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校公共生活是指发生在准公共领域内的有限公民间的准公共交往,或称为准公共生活.准公共生活通过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知识结构、突破纯"知识教育",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方法路径、突破纯"灌输教育",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价值理想、突破纯"理想教育"来发挥作用.因而,学校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需重点构建准公共生活:以公共善为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2.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中,通过参与公共事务而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公民是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得以成长。学校要实现公民培养的目的,不只依靠公民教育课程的知识传授,更需要依靠公民生活的滋养。只有过一种公共生活,才能够真正地成为公民。以公共生活的特性衡量和审视学校生活,学校不仅具有成为公共生活的可能性,而且因学校公共性的阙如,更具有成为公共生活的必要性。学校公共生活不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照搬,它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其特殊性表现在:学校公共生活是一种"准公共生活",是一种以培育学生公共性为目标的"教育公共生活",是师生自觉建构的"好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3.
公民生活是一种公共生活,学校培养公民必须让学生过一种公共生活。学校公共生活是以促进学生公共性发展为目的,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公共交往而形成的一种教育生活。公共生活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有意识的建构。从实践的角度看,学校公共生活的建构,需要以公约为规范,以公共话语为手段,通过公共交往和公共参与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公共生活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对公民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学校生活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对小公民成长也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我们既要考虑学校教育的特点,也要考虑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重塑学校生活.如重新设计具有公共精神的学校制度,让学生的课堂生活渗透公民素养培养内容,让学生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5.
学校共同体在本质上是制度性的公共领域,公共性和民主性是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在公共领域内,完全的放任不能保证共同体的完整和平衡。因此,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对于构建真正的学校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具有多变性,彼此之间互为关联,平衡各方的利益和需求,把握制度的导向作用,利于学校共同体的稳定与平衡;利于构成要素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更利于学校共同体发展走向的均衡与创造。  相似文献   

6.
公共生活的建构离不开公共话语,公共话语实践帮助个体走向公共生活,使理性个体的主体性得以凸显,形塑包容、团结的公共生活,并推动民主、公正的制度生成。在学校中,公共话语的基本载体包括课程与教学、课外领域的各类活动以及学校的制度安排。促使学校课程与教学中师生双方充分对话、交流与探讨,举办演讲、辩论等更多元的活动以推进公共话语权的实现,积极建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推广公共话语的媒介工具,并在学校制度中保障个体的言论自由与公共话语渠道,推动师生参与民主管理,以建构更为广阔的学校公共生活,培养学生的公民德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佐藤学  田辉副 《中国德育》2007,2(1):8-12,15
日本学校改革的目标是创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不仅使其可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天地,也是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并且还可以作为家长、市民支持和参加学校改革、共同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杜威的公共哲学。推进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建设,需要遵循少则多、简则优、小则精的原则。这种改革并没有特定的形态、特定的运动以及特定的处方,是任何一所学校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挑战的“活动体系”。  相似文献   

8.
9.
公民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正是个体与共同体、个体与他人的相互性关系形塑了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身份。公民教育是在生活中"做公民"的教育,学校公共生活是培育公民的"苗床"。公民教育的实施需要对现实的学校生活进行改造,通过班级交往生活的建立、协商对话的形成、学校管理方式的改变以及体现公共性制度的建立等来建构一种健全形态的学校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学习与生活共同体”倡导学生在自主活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交往和对话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从个体性生存和发展方式向共生性生存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渐从“独存”走向“共生”“共在”。因此,“学习与生活共同体”的建构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尊重差异,培育尊严;自由表达,互相倾听;对话合作,共同分享;公平竞争,相互促进;民主平等,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共文化生活空间与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公共文化生活空间的角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民间传统文化资源陷入荒芜的境地,农村文化队伍日益散落。这些方面导致了公共文化生活空间的衰落,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精神生活的空虚。重构公共文化生活空间对于克服农村生活的离散性,加强农村内部团结和文化凝聚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杰 《成人教育》2021,41(1):25-29
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生活起居的地方。深入探索社区教育与社区生活世界之间的关联,阐述社区教育与生活教育之间的关系,从社区教育的基本内涵、价值取向、教育活动、课程开发、项目开展等方面探索社区教育的生活化内涵,能够有效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度,避免社区教育泛化倾向,丰富社区教育的理论内涵,完善社区教育的评价维度。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论述了社区文化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应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并就如何占领社区这个市场,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学校公共生活的开启与公共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学校生活实践本身就应该成为公民实践的范型,成为开启学生公共生活视野的精神窗口和直接依据。教师作为公民实践的范型主要体现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对学生的理解、指导与解放,师生平等交往与学校公共生活共同体的形成。教师置身其中,秉持爱与正义的德性,保持日常生活中足够的价值自觉,持守从个体自身出发的教育实践,尤其而显明教师自身作为公民人格的示范。教师自身的公共实践与公民人格本身就是最好的公民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公立学校的公共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立学校具有公共性。但近现代公立学校制度本身也暗藏着导致学校非公共化的离心力量,这些力量动摇了人们对公立学校公共性的认同。而新中国公立学校的公共性问题比西方尤甚:一方面,它处于褊狭的公与私的二元对立之中,并没有能够包容“私”;另一方面,它注重形式上的“公”(公有、国办、共管等),忽视实质意义上的“公”(公平、多元、共享)。改革开放极大地削弱了极左政治对公立学校的控制。然而,危及公立学校公共性的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学校目标的繁杂和寻租行为的泛滥则进一步加剧了公立学校的认同危机,并使其道德基础受到严峻挑战。对公立学校的行政管制也有再一次被强化的趋势。而在我们看来,导致公立学校公共性变异的关键变量,还是它们所处的非竞争性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图书馆是最能够体现文化功能的重要角色之一,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设施,是属于文化硬件建设,它既是社区文化的窗口,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现代社会,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教育作用日益显著,在培养社区文化,提升公民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公共图书馆已成为社区公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李肖  展素贤 《海外英语》2012,(14):277-278,288
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not only by individuals but also by governments in metropolises as well as small cities in China.Both individuals and governments in Tianjin,one of metropolises and Jiaozuo,one of small cities in China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Such a realization has resulted in the wide use of English in public facilities,such as traffic signs and tourist indicators,and English banking service Also,individual Chinese of different ages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learn English.Through comparing the use of English in a public life in these two cities,the authors intend to show a wide use of English in public lif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已成为各种矛盾和利益交织的场所,承载着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当前,社区公共产品需求增长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传统体制下的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已经解体,而新的供给体制还没有真正形成,致使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出现政企不分、资金短缺、低效率、产品短缺等问题,不利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从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出发,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为建立一套有效的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命意义和生命态度问卷,对灾区四川绵阳市黄土中学初中部270名初中学生和非灾区福建三明市将乐第四中学2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意在探讨公共灾害对初中生生命意识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共灾害在不同水平上普遍影响灾区中学生对生命意义的体认,影响着个体的生命态度、“死亡接纳”和“求意义意志”.而症状与生命意义、对生命的热忱...  相似文献   

20.
公共知识分子正回应微博技术的赋权,参与公共话语的表达,其微博生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隐忧.微博“共景监狱”式的开放结构,使知识分子“虚妄的公共性”更为凸显.公共知识分子应积极介入微博空间,秉持批判与道义传统,以特殊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中观和微观政治话语的表达,彰显自身的中心话语权力,相应调整话语策略,推动公民交往理性和公民社会的建构.努力消解对其“虚妄公共性”的质疑,实现自我身份和公共价值的重新认同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