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知识不断整合,培养学生联想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让学生学会分析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各个单元知识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按一定规律去联想,揭示知识内在的规律性,产生知识的飞跃,实现学习的目的.初中化学第八章是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落脚点,学生对酸、碱、盐的概念在第一节中学生比较难理解,通过学习"盐酸、硫酸"后,由具体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现象,逐步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这两种物质的表象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性质所表现的相同点,揭示其内在规律--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最后回到第一节内容,学生便很清晰地形成了"酸"的概念,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形成碱、盐的概念,通过典型物质的学习,逐步归类,形成知识结构--酸、碱、盐各类物质及相互转化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分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揭示其规律,才能产生超越教材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背后隐藏着认识事物的视角和方式.科学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以理论性知识的"不变"指导"万变"的性质应用,以学科观念统整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实验手段揭示反应本质,以定量角度深入复杂化学反应中物质性质和数量关系,从而有效提升无机元素化合物复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史永香 《考试周刊》2013,(71):151-152
化学知识揭示了物质内容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揭示了物质所固有的各种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揭示了化学领域所蕴含的美.课堂美育,就是要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正确阐释学科的审美价值,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在化学教育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科学家开普勒说:"我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科学恰当地运用类比推理,就能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联想,启发思路,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一、与日常生活知识类比,化解思维障碍案例1:化学平衡与水池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感觉"化学平衡"抽象难懂,为突破难点,笔者将"化学平衡"与生活中的"水池"作了如下类比:(1)化学平衡:当一个可逆反应中同一种物质消耗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和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正  相似文献   

5.
一、技术的本质 从技术哲学和技术科学的观点看,对技术有五种理解,即技术是一种能力,技术是物质手段,技术是意志(will)(指技术对人的需求的满足方面),技术是过程或活动,技术是知识.这五种理解不是分立的,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技术的属性,揭示了技术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构成.  相似文献   

6.
"时代性知识"入选教科书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争辩.在教科书中,时代性知识是指反映当代民族文化精神风貌精粹和物质产品新成就的内容.时代性知识的编选应体现如下原则选择能够体现当代民族精神、文化主流和物质产品重大成就的知识;选取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知识;尽量选取能与学生缄默知识建立联系的知识;深入挖掘既有知识的时代意义,赋予其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崭新内涵.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效的知识增长和更新的机制,核心问题就是发展他们的PCK,教研点评应当指向教师PCK的提升。沪教版初中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课堂实录及点评揭示了应围绕研究学科课程的知识、教学策略的知识、学生的知识、自主学习的知识和教学评价的知识等方面,通过对话与互动,促使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对于认识物质微观结构,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有其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原子物理学是其他各部分知识的拓展和升华,它与力学、电学、光学知识纵横沟通,甚至超越了物理学的本身,跟化学、生物无不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教学背景 从教材内容安排上. "胶体"紧随"晶体结构"之后.从知识体系上,胶体与之前学过的溶液、浊液一起都属于"分散系",而晶体结构与之前学过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一起都属于"物质结构"体系,这看似分立的两块知识之间却有着深层的关系,因为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构成形式,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分散形式,都与"粒子"有关.因此进行胶体一节的教学时,晶体结构自然成为胶体研究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对于认识物质微观结构,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有其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原子物理学是其它各部分知识的拓展和升华,它与力学、电学、光学知识纵横沟通,甚至超  相似文献   

11.
围绕"物质进出细胞,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生物学大概念进行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揭示生物学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在不同模块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物质结构理论的科学学习价值和对物质结构进行科学完整理解的三个方面.对高中各个阶段对此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揭示了学生理解和运用此理论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科学建构物质结构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理解功能 教材中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物质的用途,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有的形象地揭示概念的内涵或意义,有的简明地反映物质变化或实验操作的过程,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理解起到了启发和点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的知识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面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生物膜系统等内容的重要基础.按照新的课程标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本节教材的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所以在整个教学设计上也应充分体现该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主要由马克思的社会福利物质观、公平观、伦理观等方面所构成."两种生产"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重建个人所有制"等理论都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对待马克思的福利公平观,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才不致产生歧义.马克思社会福利的物质观、公平观与伦理观显示了逐层递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从"分子层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它向世人揭示了物质的千变万化与纷繁复杂的缘由.马列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内容,以实践为基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在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编写风格和特色,主要体现在注重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注重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应用过程,精心设计"问题串",以问题引领数学活动过程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1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比较教学法,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行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清楚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同时将大分子物质的运输胞吞、胞吐也参与比较.教师运用动画进行讲解各种运输方式,运用概念图展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知识.而"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是人改造外部世界,满足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实践。"劳动崇拜论""劳动决定论""劳动终结论"和"劳动起源论"批判和中外教育史上有关劳动教育的论争揭示了,文化是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教育研究需要文化研究。"劳动""文化"和"教育"在词源上有共通之处。劳动教育,作为文化实践,是通过物质、能量转换改造自然的"化育"和通过信息、符号改造社会的"教化"的统一,蕴含价值-规范、行为-作用、语言-符号、知识-技术等不同的文化层级和实践综合。劳动教育有文化唯物性,也就是具有物质生产性和面向社会现实的大众文化性。劳动教育有文化启蒙价值,它是解放所有人的文化启蒙,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文化的知识文化启蒙。总之,劳动教育的文化本质和实践充分呈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以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的过程,是劳动的"教育性"与教育的"劳动性"、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化育与教化、精英与大众、理论与实践之间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酸、碱、盐等几类重要的化合物,揭示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可获得无机物分类的系统知识,理清无机类物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章知识系统性较强,概念较多,涉及的化合物种类及各类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多,实验多,习题类型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多.因此,学习时要注意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