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激情"和"理性"两个关键词对于我们的职业和人生着实是太重要了。有了激情,人生就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否则人生就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这就是激情基于人生的意义。师大附中老校长陈元辉说:"附中的老师不要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激情,让教师始终葆有对教育的追求,与年龄无关,与职称无关。除了拥抱激情,我们也同样离不开理性的思考,没有了理性也就没有了提升,没有  相似文献   

2.
一、艺术教育对高校教师解放和发展感性的作用 1.艺术教育能解放高校教师的感性。长期以来,高校教师由于受本身职业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其感性一直处于理性的压抑之下,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要做的,正是将高校教师的感性从这种理性的长期压制下解放出来,赋予其感知的敏感和激情。  相似文献   

3.
一、艺术教育对高校教师解放和发展感性的作用1.艺术教育能解放高校教师的感性。长期以来,高校教师由于受本身职业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其感性一直处于理性的压抑之下,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要做的,正是将高校教师的感性从这种理性的长期压制下解放出来,赋予其感知的敏感和激情。正如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的那样:“我们听完一段美的音乐,感觉就活跃起来;我们读完一首美的诗,想象力就恢复了生气;我们看完一座美的雕像或建筑,知性就苏醒过来。”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也曾指出:“当美激动我…  相似文献   

4.
<正>当代书法已经进入现代艺术学科领域,但问题是,书法作为艺术的边界在哪里?一件书法作品能否成为一件艺术品,必定由书法所包含的艺术价值来决定,必定由书法家这个艺术群体来界定,也就是说,书法是否成为艺术品由书法作品的社会属性来决定。从书法的时间属性上而言,作品自然面临"古"与"今"的问题;从书法作者的身份上而言,就存在经典与民间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如果仅停留于感性认识上,语文教学就会显得浅薄,理性的思考能让感性之花长盛不衰;理性的高瞻远瞩则需要借助于感性技术来化入学生心灵深处,使之得到文学的滋养.感性与理性应和谐交融.和谐交融的基础是用欣赏文学作品的视角和学语文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感性的技术来演绎理性的内容,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不同的文本,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也是有所侧重的.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专家斯霞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从小事抓起,狠抓习惯,常抓不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如何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满足学生那一个个充满好奇的眼神,去打动那一颗颗纯真稚嫩的童心,让理性与感性能生成一次又一次激情的碰撞,从而得以产生完美的结合?是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爱学生,并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只有真正发自内心地爱学生,不求任何的回报,让彼此的心灵在真情互动的世界中激情燃烧,才有可能编织出教育温情的天空.“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教师需要继续学习,不断去完善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相似文献   

9.
采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够把握好情境表演活动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思考就没有思想,激情与理性应该相互调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艺术审美过程中,“审美意识有直觉的特点,审美主体凭借直觉,无需通过复杂的逻辑推理和理性判断,就能从客体对象的直观形象中,认识和把握美的客体对象,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这里凭借的直觉感性形式,是寓理性于感性形式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达到新的统一”。可以说,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教学,因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优势,带领学生去欣赏美、创造美。诗歌教学最能体现审美教育中再创造想像能力的提高。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一、唤起学生各种感觉能力,…  相似文献   

11.
如何通过书法教育培育孩子的文化自信?通过挖掘汉字简史中的文化元素,培育儿童人文底蕴;通过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感性赏析,体验真情实感;通过还原汉字创作故事,引发儿童汉字创作的澎湃激情,是三种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歌曲,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不断进行爱国主义的需要。一、让学生多听,首先从感性上认识歌曲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道路上的极为重要的转折。小学生唱歌,只是感性上的视唱,不理解词的内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呀呀学语。而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学校每…  相似文献   

13.
印象中但凡语文学得好,尤其是古文学得好的人,对中国国画、书法就会有独特的喜好,即使从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在感性上也会对这些艺术形式产生独特的共鸣。因为中国文化向来是一个丰富的整体,语文正是这整体中的一部分。如今很少有学生喜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课堂需要个性,需要感性的回归,需要激情的飞扬。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个性?笔者根据多年课堂教学设计经验,从差异化策略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寻找学生个体差异,解决学习需要的问题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倘若没有激情,学生怎么会对教师的教感兴趣呢?学生没有兴趣,哪来的优异成绩?哪来的优秀人才?可以这样说,有没有激情是教师工作成败的根本所在。教师的激情,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教师有了这样的情感,就可以通过鼓励、激发、诱导等手段使学生思维敏捷,行为果断,勇于创新,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6.
感性和理性是一对矛盾统一的哲学词汇,两者之间是和谐统一的。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同样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做到感性和理性的彼此交融,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对此,笔者从三个方面做了简要分析:解析感性与理性;教师感性与理性和谐交融的成因;教师感性与理性和谐交融的实现策略,以从理论上帮助教学实现艺术与直观之并存。  相似文献   

17.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优秀的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歌曲,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美的教育、陶冶,也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一、让学生多听,从感性上认识歌曲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道路上极为重要的转折。小学生唱歌,只是感性上的歌唱,不太理解词的内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呀呀学语。而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学校每周一都要升国旗,我就让学生从听《国歌》做起,每听一次,就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讲《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壮举,使学生慢慢地体会国歌的内涵。平时,我挑选一些优秀歌曲,让学生反复听,听一遍,讲一遍,讲歌曲所产生的背景,讲歌曲所包含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这些,就会喜欢唱歌,甚至会达到痴迷的程度。二、在听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体味任何一首歌曲,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否则,就没有美感。联想和想像来源于生活。在歌唱时,应调动起储存在大脑中的丰...  相似文献   

18.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优秀的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歌曲,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美的教育、陶冶,也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一、让学生多听,从感性上认识歌曲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道路上极为重要的转折。小学生唱歌,只是感性上的歌唱,不太理解词的内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呀呀学语。而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学校每周一都要升国旗,我就让学生从听《国歌》做起,每听一次,就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讲《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壮举,使学生慢慢地体会国歌的内涵。平时,我挑选一些优秀歌曲,让学生反复听,听一遍,讲一遍,讲歌曲所产生的背景,讲歌曲所包含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这些,就会喜欢唱歌,甚至会达到痴迷的程度。二、在听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体味任何一首歌曲,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否则,就没有美感。联想和想像来源于生活。在歌唱时,应调动起储存在大脑中的丰...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艺术。智慧和艺术从哪里来?从学中得来。"语文教学要勇于运用教学智慧和个性教学,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让语文课堂大放异彩,也才能让教师发扬教学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20.
感性和理性是一对矛盾统一的哲学词汇,两者之间是和谐统一的.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同样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做到感性和理性的彼此交融,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对此,笔者从三个方面做了简要分析:解析感性与理性;教师感性与理性和谐交融的成因;教师感性与理性和谐交融的实现策略,以从理论上帮助教学实现艺术与直观之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