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志兵 《今传媒》2022,30(5):106-108
文章以杭州西溪银泰城为案例,从动线规划、艺术装置、导视系统与空间照明等方面,探讨现代商业购物中心的设计路径,实现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发展,营造商业空间环境的艺术体验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
时培文 《大观周刊》2011,(31):38-39
随着商业的迅速发展,人们进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商业空间,他们所想要感受到的,不仅仅局限于商业空间的商品、食品、亦或是休闲服务的好坏,更多的是讲究他们所处空间的情调,以刺激他们的视觉感观,带动消费。顾客是商业的载体,因而,在进行商业空间光环境的设计时,一定要遵从顾客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3.
曹文杰 《大观周刊》2011,(28):226-226
色彩作为视觉传达五要素之一,它不仅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冲击力,而且在渲染商业空间的主题、烘托商业空间环境氛围以及体现商品在空间环境的表现力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设计师们在对其室内气氛进行营造时,常常都采用色彩来增强艺术氛围。色彩几乎可称为空间设计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摘要:公共艺术,从字面上分析应把“公共”和“艺术”分开解释,可以说“公共”所针对的是生活中人和人所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理解公共艺术,狭义的讲是出现在公共环境中的艺术作品,包含的艺术种类较多,出现的公共场所类型也很多。从广义上来说它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还包公众兴办的或参与的公开表演艺术和公开艺术活动。本文通过分析公共艺术的概念,试图阐述公共艺术在环境中的“和谐”原则。  相似文献   

5.
商业图书(trade book)这是美国出版界的特殊用语,指那些面向一般读者和图书馆,通过正常批发和零售渠道销售的图书。商业图书包括小说、非小说文学作品、艺术、政治、生活用书、基础知识读物、一般工具书、少儿读物和大众读物。商业图书一般分两类:成年商业图书(adult trade)和少儿商业图书(juvenile trade) 大众市场图书(mass market)又称大众市场纸皮书,主要通过报摊、百货店、超市和其它公共场所等出售的大众图书。现在多数大众市场图书也直接通过书店、其它零售店和社会公共机构销售。一般其大小为4.25英寸×7.125英寸。  相似文献   

6.
公共知识分子与媒介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进入大众媒介时代以来,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介的关系出现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公共知识分子越来越服从于大众媒介主导的大众文化和商业逻辑,日益成为大众媒介的附庸。新媒介时代既蕴含着公共知识分子的新契机,也埋藏着诸多陷阱,对此,公共知识分子在新的传播环境中须积极尝试,更须...  相似文献   

7.
史跃军 《传媒》2021,(18):82-84
随着新兴科技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壁画这一古老的绘画形式也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成为建设可交互社区的新着眼点.本文从壁画的公共艺术属性入手,对数字化壁画的交互属性进行溯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化壁画的发展及其在可交互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并指出数字化壁画将通过与社区环境、社区居民的交互,展现出更为多元的功能,进而为建设富有创意的、可沟通的城市空间提供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8.
卢瑶 《大观周刊》2011,(38):41-41
在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雕塑更是当代艺术大潮发展至今与公共艺术最为紧密联系的艺术形态。本文将从城市雕塑的存在环境中思考,衡量城市雕塑文化的内涵,探讨其变化。发展演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卢瑶 《大观周刊》2011,(30):66-66
在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雕塑更是当代艺术大潮发展至今与公共艺术最为紧密联系的艺术形态,本文将从城市雕塑的存在环境中思考,衡量城市雕塑文化的内涵,探讨其变化,发展演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王帅 《今传媒》2020,(4):101-102
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公众对城市、环境生活需求的增高,城市景观的建设也日益完善,逐渐体现了人们在寻求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概念,从内在逻辑与环境构建方面,提出了如何让城市景观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1.
地铁作为当今十分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摆脱单调紧张的地铁内部空间,其改变了地铁内部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起到强有力的效果。设计者在考虑区域文化特点时,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帮助人们重拾本土记忆,为城市文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重点介绍区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国内外案例,以此来探讨现阶段我国地铁内部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强调城市以地铁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核心,以公共艺术为最新呈现形式,让地铁空间焕然一新,激活城市风采,打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公共经济学视野下对农电视传播的公共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商业电视和公共电视泾渭分明,以此为参照考量中国电视,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视,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电视.在目前社会转型和电视转型的背景下,产业化成为我国电视业界和理论界的"理念共识".这种"共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对农电视传播公共性特征在理论关注上的忽略,以及实践操作层面上"认识自觉"的某种缺失.以公共经济学理论来考察,对农电视传播属于准公共物品;在现实操作过程中,不能把这个准公共物品简单地扔给市场,政府的"补位"不可避免;而电视媒介自身的认识自觉和操作实施,更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公共艺术在当代的角色和任务,论述了国内大学图书馆公共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其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以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新馆为例,提出并详细论证了当代大学图书馆公共艺术创作转型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巴黎的"Arcade"即拱廊街可以说是产业革命与建筑技术卓越发展结为一体的产物,也是欧洲城市商业空间的原型和精神。后来,在资本主义的渗透下以大规模的购物广场为代替的商业空间里只有消费,没有如前的艺术空间。在机械复制普遍的新的社会里,在资本主义支配下的人们要重新感觉到以"产品"为代表的艺术中的新的灵韵。而且在资本主义的渗透下,人们的消费可能不再是自觉地、主动地展开。不论是在享受大众文化的过程中,还是在网络空间中的生活里,人们都无意识地受到资本主义的操作。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中,地铁交通建设需求不断升级,地铁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发展需求也成为了重要议题。在公共地铁交通的建设当中,成千上万的人流涌进地铁公共空间,及时接收来自地铁公共艺术所带来的信息与认知。本文基于参与式理念下的地铁公共艺术发展,结合国内外地铁公共艺术的案例,深入探讨公众参与下的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理念,为未来地铁公共艺术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沈春宁 《传媒》2021,(8):77-79
2020年是中国电商产业直播带货元年.不同于商业类直播带货,主流媒体直播不仅是带货,更是品牌和公信力.主流媒体的直播带货有其天然优势,需要将媒体责任、社会影响、公益助力、商业变现等多元诉求合一,打开内容与服务的边界,打造社交新零售,进入媒体融合转型、经营转型、布局内容领域的新赛道.  相似文献   

17.
董经纬 《现代传播》2015,37(2):156-157
广义来讲,城市公共艺术泛指在城市的公共场所能够被公众观赏的具有非私密性质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的总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艺术逐渐由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过渡到社会化的大众艺术。在这种逐渐融合的态势之下,由于本身和外部存在的一些矛盾,当前城市公共艺术传播的独立性、独特性、纯粹性和文化性受到一定的挑战,这也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一、城市公共艺术传播中的外在矛盾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与发展正在逐渐融入民众  相似文献   

18.
媒介权力从正面讲,它既可以成为国家权力的延伸,实现对主流意识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的凝合剂,也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监督制衡力量;它既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力,也是对反文化或消极文化实现控制的权力。从负面讲,由于媒介权力主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导致媒介权力的滥用,表现为放弃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放弃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放弃文化理想和艺术创造的社会责任,制造和传播毫无审美价值的庸俗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朱映亭 《今传媒》2022,30(3):17-20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教育、科技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丰富和满足,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公共艺术由于具有公共和互动等特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科学的进步带来了技术手段的提升,公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将数字技术融入其创作过程中,萌发出许多优秀的作品。通过对上海数字技术公共艺术作品的分析与探究,了解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在上海公共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情况,并在对未来数字媒体公共艺术的发展指出方向的同时,对如何平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也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自电影产业化转型以来,中国电影发展迅猛,2010年中国电影的产量超过500部,票房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不仅延续了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积极势头,而且跻身于世界十大电影市场之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大国.①毋庸置疑,中国电影在产业化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票房佳绩.但商业与艺术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随着诸多有待解决的现实议题亦纷至沓来,电影商业美学也由此再度进入我们的关注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