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其实你很美     
王辉在班里没什么人缘,所有同学都对他“避而远之”,原因是他的长相难看。王辉骨瘦如柴,黄瓜般的长鼻上还有一块黑黑的胎记,再加上他总是穿着缀满补丁的旧衣,这样一副丑陋、寒酸的样子,丝毫没有一丝少年的风采。王辉也意识到了同学们对他的嘲笑和歧视,所以走路时总是低着头,保持一种谨慎的姿态。  相似文献   

2.
我幼师毕业那年,同一实习小组有位同学上了一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小班“认识黄瓜和西红柿”。那天,听课的人不少,那位同学按她的教学计划,课上得挺顺利。忽然,那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谁知道黄瓜是什么味?请举手。”一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瞪着大大的眼睛,你看我,我看你;有的还在互相询问:“黄瓜是什么味?”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也在思考着:……这时,只见一个叫朋朋的小朋友举起了手,朋朋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平日课堂回答问题总是声音宏亮,可这次他的声音却很轻,说得也很慢。虽然如此,教室里所有的人还是听得清楚。他的回答是:“黄瓜是黄瓜味”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笑了,包括我那位上课的同学,孩子们也跟着笑了。大家都为这不成其为答案的答案而笑。我那位同学及时给予肯定:“朋朋的答案还可以,请坐。”于是课又顺利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3.
想飞就飞     
熊筱星 《红领巾》2010,(7):11-13
有一头猪,他前半截是白的,后半截是黑的,大家叫他黑又白。黑又白有二个愿望一,就是有一天能飞起来。  相似文献   

4.
小兔灰灰是个急性子,听话只听半截,另半截全凭自己胡猜。为此妈妈不知批评了他几次,可他总是不改。一天早晨,灰灰上幼儿园前,听到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就高高兴兴地背起小背包上幼儿园了。走到路上,灰灰奇怪了:咦,小朋友们怎么都带着小伞?我知道了,他们一定没听  相似文献   

5.
缺蹄的小羊     
他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毫无疑问,他和其他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他更漂亮,更聪明一些。但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些,这一切只因为一个不幸:他左手的小手指比别人少了半截,那是他很小的时候一次意外的结果。事实上,从小到大,并没有人嘲笑他的不幸。他的父母时时关爱着他,每当他到一个新集体中,他们总是预先通知老师他们的孩子那与众不同的地方,并请求老师的关照,务必使他们的孩子不要因为这点而受到伤害。从小到大,他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以及朋友都做得非常好。比方说,体育课的时候,高大健壮的体育老师会严厉地命令每个孩子必须在单杠上做至少五个引…  相似文献   

6.
瓶子吞鸡蛋     
周岷 《中学生天地》2007,(12):37-37
周末,周老师邀请了一些同学来家里玩。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地去菜场买菜,好多同学都是第一次进菜场,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不一会儿,西红柿、黄瓜、鸡  相似文献   

7.
和十八世纪所有的法国唯物主义者一样,十九世纪德国的杰出唯物主义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也在这条唯物主义的道路上发生了“倾斜”和“滑坡”。也就是说,他和他的前辈一样,都没有沿着唯物主义的轨迹,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走向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都没有把唯物主义彻底化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都没有摆脱历史唯心主义的巢臼。对于费尔巴哈的这种状况,恩格斯曾作过形象的描绘,他说:“他作为一个哲学家也停留在半路上,他的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他的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刘墉先生认为"船到桥头未必直",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在我小学的记忆中,有一个邻座的同学,总在考完试时给我"威胁"。"太简单了!太简单了!"他一交卷就会得意地喊。一听他喊我的心便冷了半截。因为我十次考试,总有九次觉得不如意。问题是,过几天,当考卷发回来的时候,他的成绩八成比他估算的低许多,我的则相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与解读 案例:一根黄瓜长约3厘米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黄瓜长约3( )”这是二年级一次数学教材上的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在批改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老师们都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选择判为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长呢?“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数学书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学生围着问。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与解读案例:一根黄瓜长约3厘米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黄瓜长约3()"这是二年级一次数学教材上的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在批改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老师们都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选择判为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长呢?"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数学书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学生围着问。  相似文献   

11.
闪亮的光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班的一位同学患上了白血病,因为化疗,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了。这位同学伤心极了,每天都盼着头发能长出来。一天,班长带着两位同学去医院探望他,发现他正在用手抚摸着自己的光头,眼睛里都是悲伤的神情。当他看到  相似文献   

12.
[故事开路]德国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歌德(1749~1832)。歌德小时候特别爱听童话故事,他妈妈也特别爱给他讲童话故事。他妈妈讲童话故事与众不同,每次都不讲完,留下后半截让小歌德来讲。  相似文献   

13.
外星笔     
一 一天,梁小帅与同学在地理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郊外一处长着茂密森林的峡谷里进行野外考察。 峡谷里有一块巨大、椭圆形的石头半埋在地下,露出地表的那半截覆盖着厚厚的苔藓。  相似文献   

14.
杨昊同学是哈尔滨市第76中学7年4班的班长,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他都热心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班级开展的"一帮一"活动中,他率先垂范,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使一  相似文献   

15.
1973年12月,肯尼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拉昆村。当母亲看到婴儿只有半截身体时,哭得死去活来。做父亲的比较冷静,再三安慰妻子:“我们要面对现实,不要绝望,生命还在,希望还在。”肯尼一岁半的时候做了两次手术,腰以下的神经无法恢复,连坐都成了问题。医生却劝肯尼的母亲:凡事要尽量靠他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去做。母亲接受了医生的忠告,尽量让肯尼料理自己的事情。数月后,肯尼竟奇迹般地坐了起来。不久,他开始尝试用双手走路。肯尼开始上学了,每天都要装上重达6公斤的假肢和一截假胴体。坐着轮椅上厕所很不方便,每次都有同学帮助他。在这样的环…  相似文献   

16.
教育无小事     
正我认识这样一位同学,姓委,我们索性称他为委同学吧。这位委同学长得白白净净、憨憨厚厚的,整个人透放着朴实与真诚。与生人见面不久,他便一副老相识的样子和人家攀谈,把所知道的事结合自己的分析判断,都一股脑地告诉对方,而且,知无不言,一副热心肠的表现。在学校,他的各方面表现也都不错,尤其是劳动,班级里的一些活,从来不用老师和同学操心,他都主动去干,比如修桌椅、换灯  相似文献   

17.
正坐在我面前的是一名中学生,待他平静后,他向我讲述起他的经历。"马老师,自从进入小学高年级,我只知道埋头读书,很少与同学交往,更不会与同学打架。老师、父母都认为我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进入中学后,还是不能与同学打成一  相似文献   

18.
王通是一名爱动脑筋的小学生,他特别喜欢钻研数学难题,班里同学遇到不会的题目,通常都要请教他。因此,班里的同学都称他为"数学小博士"。"数学小博士"可是名不虚传,有一次,王通还帮助他爸爸纠正了一个错误呢!事情是这样的:一天,王通到他爸爸承包的砖厂去玩,正好看到他  相似文献   

19.
卢霄霞 《广西教育》2013,(40):63-63
黄斌是一名令老师、家长头痛的学生,没有同学想跟他玩,因为跟他玩经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他的行为确实令人感到讨厌和无奈。上课时,他不坐在凳子上,而是时而在地上像小狗一样爬来爬去,时而趴在桌子上。他不愿做练习,在课堂测验时经常交白卷。课余时间,他经常欺负低年级小同学,趁同学不注意推人一把,打人一拳,甚至追着殴打同学。他个人卫生差,自理能力也不行,每天他的座位上、座位周围都是吃剩的早餐、纸屑,一天下来手、脸、衣服都弄脏了,还经常吮吸脏兮兮的手指。犯了错,若不是老师亲眼目睹,他从来不  相似文献   

20.
我班有个令所有任课老师都头疼的男孩子,叫吴弈凡。他是个对老师、同学有明显抵触情绪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他的手一会儿摸摸自己的头发, 一会儿揪揪衣角,要不就拉拉旁边女同学的小辫子,再不就是用脚踢踢前面同学的椅子。老师要是批评他两句, 他就会找出一大堆别人怎么招惹他的理由,连好久以前的陈年旧事都能被他翻出来讲一遍,然后争辩说自己是对的,是同学以前招惹他,今天他才惹同学的。他声音比老师还大,理由比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