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他跑下大桥”、“他跑下大堤”、“他走进教室”等句式,黄伯荣、廖序东先生在其所编的《现代汉语》(下册、第343页),对其谓语部分作了如下的分析: “谓(跑)十单音趋向补语(下)十受事宾语”(表处所)。 张小勤同志对此提出异议,说这样的分析“不妥当”、“欠斟酌”,因为只能说“下大桥”,不能说“跑大桥”;只能说“进教室”,不能说“走教室”,“跑”和“走”不过是  相似文献   

2.
陈吉芳 《考试周刊》2011,(23):48-4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句式的变换"是中学基本的语法知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更好地引导帮助学生通过随文学习,有效掌握“句式变换”的知识要点、变换技巧,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呢?现将我多年教学所得总结归纳于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爱V不V”句式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V不V”句式来源于部分“如果爱V,那么就V;如果不爱V,那么就不V”这种两重复句原式的紧缩。原句式在语用层面上分布于三种不同的语境,从承载语义信息特点上看,它可以分化为A、B两种不同类型。“爱V不V”句式是由承载B类语义信息的原句式紧缩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报刊杂志上经常出现“最……之一”这样的句式,可是,对这个句式,不少人又是怀疑其谬的。今年三月五日《光明日报》就登了一则《“最好……之一”么?》的短论,认为既然是“最好”,就不能再加“之一”,否则,“好”也就不“最”了。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他老实” 这类句子,目前在现代汉语里的句式归类仍然存在种种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一般认为是兼语式,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一九九一年版); 第二、有的认为是双宾句,如宋玉柱著《现代汉语语法十讲》(一九八六年版)“准双宾语句的类型”一文所谈,史有为先生《现代汉语语法教程》(一九七九年版)也有此说,  相似文献   

6.
“他笑得一脸皱纹”及相关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01“他笑得一脸皱纹”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格式。这种“得”字句与一般的“得”字句相比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试图用三个平面的学说对这种句式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并将其与相关的句式进行比较,以期揭示相关句式之间句法、语义乃至语用方面的差异。o.2为叙述方便,我们将这种格式记为:NP1+得+NP2。能进入这种格式的句子有下面三类:A①他笑得一脸皱纹。②他热得一身汗。③她吃得一嘴油。④他冻得一身鸡皮疙瘩。B①风刮得一桌子灰尘。②她们吃得一地的瓜子壳。③他们抽得一屋子烟味。④她洗得一地水。CQ他踢得一脚好球。@他写得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先对"是"和"是"字句的研究做了简要回顾和偏误预测,接着对语料库中"是"字句的偏误进行详细归类和统计分析,反观其本体和应用研究的不足;最后提出若干关于对外汉语"是"字句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谈“所以”在因果句式中的流变吴丽君在现代汉语中,“所以”一词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因果复句表结果的分句前面,作连词;一种是用在“之所以……,是因为……”这种固定搭配中,这是人所共知的。至于这两种用法是怎么形成的,它与古代汉语中的“所以”有怎样的区...  相似文献   

9.
重新审视了“比……更……”格式,认为它既可以表示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表示异类事物之间相同特征的比较,“他呀,比狐狸更狡猾”属于后者。比较与较喻的区别主要不在于比项与被比项性质的异同,而在于比较是客观的、据实的,较喻是虚拟的、夸饰的。重新检验了祈使句“形容词+(一)点儿!”对形容词的选择性,认为这是一种形容词的强化格式,既可以是正向的强化,也可以是负向的强化,只有具有[+可变,-极点]语义特征的形容词才能进入这种格式。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的高考病句题中,"结构混乱"往往是重点选项,而"句式杂糅"又是其中的重点。所谓句式杂糅,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或者说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作下半句的主语,因此在一句话中因结构混用而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的《呆气》一文,是一篇语言颇具特色的思想评论。这篇评论,除句式整散相间错落有致,给读者以音韵美的感受外,还有一个显豁的特色。它借助于句式变换,使论述的语意层层加强,从而有力地强化了观点。兹就此浅析如次: 《呆气》全文大体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点晴之笔”,作者精心选用了不同的表达句式。“引论”部分,是提出全文中心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南朝乐府《襄阳乐》有《大堤》一种,为唐代《大堤曲》、《大堤行》所本,但对“大堤”的诠释,不少述不够准确。章考诸史籍,力主宜城小河镇为古“大堤”,即乐府《大堤》孕育诞生之所,襄阳城外的大堤不具备产生乐府《大堤》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日趋流行 ,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句式的产生 ,是历史地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 ,吸收英语“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 ,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果。这种句式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是其得以流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变换句式属于语言运用方面的技能,历来为高考所关注。现结合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题例,谈谈变换句式的一般操作方法,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句式修辞中,句式内部存在着交叉关系,句式与辞格、语音修辞也有交叉关系;句式修辞的“句”与语法上的“句”也很不相同。句式修辞教学,必须把以上诸方面讲清楚,以提高学生鉴别句式和运用句式修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当一个学生较好地回答问题后,在老师“表扬他”的指令下,同学们齐声说:“表扬他(她),顶呱呱!”并伴之以有节奏的鼓掌声。这种表扬形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我们也看到这样...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中,当你和亲朋好友道别时,总会依依不舍。比如放学,特别是星期五放学,要和同学告别了,如果用英语,该怎么说?不急,你可以选择下面任一句型。  相似文献   

18.
句式杂糅是指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两句混杂,二是前牵后连。一、两句混杂同一内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果把两种说法都用上,糅到一起,就形成两句混杂。示例一:  相似文献   

19.
第13小题要求从句式的角度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加以判断。但是加点部分“大人清白”、“名誉著闻”和两个“其都督”都不是句子。众所周知,句子是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而这四处加点的部分都不能脱离原句表达完整明了的意思。既然加点部分都不是句子,又怎可判断它们是什么句式呢? 按照命题者的思路,我们姑且对加点部分进行句式的判断。200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文言文句式的考查仅限于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置和成分省略五种。那么,四处加点的部分各是以上五种中的哪一种句式呢?标准答案认…  相似文献   

20.
句式变换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 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 属于语言运用方面的重要内容,是高考极为关注的 题型。常见句式转换题型有:长句与短句的变换,整 句与散句的变换,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因陈述对 象不同而引起的变换,四种语气的句式之间的变换, 不同表达方式的语段之间的变换,图表、图文之间的 变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