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乡个体经济又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个体经济,是搞好国民经济调整和改革,搞活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个体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客观依据及其性质作一初步探讨。一个体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而存在,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条件,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多少年来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曾一度得到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一个是最好不要再上大学,"知识越多越反动",我实在心有余悸.一个是仍然要上,而且偏偏还要学现在学的这一套.  相似文献   

18.
(一)这两年以来,人们对“信仰危机”的问题议论很多。许多人认为现在的青年一代不信仰马列主义了,发生了“信仰危机”;也有许多人不大同意这种看法,认为青年人主要是对马列主义知之甚少,搞不清楚什么是马列主义,也就谈不上信仰不信仰的问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作了一次抽样调查。下面是在我们调查时部分学生对几个问题的回答。问:有人认为现在的青年中有一种“信仰危机”,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些什么想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鲁迅研究走过的70年路程作了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认为鲁迅研究应当做到:既要坚持两种思想斗争,又要坚持百家争鸣;既要面向今天,又要防止庸俗地联系实际;还要更新方法,以求突破。在这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这是使鲁迅研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是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情况,用来指引青年一代教育和工农成人教育,摆正整个教育事业的航向,并解决主要矛盾的教育方针。但教育战线广大指战员应怎样理解和贯彻这个方针,还有某些思想和认识上的争论,主要的有:教育方针作这样约改变有什么理论和实践的根据?还要不要“两个必须”与“培养劳动者”的方针?全面发展的教育究竟有哪些组成部分?贯彻这个方针要解决哪些矛盾?本人仓促地写下这篇文章,为的是就新老问题与同志们共同学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