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林 《现代语文》2005,(2):96-96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考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作为参战人员的高三学子们,了解阅卷内情,了解阅卷特点,应该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铮教授的《高考语文:专家阅卷心得与学生备考策略》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了解高考语文阅卷的详细内情,而且张教授还凭借自己多年的阅卷经验,针对高考语文阅卷特点,向广大高三学子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应试策略。此书对于经历了十多年寒窗苦读的高三学子来说,是极具实用性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3S):C001-C001
《2004年语文科考试说明》现已出台,与2003年《考试说明》比较,基本上体现了近几年高考改革“迈小步,不停步”“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走势,但也有一些“微调”。须引起广大高三师生关注。  相似文献   

3.
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对高三学子来说真可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今年高考考什么?命题将会出现哪些变化?考生应在复习冲刺阶段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都牵动着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心。这里仅就语文高考复习如何冲刺以及高考命题趋势做些探究。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高三学子的每一根神经,也触动了文化教育发展的脉搏。综观今年全国高考十多份语文试卷,透过稳中有变、平中见难的试题,可以窥见今年高考对语文能力测试的一些特点及走向。  相似文献   

5.
“语言运用”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富于魅力的部分。其魅力主要在于其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的“变幻莫测”。其“变幻”性是缘于试题内容紧紧贴近丰富的生活现实,因现实的“多彩”而使得试题富于“变幻”;其“莫测”性则在于备考过程中缺乏能够操作的“成熟套路”用于仿效训练。这些对高考考生提高语文成绩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从近些年的高考实践看,“语用题”得分率一直低迷。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一组“语用题”指导性文章,希望从解读语言运用规律的角度,供广大高三学子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2023年高考语文依然是稳中求变,但是哪里“变”了,哪里“没变”?文言文考查,在题型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语言运用的考查上更加切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写作命题大胆尝试与试卷上其他文本的联系,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在坚持高考语文立德树人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相对稳定“不变”的试卷结构、阅读和写作一份试卷,需要有所“改变”,以使高考语文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加有利于真正考查出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7.
许纪友 《学语文》2007,(1):27-28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的策略和方法是每届高三语文教师不可避免的和要深入思考的一个永恒话题。不同的学生群体,稳中有变的高考试题“,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等等,这些元素的变化,它促使广大一线的高三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地调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的策  相似文献   

8.
章倩  闵红玉 《文教资料》2014,(31):193-196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悄然发生变化,社会各方舆论热烈,试卷命题会带给中学语文教师哪些思考?本文就如何应对高考变化、如何处理好“变”与“不变”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向往大一     
在经历过高中的黑色“炼狱”后,我们兴奋地把高考试题丢向天空,喊着:“终于可以自由了!”——那是许多刚刚进入大一的学子们最急切的心情。而我,却依旧热爱高般充实而有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备战高考,让不少教师烦忧。本文以个人备战经验为重点,从熟悉大纲、逐项攻破、讲究方法、作文提升四个层面分析如何进行语文高考备考,引导广大学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备战高考。  相似文献   

11.
眼下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即将步入高考考场的高三学子除了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外,调整心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高考,无疑成为冲击高考的重中之重。考试是一个过程.千姿百态的考前不良心理往往容易引起广大考生的忽视,只有及时解开“心结”,才能轻松走进考场。  相似文献   

12.
2002年高考语的试卷结构和题型都有较大变化。然而,“变”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其对语素质与能力的考查这一“不变”的内容。分析高考试题的变化,抓住语学科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和复习,才能提高实效。  相似文献   

13.
我省的高中语文新课程已经实施两年了.2008年高考甫一结束,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自然十分关心2009年安徽省的高考会考什么以及怎么考.这也是新高三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旧高考的变与不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研究其规律能够帮助我们对2009年的安徽新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和内容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不再盲目,不再踌躇,及时准确地把握住备考复习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冯仲平 《学语文》2003,(14):51-53
“世事洞明皆学问。”浸身书海的学子,把目光投向身边的社会,阅读《北约的变与不变》,窥豹一班,于我们认识美国的世界警察面目,了解“北约战车”的行进方向,洞悉世界政坛的变幻风云,何尝无益!  相似文献   

15.
高考的目的在于为现实需要选拔人才;各类大学、学科统一使用的语考试主要不是为中系选拔特长生。所以,高考该怎样考,不能抛开社会背景仅从一个学科的角度孤立静止地评说。1946年“简单”的语高考选拔出宗璞、英若诚,古代只有一篇“作”的科举考试,还选拔出欧阳修、苏轼。科举考试也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化学术,也影响着当时国民的化素养,但这并不能说明科举考试的形式在今天仍然适用。那种考试选拔出来的精英,在“语”单科上的造诣可能非现代学子可比,但要论科学技术方面的学识,他们就不值一提了。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要赶考的学子来说,更是不容忽视的话题啊!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作文的分数可以说是“一锤定音”、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7.
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轮休”五年之后,2004年语文高考重新恢复了对标点符号的考查。虽经紧张备考,但综观全国及各地高考试卷,广大考生仍免不了“如入五里雾中”。为了明辨标点符号使用的是非,对2004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标点符号题加以整合梳理,发现命题者设置了以下八大类型的“迷惑肢”: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从以前的命题半命题作、材料作到现在的话题作,改革力度较大,其中的变化也较大.但基本上在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其中“变”又主要体现在作的“二化”.即高考作的某些方面不断淡化.而在另一些方面却又不断地强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与语文教学理念的逐渐更新.上海的语文高考也在与时俱进,如用一句话概括近年来语文高考命题总趋势.似可说“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相似文献   

20.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为了体现高考的公平和公正,体现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高考题大多是原创的或深度改编的。高考试题在不断地创新和变化,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老师和学习的主体学生,要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从“变”中找出“不变”。下面以一组高考试题为例,剖析高考化学试题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