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宇静 《今传媒》2022,30(1):97-100
疫情期间众多博物馆通过线上虚拟技术满足了观展的安全需求,多数观众甚至认为线上观展能够观看的更清晰,便捷的操作能够替代线下的观展体验。那么线下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能够被革新的技术所替代吗?线下博物馆展示空间所不可替代的特性又是什么?或许是通过多元感知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真实感体验,是不能够被虚拟技术所替代的人类真实的感官体验。本文以互动体验为切入点探讨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为观众营造具有真实感的空间环境,通过对展示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探讨以及对真实感中的“五感”的有关互动体验分析,探究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互动体验的多元表达。  相似文献   

2.
随着博物馆免费政策的出台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博物馆在定位、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出现了很多变化,将旅游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相结合,逐渐成为很多博物馆的选择。借鉴已有的研完成果和总结规划实践,提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大博物馆"理念,是对原有博物馆开发模式的一种突破。"大博物馆"理念的核心是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突出博物馆的旅游功能,通过展示范围、展示空间和展示类型等方面的拓展,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为博物馆发展获取更多资金和人力支撑,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规划实践,提出"整体复原"、"空间拓展"与"类型拓展"三种模式,希望为同类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些利用历史建筑作为馆址的博物馆因为其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空间等因素难以匹配现代博物馆的相应功能,而无法充分满足观众需求,其发展遭遇到瓶颈。历史建筑再生理论及相关博物馆事例为当代古建筑的再利用带来启迪。北京艺术博物馆展示空间再造的设想案例,为木构古建筑的博物馆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简称地方博物馆)的地方性,使其必然是地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情的重要展示窗口,是地方特点的综合性展示空间。其中,对地方历史的展示是地方博物馆常设展览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组成。笔者认为,地方博物馆的常设展览要向观众讲述的是独具地方特点、个性鲜明的地方历史。本文择取了四个成功案例,针对这些案例中关于地方历史展示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讨论,并力求从中总结出一些可供实践的思路,以供地方博物馆相关研究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世博会对博物馆的发展一直起着推动作用,这不仅仅因为在世博会后部分的展馆被保留下来为博物馆所利用,还表现在世博会的展示理念和技术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影响。今天,博物馆的展示理念和技术依然与世博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讨世博会展示理念和技术的发展,研究世博会与博物馆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博物馆之所以学习世博会展示理念与技术的原因,也有助于我们对未来博物馆展示理念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6.
通过新媒体展示在博物馆中应用的实例,从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职能以及博物馆的情感传达入手,着重分析新媒体展示中文化传播与情感传达的关系,提出博物馆中展示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表现特征,进一步揭示情感传达在新媒体展示中对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在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着重思考历史类、艺术类和综合性博物馆的展示功能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探讨展品如何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进行展示,分析传统手工艺展示有助于博物馆体现自身特色,实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地区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和革命博物馆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继承和发展了原历史革命博物馆的空间格局,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老建筑和谐共生,是天安门地区地标性建筑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展览主体为国博新馆建筑,展示了新馆建筑的诞生过程,体现新老建筑的对比与变化。其展陈设计,充分考虑建筑作为展示主体的空间特性,将城市和建筑空间格局引入展厅空间,以达到城市与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形态上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书讯     
《博物馆还需要实物吗》Do Museums Still Need Objects?作者Steven Conn出版社: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页数:272页定价:37 75美元继1998年首本力作《博物馆与美国的智识生活》出版并引起强烈反响之后,Steven Conn又推出了系列著作《博物馆还需要藏品吗?》。通过对六种类型博物馆(艺术、自然历史、历史、人类学、科技、商业类)文化、智识、政治角色及机构历史的深入研究,作者提出,随着博物馆功能、使命的变化及新技术引导下展示手段的变迁,实物在多数博物馆中的数量和存在价值都在减弱,甚至完全被取代;并由此展开了博物馆与知识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的联系、博物馆在展示非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新审视了现代语境下的博物馆空间。笔者认为,就现代、甚至后现代语境下的博物馆而言,空间本身就是一种意义的生成方式,它参与了展品与主题的再生成,而非通常所认为的简单的展示场所。当然,意义的产生需要借助于观者与展示的互动,而被我们忽略的博物馆空间,恰恰起到之间的媒介作用;可在现实中,它往往又被陈展和博物馆设计所忽视,但空间也未尝不是一种存在、一种隐性的表达方式。它的存在,为博物馆内外的展示环境赋予了一种"在场"式的触感,当观者走进博物馆,能体认他或她"身临其境"的,首先就是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互联网思维的提出,特别是智能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物联网、云计算的不断渗透,博物馆的发展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博物馆已经成为我们博物馆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经营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空间的个性化设计是创造现代博物馆独特语言的灵魂,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展示设计空间概念.广义的博物馆展示设计空间是指由经过精心设计的展品和物质材料,以一定的展示空间形式围合或搁置于博物馆的室内或室外、能容纳人的行为活动和审美感受,和由其所产生的心理空间、信息空间(宣传用品、展示信息等的扩散与传播所形成的动态性、流动性的空间)共同整合而成的空间.物质材料的围合构成交错互动的展示实体空间和虚体空间.实体空间是诞生虚体空间、信息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信息空间是在此基础上空间的延伸和扩展.而心理空间是空间形体构型的形式美感的艺术升华,是展示空间设计的最高艺术意境.人们通常所谈论的陈列展示空间,系指由物质材料围合而成的狭义的空间.本文仅就广义的博物馆展示设计空间中展示空间界面的雕塑化构型与心理空间、信息空间的交流与互动略陈愚见,并就教于博物馆界同仁及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提要:文章依据大量实证指出,除了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变化不大外,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及科学技术博物馆,不仅所展示的实物在数量上减少了,在功能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导致这样的变化有诸多因素,包括博物馆功能的变化、观众需求的变化、不同类型博物馆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及其方法论的变化、技术的发展等等。关键词:博物馆;实物;博物馆功能  相似文献   

14.
数字展示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使其摆脱了传统展示方法对展示空间、展览内容以及观众参观活动的束缚,增强了展示效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博物馆展览及相关文化产品与公众之间的实时互动互联。博物馆运用数字展示技术时应明确使用目的、内容、对象,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充分利用交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博物馆新建,改建或扩建时涉及的收藏空间及设施配备问题,本从藏品分类与分析,博物馆现有空间收藏,展示空间与结构分析以及适应不断增长的空间需求等几个方面入手,指导如何合理规划博物馆的收藏空间,配备有效配合空间使用所必需的设施与设备,并指出博物馆的空间规划灵活性,前瞻性和预计可行性,需要充分考虑未来变更和扩充的可能以及正常的应急需求。  相似文献   

16.
自然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和展示自然及其环境物证以及自然文化遗产的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与其它类型的博物馆一样,具有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多种职能。自然博物馆的研究职能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延伸和完善的。自然博物馆研究是自然科学研究与博物馆学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探究活动,内容包括天文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以及藏品收藏保存、陈列展示设计、科普教育活动、博物馆经营管理等。自然博物馆研究具有探索自然奥秘和传播科学知识等基本任务;具有实物性、自然性、多学科性等特点。在现有条件下,自然博物馆应加强管理,以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现状与拓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历史化资源使中国博物馆总体布局呈现出向人历史类倾斜的趋向,相比之下,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及其展示的发展显得相对薄弱。在中国面临着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增强科学创造力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业内人士积极思考和共同实践的时代课题。本对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拓展自然科学展示提出设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类的博物馆都有着其独特的性质,艺术博物馆亦然。如果说自然博物馆是为了使人们以生态和历史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的演变过程,并以此推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历史博物馆则旨在从历史的角度,提供实物证明来阐述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其内在联系的话,艺术博物馆则是通过挖掘和展示实物中的艺术性,从而反映出艺术发展的脉络,藏品从标准的确立到被关注。被研究,所有这一切的根源首先是艺术的,是以艺术的名义的。尽管它们中大多具有多重价值,如历史的或方志的或科学的,层层交叉,然而毫无疑问的是,一旦进人艺术博物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的作用除了展示历史、传承文明,还能够为国民教育做出贡献,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建设顺应了我国的文化建设需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东方印迹——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研讨会”设立博物馆分论坛,探讨出版博物馆建设与国民教育。本文从博物馆的藏品和研究、建设、运营以及其他博物馆的建设经验入手,梳理了与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出版博物馆如何汲取众长、传播文化、教育民众提供思路,推动博物馆后续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利用文物及影像来记录历史事件,为许多国家回顾、建构、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场域。一场战役或喋血冲突,带给人类的是难以言诠的身心创伤,面对这段历史,除了透过历史教科书的撰写与教导学子外,国家社会亦选择运用博物馆独特的展示手法及空间环境的营造,传达书本上所缺乏的经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