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电影作为在西方世界中女性解放运动大背景下产生的衍生品,进入中国电影界的时间较晚。中国的女性电影在借鉴西方女性电影的基础上已经经历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经历爆发性的时期后开始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本文具体分析了女性主义电影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从创作题材、表达方式和潜在男权主义影响三个方面对于现有困境进行了有效的反思,并且提出了发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关锦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性他者角色,建构了一个个独立、勇敢而又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群体,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关锦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关锦鹏电影叙事中的女性主义策略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并分析关锦鹏电影中女性主义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当代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已由被界定、被观看的第二性,逐渐步入重视女性自我表达与性别认同的现代社会,女性导演创作的女性电影更让女性从银幕边缘走向中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在这转型期间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与史蒂芬·茨威格原著中男权意识的隐形书写不同,徐静蕾改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将男性置于被审视、被讲述的客体而让女性成为电影的主体,对传统男权文化与意识形态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解构。陌生女人并不陌生,她只是万千女性的一个缩影,徐静蕾敏锐地洞悉了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桎梏,她对电影的改编实现了女性由缺席到在场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4.
董莉 《今传媒》2020,29(3):108-109
本文以电影《找到你》为例,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对电影的选题、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思当下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迷茫,剖析该作品在女性题材上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日趋成熟,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传统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地接受挑战,当代女性追求男女平等、渴望拥有话语权,寻求获得价值的认同。本文主要对女性现实主义电影《找到你》剧中三位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来具体阐述新时代下女性的价值追求、面临困境以及如何突破当前的处境。  相似文献   

6.
尚艳玲 《今传媒》2016,(10):90-92
新女性主义哲学思潮发轫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在继承传统女性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电影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艺术门类和文化建构方式之一,必然深受该思潮的影响,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女性主义电影的诞生。新时期,此类题材的影片更是层出不穷,许鞍华导演作为中国女性电影的杰出工作者,她的影片关注着现实困境中的女性,渗透着人性的光芒和现实主义的情怀。本篇文章试图从她中后期电影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等来挖掘新时代女性主义非比寻常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王苹是新中国革命电影的代表性女导演,其电影通常被阐释为女性意识匮乏的主流电影.而实际上,王苹电影在有关革命和家国的虚构中,隐含了别样的女性主体意识,其电影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化生产,将女性、电影、革命和家国的诸种想象耦合同一,形成了符合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体想象"的革命电影文化图景.父权意识形态与女性意识一样,从来不是一个本质主义的话语,而是需要女性参与生产的意识形态结构,其中必然包括女性的意志和要求,王苹电影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生产的镜像.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电影在性别叙事和女性形象塑造方面有着突出表现,以黄蜀芹《人·鬼·情》《画魂》为代表,二者以清晰冷静的性别意识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女性的另类生存困境,影片在叙事语言和视觉编码上均对传统银幕的男权话语形成了挑衅与颠覆,因而具有突出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女性同男性相比,总是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古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依附于男性,地位低下;进入到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女性要生儿育女、要工作、照顾家庭,既能够将家庭照顾得妥帖又能够事业有成的少之又少。这也成为桎梏女性的一个枷锁。《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韩国推出的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电影一经播出,就在韩国引起了轰动,同时也在同样男权主义比较严重的中国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使得更多人直面当代女性在生存中所面临的生活以及困境。  相似文献   

10.
周晶 《东南传播》2011,(10):98-99
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作品被视为电影中的边界力量,其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女性身份的强调和延展,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施用与体现,包括导演的同性恋身份对其作品的影响,都凸显了阿尔莫多瓦电影生命中“女性身份”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体育电影透视出女性运动员的生存状态,反映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我国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体育电影数量寥寥可数,基于符号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皇后》、《女篮五号》、《沙鸥》、《女足九号》这四部电影分析女性形象的表现,进而总结其变化特征,彰显中国体育电影中女性形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历史的变化曲折地影响着女性角色意识的形成,银幕形象的折射就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表征。上百年中国电影历史传递着女性角色演变的秘密。在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成为在社会角色、家庭角色、性别角色和情感角色的多重交织中变化的命运承担者。中国电影的前40年是女性角色确立社会阶级判断与批判等级差异的阶段;中30年是建设平等性别观而忽视性别差异的阶段;后30年是强化女性意识而得失互见的阶段。对于女性影像而言,究竟是探究社会尺度的对象还是作为人的不断怀想的另外一个对象,需要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女性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电影中的体现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以电影《后会无期》为例,以电影中的四次“告别”为线索,结合对影片中不同人物命运的分析,把不同时期的“告别”和女性形象结合在一起,并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别以女性对男性初始感情观的影响、对男性世界观形成的影响、对男性行为成熟塑造完成的影响以及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四个方面,分析在电影《后会无期》中女性对男性的影响和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等电影的票房口碑双丰收,国防军事电影重新回到主流观众视野。作为新军事电影的代表作,这几部作品不仅在制作水平和类型叙事上实现对传统军事电影的超越,同时还塑造了几位大放异彩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英雄的出现,打破了军事题材中固有的性别印象,借由女性形象与国家形象同构的策略,对好莱坞叙事程式中的东方主义式男性霸权话语予以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15.
出版业跨界电影产业由来已久,在新媒体时代,二者的融合呈现出新的表现形态,但出版业与电影产业的融合仍存在很多困境。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和出版业跨界电影产业的具体实际,从体系支撑、平台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引导方面探讨了出版业与电影产业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女性电影话语拥有三个主要的理论资源:新启蒙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伴随新启蒙运动而兴起的中国女性电影话语,经由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启示,确立了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立场。随着中国社会的市场转型与阶层分化,中国女性电影话语逐渐式微,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理论由此浮出地表,成为其恢复话语活力、重获现实批判性、开拓一个新的女性电影时空的重要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7.
宫崎骏塑造的一系列"宫式电影"为人称道,被誉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他在电影中塑造的"宫式女性"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打破了固有传统观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近年来,随着宫崎骏动画电影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扩大,人们对宫崎骏电影中塑造的"宫式女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文主要分析宫崎骏所导演的《风之谷》、《天空之城》等代表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由此来透视宫崎骏对于女性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张倩 《东南传播》2012,(1):128-129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女性思想的解放以及女性运动的兴起,中国电影塑造了许多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电影制作在对外来电影理论的运用中也有所创新,女性形象的建构受到了好莱坞明星的演绎风格影响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经历了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及本土文化的传承。相比二十年代女性形象。三十年代电影对其有着延续性...  相似文献   

19.
孟欢 《新闻世界》2011,(5):201-202
2010年,女性导演的创作格外引人注目。她们在逐步扩大创作视野的同时,关注情感与社会现实,更多地走向生活,融入宏大的社会,追求更加丰富深刻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生命的关系,其电影语言也极具个性,感性而鲜明地折射出女性导演充满张力的文化姿态和艺术个性。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女性导演继续保持着活跃的姿态,证明着自己的使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翟菁  谢霈 《新闻传播》2012,(7):45+47
后现代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应生产物,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对已有电影的表现内容、框架结构、叙事视角等方面进行着结构和疏离,而这些表征恰好契合了女性主义的某些需求。通过对后现代电影中娼妓这一独特女性群体的形象呈现,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在后现代影像中依旧没有跳出传统的牢笼,在男性话语体系下的"旧形象"依旧没有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