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网络热播反映出纪录片在互联网+语境下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应以整个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为参考,对纪录片创作、传播再到受众的传播链条去评价分析,重新审视纪录片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纪录频道《特别呈现》栏目播出后,并未收获轰动性效应,却在网络等新媒体中快速传播并成为话题的焦点,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创作内容、创作手法、传播途径等方面分析其成功之处,以期为今后中国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视听语言作为电视纪录片的重要元素,影响着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及艺术情感的表达,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丰富的内在情感的共鸣。本文将从画面镜头、色彩、节奏、音乐音响、解说词等视听语言对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进行剖析,探究其在视听语言方面的多层面表达。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大,国际社会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外宣微视频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多模态传播媒介,承载并融合了解说词、配乐、动画等多模态元素,有效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本文以中国网推出的中英双语微视频节目《中国范儿》为主要研究内容,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分别对该视频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究各个模态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来诠释整体意义,试图为文化宣传片的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是文化传播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同时也是会讲故事的纪录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网络,其原因正是在于擅于讲故事,从创新叙事视角、丰富叙事情节、着眼于人物叙事三方面,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影视为传播媒介,详细记录了故宫博物院修复文物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手艺师傅们精湛的手艺,多角度突显出"工匠精神"的崇高内涵。片子用轻松、通俗的语言与古文物的巧妙结合,增添了艺术气息。还用细致的手法处理人物这一不可或缺的元素,将语言的表达与影像的呈现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石佳 《采.写.编》2021,(4):188-189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中国首个展示故宫珍贵历史文物修护工作以及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新媒体纪录片。本文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运用经典传播学理论,从我国纪录片的新发展、《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推陈出新、新媒体纪录片的问题和时代启示等几个方面,分析正面临着新媒体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国产纪录片,该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这正是本文将要研究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纪录片如何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突破重围,收获良好口碑和爆炸式增长的点击量,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一些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宇 《东南传播》2022,(4):61-64
电影作为当今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字幕翻译质量在其海外接受度和认可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探究电影字幕翻译的合理方式,本研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为视阈,以国产电影《长津湖》为例,对该电影字幕的英文译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应当综合考虑角色说话时所处的各种模态环境,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译文质量,帮助国产电影成功“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今天,我国的电影事业有了新发展,电影不仅有娱乐的功能,还有传播文化的功能.为了让外国观众了解中国的电影,电影字幕的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电影字幕可以使电影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也能更好地传递电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重要性由此可见.文章以《我不是药神》为例,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对其的字...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故宫六百年》是一部纪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纪录片.该纪录片共三集,分别以丹宸永固大典、养心殿的修缮、古建岁修保养为线索,讲述这座故宫六百年间的人与建筑和人与文物的故事.文章从叙事视角与叙事空间、《我在故宫六百年》中的我蕴含的意蕴、主题呈现等角度探析该纪录片的叙事与表达.  相似文献   

11.
梁素文 《出版广角》2015,(17):154-155
影视剧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主要分支,这种字幕不仅具有译文的主要特征,并且具有实用性。本文以美剧《摩登家族》为例,分析目的论视角下电视剧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进程促使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纪录片的字幕翻译有利于文化传播。因而,字幕翻译研究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鸟瞰中国》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技巧,希冀为字幕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山河岁月》聚焦百年党史中的典型人物,讲述了100个充满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生动故事。本文通过视觉、听觉、文字等多模态的话语分析,发现其通过运用多模态叙事实现了多维叙事、情感联结和主旨升华;复经多模态隐喻诠释,传递了红色精神,构建了党的形象。《山河岁月》在视听呈现、话语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创新,为党史纪录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冯霞  林静 《新闻世界》2013,(9):244-245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广告,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伴随着对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模态分析的过程。本文以《逆世界》(大陆版)海报为例,从图像的再现意义、图像的互动意义和图像的构图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实现其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影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手段,在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影视剧《甄嬛传》的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为例,探讨影视剧语言特点及翻译,针对影视剧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形象,解构《甄嬛传》的翻译目的和策略,解析异化和归化等翻译策略在影视剧翻译中的应用,以求充分利用西方语言最大限度地实现东方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6.
李汶羲 《新闻世界》2013,(2):100-102
时间是一把刻刀,为文明刻下岁月的痕迹。古老国度的一砖一瓦都在讲述尘封的历史。《故宫100》是央视推出的一部历史性题材纪录片,共100集,每集时长在六分钟左右。此部篇幅短小的纪录片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短篇幅又具有怎样的播出优势,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琚馨 《今传媒》2020,(2):88-90
为更好地解读2018戛纳金狮奖公益广告《没有医院就没有希望》的多模态语篇意义,笔者借助视觉语法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该公益广告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该公益广告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模态来阐释和平与希望的主题,以实现对社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岳婷婷 《声屏世界》2021,(11):25-26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越来越多优秀的华语影视作品成功进军国际市场,但中国影片字幕的翻译质量却屡遭质疑,因此电影译制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电影片名与字幕的翻译工作既是东西方跨语言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载体.文章从翻译方法的视角出发,以电影《大人物》的片名与字幕...  相似文献   

19.
现今新媒体的形态与内容不断发展,各种崭新的媒介符号不断进入到话语体系当中,参与意义的构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面临新的课题。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特性,结合交互设计理论,提出了"互动蜂窝模型"。"互动蜂窝模型"包含时间、空间、审美、行为、情感、游戏性、反馈等七个要素,七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动蜂窝模型"是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创新,既可以提高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在逻辑上指导如何设计更适合大学生使用的英语练习测试程序。  相似文献   

20.
征兵海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军队形象,通过视觉语法对2021年《人民日报》发布的九张征兵海报进行阐释,分析得出该系列海报还原了部队生活的真实感,展现军人日常的丰富性、中国军人的美好形象及部队对人的塑造,以实现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