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高校校报: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高校校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它兼而有教育和新闻传播的特性,既是精神产品,又是育人工具。因此,高校校报的办报理念必须符合教育学和新闻传播学理论,其中教育学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规律与教育艺术,以及对所属高校本身的教育性质研究。教育学和新闻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机结合,即为高校校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独特之处,是其它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载体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从传播学的视角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思想道德的信息传播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直接推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的第一个要素,他们在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这几种不同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肩负着特殊的职能。通过传播学的视角来探讨这些职能,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又促进了其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系统中传播者与受传者间的博弈、"主传播圈"与"亚传播圈"间的博弈、"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间的博弈,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构筑"主传播圈"与"亚传播圈"共存共荣的传播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与受传者间的互信度;提升传播内容的真活度;利用新媒体技术把准受传者的脉搏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学科视角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是要重新审视高校在教育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学校和个人期望的差距所在.本篇论文借助议程设置理论、隐形教育理论,从传播中最基本的要素着手分析传播过程中各个要素存在的不足,发现实际运行环节中的瑕疵所在,从优化各个要素入手,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之间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传播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传播学分类”,即根据对象人数是“一”还是“多”将思想政治教育分为“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再根据对象是否特定,将“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分为“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对“大众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播、“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传播、“个体思想政治教育”与人际传播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本文从传播学入手,着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技巧进行具体分析,以求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陈美妍 《今传媒》2023,(4):147-150
“青年大学习”作为共青团中央在全团实施的一项行动,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组织在“大思政”格局中的独特作用,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政工作与宣传工作逻辑上具有一致性。“青年大学习”行动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本文以传播学中的经典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为框架,从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五个维度,探究“青年大学习”行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新矩阵,旨在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优化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界的重点课题.网络传播环境下,网络“把关人”依然存在, “把关人”变为了“引路人”;网络传播仍需要“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呈多元化;网络传播的“培养”作用依然存在;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网络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却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消解.  相似文献   

9.
刘建梅  曹海涛 《今传媒》2016,(12):134-136
"微媒体"支撑下的"微教育"是目前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广泛性、生动性和创新性的特征,从传播学角度看,"微教育"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说服性和认同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全新的微媒体时代,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并对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猛烈的冲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本文根据传播学理论中的"创新扩散理论"原理,提出借力微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阐述微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所产生的效果,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贾举 《今传媒》2013,(10):135-137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互动过程。在传播学视野下,基于沟通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生成过程及构成元素进行分析,找出并消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的障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可从转换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思维方式,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原则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外环境等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贾举 《报刊之友》2013,(10):135-137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互动过程。在传播学视野下,基于沟通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生成过程及构成元素进行分析,找出并消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的障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可从转换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思维方式,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原则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外环境等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在大学思想政治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有效地融合新媒体与微媒体理念,将微传播融入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当中.但是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媒介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利用微传播优势应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发挥微传播优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说服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霍夫兰"说服模型"揭示了说服效果生成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本文借鉴霍夫兰"说服模型"及与说服相关的理论成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服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说服策略,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及时研究90后大学生媒介消费特点.把握其传播接受心理.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技巧,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杨娇娇 《今传媒》2024,(1):121-124
本文对短视频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话语权的内涵与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筑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地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感召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话语凝聚力四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提升高校思政话语权,占领线上线下主要阵地,助力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校园宣传媒体是学校党委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喉舌,也是传播高校方方面面建设情况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各种宣传媒体,将高校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迅速传播到学生之中。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高校推动思政教育传播,不应该只是在高校内部的环境之中,而应该是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知识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高校扩展开来,拓展到政府机关、事业群体、企业、商业领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中间。通过这样的扩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借由一定的载体来进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恰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网络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新媒体的社会环境中加强网站的建设,充分将即时通讯软件、微博以及移动新媒体利用起来,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多方动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19.
赵云鹤 《大观周刊》2012,(21):142-1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我国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养的主要理论,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宣传和教育。高校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集聚地,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其融入到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之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生活.有着重大意义。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上是健康向上的,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效传播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各方仍要继续努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20.
吴雷鸣 《传媒》2021,(14):84-87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科学分析融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双重影响,将融媒体技术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全过程,打造传播平台、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强化监督管理,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