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人误解了读书的意义。 在一些人看来,读书,不过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另一些人认为,读书,仅仅是为了研究某个问题。如果这样看待读书,就大大降低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误解了读书的意义.在一些人看来,读书,不过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另一些人认为,读书,仅仅是为了研究某个问题.如果这样看待读书,就大大降低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误解了读书的意义。在一些人看来,读书,不过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另一些人认为,读书,仅仅是为了研究某个问题。如果这样看待读书,就大大降低了它的价值。确确实实,为了完成学业,我们需要读书。因为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为了研究问题,我们也需  相似文献   

4.
美妙的朗读     
正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他非常讨厌读书,他认为读书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为了不让自己的臣民生活在痛苦之中,他下令,全国的臣民不准读书,已有的书籍必须全部上交国家。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发现谁家还藏有书籍,那么士兵就会把他全家关进大牢。不仅如此,国王还下令全国学校停课,老师们只能教学生如何玩耍,但不能教他们如何读书。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学生都非常沮丧,因为他们再也不能学习了,但也有一些学生很高兴,因为他们再也不用读书,这样就可以好好玩耍了。  相似文献   

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仿佛这就是阅读的终极目的.我不知道杜甫写下这句话的时候自身处于何种状态,但这句话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是为写作服务的,读书是输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写作效益,甚至是为了出人头地.我从不反对读书为写作服务,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交融是水到渠成的关系,但如果仅仅为了写作而去读书,那读书就成了苦役,而且这苦役就没有了尽头.  相似文献   

6.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4,(11):79-79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相似文献   

7.
当把这个问题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但实际上那个读书仅仅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而非真正地道的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  相似文献   

8.
眼神是教师最具魅力的礼仪让学生热爱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在我读书时,就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有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数学就会成为我们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显现出优秀的数学才能。如果学校里新来一位有魅力的科学老师,就会有很多学生入迷地进行实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名人书趣     
雪焰 《教师博览》2010,(10):55-56
高尔基:不怕挨棍子 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从小就有着强烈的读书欲望,然而,贫困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糊口与养家,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一件事:读书。他后来回忆时这样说:“如果当时有人对我说.‘你去读书吧。不过为了这事我们要……用棍子打你一顿!’大概这样的条件我也会接受的。”  相似文献   

10.
叶德卫 《教育》2011,(36):58-58
<正>读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可是每次谈起,总会发现些新的东西。看过《朗读者》的书和电影,让我最为感慨的是一个人为了掩盖不认字不能读书的事实,宁愿以生命为代价,可见读书在一个人生命中所占的分量。如果一个民族对读书都有这样的认识,这个民族必定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1.
读书是文化人的一种美德,有人说,书是专门给懂得精神享受、有积极进取心的人准备的。教师应该属于这种人。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或生活方式。不读书会导致思想的平庸与浅薄,导致精神家园的荒芜。如果教师长时间缺乏阅读就会给育人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教师努力读书,不断提高学识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相反,教师不读书,不学无术则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营“造书香校园”,如果不能使学生喜欢阅读且具有深入思考的能力,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其实,大凡优秀的学生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用思想、用文化、用书香、用审美的认知影响和熏陶出来的。目前的教育真应该改变只教知识不引领读书与思考的现象。当然,对于教师来说,读书本身并不是目的,丰富知识是为了思考的深刻,深入的思考是为了发现真理、抚慰心灵、充实生命和创造新人。教师身上应该总有一种力量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并使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生命中最幸福和快乐的事情是阅读和追求自由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应成为教师生命的内在需要。在读书这个问题上,可怕的不是没有书读,而是缺少读书的意识和渴望。教师就是要在不断地读书的过程中,积累思想与情感,积累精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读书之乐     
我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思考:读书到底能获得什么? 书中有丰富的精神食粮,那是自然不必说的。其实单就读书的过程而言,就有很多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读书     
不管你愿不愿意,读书都会成为你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有义务教育法在那儿管着你。所以,我们一旦为人,就不得不去面对读书这件事。这样,我们就得仔细研究一下“为什么要读书”了。就一般人而言,读书恐怕就是为了将来寻找一个可靠的饭碗以求衣食无忧。现在的家长或老师教训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子女或学生时,爱讲的一句话就是“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靠什么生存?靠要饭么?”所以,为职业而读书就成了绝大多数人读书的最大理由。不过,仅仅因为职业生计的原因去读书,那似乎并没有解决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如果你通过读…  相似文献   

14.
佚名 《良师》2011,(6):53-53
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从小就有着强烈的读书欲望,然而,贫困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糊口与养家,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一件事:读书。他后来回忆时这样说:“如果当时有人对我说,‘你去读书吧,不过为了这事我们要用棍子打你一顿!’大概这样的条件我也会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1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年三月六日,是周恩来爷爷85诞辰。周爷爷在少年读书时,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一次,老师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同学答是为了谋生,有的答是为了发财,只有周爷爷庄严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他去日本留学。给小学时的同学写下这样的临别赠言:  相似文献   

17.
来信一:我是一名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成绩一直在班上保持前三名。可最近半年来,有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我:是读书,还是打工?因为我看到我们村有的孩子花了家里很多钱,读完大学后,却找不到工作,心里就觉得“多读书不如早挣钱”。相反,在我们村还有些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每年还能挣不少钱回家。我很想读书,可是,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很苦恼,我该怎么办?来信二:我是初二的学生,在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在暑假里就到处“打工”挣钱,开学后大家聚在一起比谁挣的钱多,根本没有心思读书。有的同学竟然为了挣钱,就此脱离了学校外出…  相似文献   

18.
于永正 《青年教师》2009,(11):19-20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  相似文献   

19.
教师本是书本的受益。我们今天所从事的这份职业是来自学生时代的苦读书本,如果当年不读书或读书不好,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教师,可谓“学而优则师”。可当了教师以后,很多人却从此不愿看书,不爱读书,远离了这些曾使自己受益的书本。  相似文献   

20.
日本名作家小林多喜二读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读到考茨基的错误观点时,就把下面的列宁对这个观点的批判用一张稿纸遮住,自己先想想考茨基的观点错在哪里?自己应怎样批驳这种观点……经过这样一番思索,他才继续读下文,如果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找出自己认识上的不足,这样就对列宁观点的认识深入了一步。这就是“预测读书法”。“预测读书法”促进了读与思的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读书效率。它告诉我们: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果题目或内容正好是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