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数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要教好数学就要遵循数学学科学习规律,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学到知识,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但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机械地记忆来学习书本知识,死学死用,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整个学习过程是艰辛而劳累的。采用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他们更能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有收获。对此我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动手操作是学生思维的源泉与起点,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趣味性动手操作、思考性动手操作、探究性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操作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实践证明,操作学习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形成较稳定性和可迁移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本文试从知识形成性操作、知识应用性操作两个方面谈谈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操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耿莹 《中国教育》2004,(5):56-56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因此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操作。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走进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新授中的运用——探求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有的知识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有的知识即使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  相似文献   

6.
杨锐琴 《宁夏教育》2007,(11):51-51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计生动有趣的可操作的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数学技能。一、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  相似文献   

7.
所谓操作学习,就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  相似文献   

8.
林国鑫 《考试周刊》2014,(64):63-64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向传递知识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形成以知识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知识停留在理论理解层面而无法向运用层面发展。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问题式的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要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变"看演示"为"动手操作",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数学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知识的乐趣,提升思维能力,并拥有创新的机会.数学实验是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发现的"再创造"过程。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动手操作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开展的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机械模仿,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当今课改下,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而对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感受学习的快乐却关注并不多.死做题、做死题、突出知识性目标训练现象还依然存在.机械重复作业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何让心灵在作业中升华,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所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不少学生参与的操作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也有一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动手操作,经常出现为操作而操作的现象,学生的操作是教师指令下的行为。因此,不知为何而操作的学生大有人在,使得操作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上出现了“操作”的错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钟新华 《小学生》2013,(12):64-64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呼唤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合作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要放手给学生探究;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要留有学生充分的空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要让学生自由操作,让学生在体验中开启思维,自主探究,把握数学本质,获取鲜活的知识。一、巧设数学问题情境,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郑艺勇 《考试周刊》2016,(13):69-70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标要求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交流与探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教学为基础,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数、形及其空间结构的认知过程、智力发展的过程、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中要敢于“放”,促进学生在“学”中逐步具有开放型的思维品格和知识结构,使学生逐渐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笔者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朔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允彪 《考试周刊》2013,(82):59-60
“积极性”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也是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根本.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要想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交互式数学课件借助计算机这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亲自操作(对图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换、度量和计算)完成数学实验的过程,从此过程中发现数学结论,并进一步运用数学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