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省襄阳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回族2.1万人。在发展过程中,散杂居回族存在着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民族文化的相融与相斥互相交织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襄阳市应重点在经济、民生、文化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而推动散杂居回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襄阳市是典型的回族散杂居地区,在对襄阳市友谊街回族社区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散杂居回族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权益保障、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族认同意识对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各种族群认同的界定中,文化的认同是其中很重要的界定.本文依据民族认同的理论,对内蒙古赤峰地区回族的宗教、语言、服饰、节日、饮食、婚丧等文化及生活习俗进行调查,从对回族文化的认同角度研究赤峰地区回族的民族认同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经济发展对当地回族民族认同的一些表现形式、符号象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回族是伊斯兰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特殊民族,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不断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现代,中国正经历着社会变迁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巨大变化,作为回族核心文化的宗教信仰在观念和行为上随之适应与变化是很正常的现象。宗教观的内化已经成为散杂居回族青年的一个主要特征。散杂居回族青年在遵从先民传承的信仰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现实利益和自身权利。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河南省孟州市桑坡回族村村官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分析该村大学生村官的现状,探讨散杂居地区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困境,能够提出培养"本土化"村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变迁是指一个民族文化系统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的变化,文化系统包括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是人类行为的一种诠释,它积极围绕人类的行为。一个文化系统通常包含三个层次的关系:第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是人与自身心理的关系。文化变迁是属于文化发展、变化的一种类型,是从以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生产、生活文化开始,"由表及里"不断地向深层次文化渗透的。蒙古族文化在重庆彭水县向家坝发生的变迁便是在特定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在内外因的推动下与周边散杂居民族在生活中长期相互交流、交往,互相学习、借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所发生的一种文化变迁现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少数民族散居化进程的加快,散杂居民族问题成为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议题。通过对大理州Z村这个多民族散杂居村庄的民族学考察,围绕在经济、政治、文化、政策四个方面构建和谐家园的实践,分析了该村还面临和谐家园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家园和谐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保护不足三个新挑战,提出了促进和谐家园民族经济的科学发展、消除潜在因素对和谐家园的外在影响、守护民族和谐家园的文化多样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塔吉克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高原荒漠畜牧兼农业的亚经济文化类型的民族,他们正急迫地面临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塔尔塔吉克乡散杂居塔吉克族的畜牧业发展为主线,以阿克库木畜牧专业养殖协会为案例,把塔吉克的经济体系放在民族文化大背景当中进行研究,寻找对策,为散杂居塔吉克畜牧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对某一回族聚居区、介于15-44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的调查问卷来研究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在年轻回族人中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对语言态度和使用情况起着重要作用.被调查的年轻人,语言使用与年龄关系密切.回族话使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回族丧葬仪式不仅是生命礼仪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基于伊斯兰教两世吉庆的观点而产生的宗教性礼仪。它直观地表达出回族穆斯林所固有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理念,积淀了回族群体共同的情感,并对群体心理产生了强烈的浸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工作是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教育在考虑国家统一发展与需要的同时,还应关注并发扬自身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特色。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州市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并为散杂居少数民族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老旭甸村作为一个汉彝杂居村寨具有独特的生态文化,体现在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依据老旭甸村的实地调查资料和相关历史文献,从历史发展、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村寨选址与建筑特点几个方面阐述了老旭甸村的生态文化构成及演变情况,总结概括出汉彝杂居村寨生态文化具有神圣性、地域性和民族融合性的特点,这种生态文化对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塔吉克族是中国人口极少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些塔吉克族人由于各种原因散居在喀什地区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形成了杂居的情况。他们迁入维吾尔族地区以后,部分杂居的塔吉克族人在长期与当地的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交往过程中,语言使用方面、生活习惯方面受到维吾尔族的很大的影响。文章以实地调研的方式,真实了解塔吉克语发展现状,依据历史文献和52位受访人数据,调查喀什泽普县布依鲁克乡塔吉克族人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及语言转用状况。  相似文献   

14.
乡(镇)村债务问题严重,但目前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章以温州市灵溪镇为例,剖析了乡(镇)村债务现状.文章认为乡(镇)村债务成因于兴办公益事业、压力型行政体制、财政分配、体制和政策的障碍、管理混乱等五大因素并将对农村基层政权职能发挥、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农民减负、农村社会稳定等产生不良影响.文章认为化解乡(镇)村债务要按照“分级分类承担、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进行,政策性债务应该由决策部门负责解决,公益性债务可以通过财政、乡村组织和村民三方共同化解,经营性债务可以按照谁组建、谁承担,结合企业改制等办法削减债务,金融性债务建议由有关各方务实协商,实行挂帐停息或减息,作风性债务由该责任人偿还.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乌江下游民族杂居山区村落——小王村为个案,试图通过分析其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打工族,来揭示少数民族杂居山区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带来的民族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文章认为,打工族的出现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结果,也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认同的概念界定出发.辨析了回旗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异同点;通过对甘南藏区文化背景的介绍。剖析了甘南回族文化中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透视了一个以藏族文化为主流文化中回族的文化认同。最后指出甘南回族文化在中国回族文化中具有的重要位置和独有特色,阐明了研究回族文化认同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藏区回族文化认同研究——以甘肃省临潭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认同的概念界定出发,辨析了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异同点;通过对甘南藏区文化背景的介绍,剖析了甘南回族文化中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透视了一个以藏族文化为主流文化中回族的文化认同。最后指出甘南回族文化在中国回族文化中具有的重要位置和独有特色,阐明了研究回族文化认同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回族聚居区人口一经济相关性研究,选用1997—20101年人口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ARCGIS9.3分析技术,初步探讨了宁夏回族聚居区人口一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过程。其时间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回族聚居区人口一经济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协调发展类型不断提升,从濒临失调衰退类演变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其空间分异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回族聚居区内部各县的人口一经济协调发展度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同一年份各县人口一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也不同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受到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日益明显,这在民族杂居地区尤为突出。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瑶族服饰文化、岁时节日民俗文化、婚姻习俗文化等发生变迁,皆因内源性动力、外源性动力和文化变迁的推动力所致。要做好民族杂居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应从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持"乡村记忆"、实施文化扶贫政策、加强互联网数字化保护模式,以及将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杂居地区的田野调查,在了解当地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探析该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成因,认为哈萨克族牧民的定居是哈汉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密切的经济往来是哈汉民族和谐关系的保证,文化多样性及民族间婚育观念开明与宽容是哈汉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民族间的互尊互助是哈汉民族间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