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土圣母的具体人格是女娲氏,有古代墓碑、庙碑、诗词、典籍和形象文字等多种证据可以说明。随着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力提高,后土逐渐地由原本的人格演变为大地的代称。社字的古代几种写法是其最明显的演变形象。故所谓后土圣母,是人类始祖与大地之母的结合,是孝道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双重载体。一些史书所说的句龙、黎之为"后土",实际只是其荣誉性尊称。种种土神的说法也仅是后土的流变而不是其原本。  相似文献   

2.
彭建红 《语文知识》2006,(12):20-20
社是土地神。相传社神名叫句龙.是水神共工的儿子,因为能平九土,被黄帝选中做了土官,官名后土,掌土地与农业之事。《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又《礼记·月令》:“择元日,命民社。”郑玄注:“社.后土也,使民祀焉,神其农业也。”  相似文献   

3.
社祭,祭土地神也。什么叫社呢?据《春秋》、《左传》等所载,春秋战国之时,二十五家为一社,而在边远地区村寨,也有五户、十户为一社,或称田社。社日,必须祭社神。社日,分春社日,秋社日;“仲春祈谷是春社之日也;仲秋获禾是秋社之日也。”社日即立春、立秋之后五戊日。何谓社神?共工之子句龙,被称为社神,即土地神祉。《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相似文献   

4.
后土原是总司土地的主神,与苍天对举,称皇天后土。历代帝王祭祀后土的后土祠,是国祭土地之神的肇始之地。在古代人们祭祀后土中,后土衍生了土神、地祗、后土皇地祗等称谓,但却成为区域性的地方土地神——非地祗。同时,在后土被拟人化中,出现了男女塑像及“土地公公”和“后土圣母”等称谓。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后土还是代表大地的。  相似文献   

5.
对土地的祭祀始于上古的三皇五帝,到周朝已形成独特的祭祀仪式.并由最早的自然神崇拜逐渐融人人格神因素,形成了固定的称谓——后土。祭地或在泽中方丘.或在都城北郊。而泽中方丘的具体地理位置十分模糊汉武帝时认定,古书的泽中方丘为山西汾阴雎上.即今天的万荣县宝井乡。武帝亲祀后土于汾阴雎上,其后历代帝王多有亲祭。这一举措对后世万荣的影响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6.
社稷一词,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唐太宗李世民:“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这两句中的社稷便是此意。那么社稷为什么会成为国家的代称呢?这还得从社稷的本义说起。古人认为,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据《国语·鲁语》等古书记载:社神名叫句龙,他是水神共工的儿子,因为能平九土,所以被黄帝选作了土官,官名为后土。稷神是传说中夏代以上的一名叫柱的神人,他是烈山氏之子,因为能殖百谷百蔬,所以  相似文献   

7.
后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地之神 ,祭祀后土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中的一项重要习俗。万荣后土祠始建于汉 ,历代帝王先后 2 4次在此祭祀 ,其中汉武帝 6次巡幸 ,并留下了警世独绝的《秋风辞》。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促进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万荣县在后土文化研发上大做文章 :一是成立后土文化研究会 ,创办《后土文化》杂志 ,出版《后土文化源流》一书 ,深入地研究后土文化 ;二是组团赴台湾交流后土民俗文化 ,联合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中央电视台拍摄百集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华名人故里》首集《中华后土圣母故里———山西万荣》 ,加强后土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殷商统治者十分重视占卜,凡大事均……占卜工艺考究……与自然神祗的祭祀与求告,对风、雨、水及天象、农事、年成等问题的关注。"以上是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一展厅第三展室里一段题为"占以问疑"的展板介绍文字,其中有一处文字错误。段中"祗"是比较少见的汉字,读作zhī,一般同"只",或作"恭敬"的意思,放在上面介绍殷商统治者求神问卜的文字之中显然解释不通。其实,这里的"祗"应是"祇"。"祇"读作qí,常与"神"连用作"神祇"。"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则泛指神。如《论语.述而》:"祷尔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晋南万荣县后土祠庙会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后土祠庙会活动中存在着模拟巫术、禁忌、祈神等原始宗教特征的行为,体现出浓厚的原始信仰色彩。后土祠传统庙会已经成为当地民众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民俗生活起着组织、规范、调节、愉悦、物资交流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周礼》所载大师礼有自成体系的祭祀内容。按照时序,这些祭祀可分为出军前、军中和还师后的祭祀三个部分,包含祭社、告庙、设军社、齐车载主(军社和迁庙主)、祭行神、祭上帝、祭山川、献捷礼等。祭祀对象上,天神、地祇、人鬼皆有,涵盖了国家祭祀系统主要的神灵。这些祭祀本质上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方式,祭祀神灵以获得福佑是人为建立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国家的权威和军队的威严来构筑和解释的,它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也有利于巩固天子与诸侯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地球母亲在哭泣。 我的衣物——树木、丛林被砍伐。  相似文献   

12.
文章用原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麦秸垛》的原型特征,指出了这是一个以大地母和生育女神为原型的作品,作者在精心构造地母神话的同时又对这一神话进行了解构,从而使这一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审美内涵和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及《母亲》等一系列描写中国的杰出作品"使人类的同情心跨越了种族的鸿沟","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以更深的人性洞察力去观察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另一世界的道路"并且"符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对未来的期望"①而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赛珍珠描述中国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不仅表现了中国农村妇女共有的特征:善良、坚强、勤劳、勇敢,而且塑造了两种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我们将1931年出版的《大地》与1934年出版的《母亲》作比较,不难发现《大地》中阿兰表现出一种介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间的沉默,《母亲》中的"母亲"则表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反抗精神。无论是沉默的阿兰还是勇于抗争的"母亲"都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农村妇女的生存现状,都展现了中国女性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周同宾的乡土散文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其系列纪实散文<皇天后土>建构了时代浪潮冲击下的农民的主体人格.<皇天后土>中的农民主体人格可粗略地分为三类:保守型人格、开放型人格和中间型人格.作家对不同类型主体人格的描绘形象地勾勒出当代农民鲜明的个性特征,再现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当代农民的奋斗、希望、挫折、困惑以及社会转型期农民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大地母亲是沟通俄罗斯多神教与东正教信仰的核心意象。而20世纪初期在多神教、巫术、东正教、工具理性等现象错综交织的文化图景中,大地母亲信仰呈现出精神性的失落。皮利尼亚克的中篇小说《地母》正是从这一民族文化视角切入,揭示出多神教思维与工具理性对民族精神诉求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李祝尧的小说从创作题材、叙述风格到语言特色都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使他的小说不乏生活气息,并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他与大地的亲密关系,但由于作家笔力限制,他的小说同时受制于这种俯身大地的叙述姿态,使他的小说失去了对历史的深沉关照,对人物命运的形而上的思考,对现实的深度的反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Mother and I     
Teaching materials are a manifestation of culture. "Teaching material culture is social culture manifested in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n teaching activities. It represents a society's authoritative systems of knowledge, values, and concepts, and explicitly exhibits the given teaching contents selected by the society's leading class(es) for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t is a tool for disseminating value concepts and ideology."1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are even more distin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one must give expression to the Chinese society's requirements and expecta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because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the creation of a foreign cultur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anifest the Chinese people's read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at foreign cultur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are targeted at twelve- to fifteen-year-old children in their adolescence. In terms of English-language studies, they cannot reach the level of children of the same age in countries where English is the mother tongue, and so the contents of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seem relatively simpl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intellectual and mental level of students of this period. However, it is precisely in the simplicity and directness of this language that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surface more distinctly.  相似文献   

18.
“M”代表她所给予我的无数东西, “O”的意思是她在吕渐老去. “T”是她为抚育袭洒下的泪. “H”指她有像金子一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Mother     
你知道为什么咱们管妈妈喊"mother"吗?嘿嘿,你不知道吧!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  相似文献   

20.
Angel and Mother     
One day a child asked God, “They tell me you are going but how am 1 and 2 ?” to I me to the earth tomorrow, going to live there being so small and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