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和优美文章,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中学语文教材中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都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那么,教  相似文献   

2.
朱建兵 《教育》2012,(31):47
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课要少一些理解,多一些情趣。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学生的审美情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美的欣  相似文献   

3.
朱建兵 《教育》2012,(11):47-47
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课要少一些理解,多一些情趣。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抓好中学美育,就应该全力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第一条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于玉乐 《中学文科》2009,(16):24-25
美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抓好中学美育,就应该全力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第一条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审美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既是人文学科,又是工具学科,这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在中学语文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何在小语教学中渗透思品教育,本人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新飘 《现代语文》2011,(5):142-144
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为己任,构建学生良好的审美品质,呼唤学生作文的灵魂,使其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充满活力、体现个性的作文。学生写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肩负着美育的使命,21世纪是信息时代,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又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  相似文献   

12.
朱芸 《云南教育》2004,(32):20-2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提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下面就我在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谈谈自己的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何在小语教学中渗透思品教育,本人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一、品句明道。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总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以文育人,具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统编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传承美德等内容。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思品教育,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文化品位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质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常规的语文教学中,应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