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点明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只有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学有所用。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观念,倡导开展生活化教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且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广泛、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使得语文学  相似文献   

2.
陆文睿 《中学文科》2009,(13):47-48
现代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早在50年代,法国的著名教育家蒙田就已经提出“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的观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做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而著名教育家杜威则直接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早在50年代,法国的著名教育家蒙田就已经提出“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的观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做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而著名教育家杜威则直接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首先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随后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专家们的精辟言论,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可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让学生的思维局限于小小的书本世界里.割断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徐艳萍 《英语教师》2023,(17):176-178
介绍“生活即教育”理念及其教学价值。分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例,探索“生活即教育”视角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化策略,即不断拓展学习渠道,理解并实践“生活即教育”;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词汇教学方法;设计生活化的词汇作业,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6.
郝庆花 《化学教与学》2011,(11):24+17-24,17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那么,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和实施这种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在此谈谈笔者的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7.
陈建娣 《化学教与学》2023,(2):19-22+27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在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中起重要作用。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设计,即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发现蕴含的学科问题、在探究式实验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推理分析、在解决拓展性问题中提升迁移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知道人是依赖于社会环境而生存的,是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存在的。美国的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主张。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初中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将“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的理论支撑,以初中学生逐步发展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学生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将生活融入教学,让教学指导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此强调将课程实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结合,把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儿童,目的是使道德教育不再是虚假的欺骗,促进学生全情参与,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师教学的理念——"教育即生活",中国的教育界倡导"生活即教育",虽然二者的内涵不完全相同,但是把教学融入生活,使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共同的倡导。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其生理和心理重大的转折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时期会发生极大的转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德  相似文献   

12.
钟琴妹 《亚太教育》2023,(4):117-120
“生活即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由于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契合,在幼儿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这一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根据幼儿成长需求,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认真感受与体验,从中收获更多生活经验,提升幼儿认知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针对“生活即教育”理念下体验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川教育》2009,(2):31-32
杜威在上世纪就已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观念。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观点亦耳熟能详,“大教育观”、“课堂的外延与生活一样大”……无疑,这些都共同指向教育的时空命题。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主张“依据生活”和“为了生活”的教学思想。这一思想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必须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教学评价等,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  相似文献   

15.
钟红梅 《教育》2012,(4):50-51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有生活便有教育。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由于无视其生活根基而导致了理想化、形式化、教条化,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本文尝试从不同视角探讨如何使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引领生活,并最终融入生活,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他主张教育向整个社会生活开放,以生活为中心,给学生以活的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植根于生活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素养的现实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而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开放而具有活力的。一、教学内容的开放语文是以具体作品为载体的,但语文课本并不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与学的一个立足点。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让初中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形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数学学习品格与关键能力为目标,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做出了密切联系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案例分析,旨在持续增强初中数学教育的育人水平和教学质量,贯彻落实促进学生实现数学“三会”的新课标理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生活化”越来越多地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教育的外延即生活”作为一种理念,不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更渗透在德育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抓住宝贵的教育时机,挖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完善的源头活水,才能开创教育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主张“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根本性质进行明确: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0.
郑玲 《科幻画报》2022,(4):86-87
“生活即教育”作为陶行知最深为人知的核心教育理论,主要突显了教育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相关的联系,倡导教育者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元素。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