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十年一剑”.贵在一个“磨”字。办学,也要有一股“磨劲”。本刊这期发表的青浦县实验小学的“十年磨一校”的经验,就是生动的一例。你看,这所有86年历史的“老字号”学校,从校长到全体教师,硬是化了十年功夫,以教育科研为依托,扎扎实实地“磨”出了一条有效的常规科学管理系统,“磨”出了各科教学的不同特色经验,“磨”出一条科研型的教师链,“磨”出了一所办学效果显著的高质量的学校。其功夫,就体现在一个“磨”字上。  相似文献   

2.
“磨”者,“砺”也。课经过磨砺,磨掉的是粗糙,炼出的是精华;教者一磨课,磨掉的是倦怠,炼出的是深思。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通过磨课,“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师生合作交流的默契,在磨砺中成长,砺炼中成熟。  相似文献   

3.
“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常事。但凡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竞赛,教师都少不了一番辛苦的磨课。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修改,执教教师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常态课精彩得多的课。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落幕之后,就为磨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浪费。笔者认为,“磨课”不仅“磨”出了好课,也“磨”出了写文章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磨 liàn”该写成“磨炼”还是“磨练”,曾经颇有争议。1996年修订版以前的《现代汉语词典》均只收“磨练”,未收“磨炼”。有些著述明确指出“磨炼”是错别词,应改为“磨练”,如《常见错别字辨析手册》(杜维东等,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167页和《形近易误字八百组》(杜智群,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108页。与此相反,《容易用错的字》(晓敏,北京出版社,1978)27页指出“磨 liàn”应写成“磨炼”,不  相似文献   

5.
在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诉求下,“文化回应性教师”伴随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发展逐渐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话语体系中生发。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内涵体现出对教师应当具备综合、系统的文化回应性素养的要求,具体包括多元文化知识体系、多元文化情感、多元文化意识与态度及文化回应性教学技能。基于对国际经验的梳理发现,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培养可归纳为“课程—认知”“体验—实践”“批判—反思”“引导—支持”四条路径,呈现出“职前—在职—可持续支持”的“全程性多路径”发展特点。未来文化回应性教师培养还需关注对文化回应性教师概念的修订发展,并开展本土语境下的内涵建构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磨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通过对赛课视域下的磨课策略进行探索,教师总结出“磨课前,做好准备”“磨课时,集聚合力”“磨课后,及时提炼”的策略。磨课策略提升了磨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刻性,使教师队伍更团结,更专业,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8.
有人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来形容我们这个时代。然而就有这么一所学校,驻守在宁静的乡村,远离都市的喧嚣,从20年前崛起到今天,办学水平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中矗立起一座办学的丰碑,它所领的风骚却远远不止是“三五年”,这让我们不得不使用“奇迹”、“神话”之类也许带着一丝夸张色彩的词汇来描述它。这就是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乡村名校——吴江市青云中学。乡村教育的神话是朴素的,乡村学校的奇迹是朴实的,只是落实在“没有差生”与“大量优生”之上,而“没有差生”与“大量优生”,都是办学中的至难追求!青中几乎是没有差生的,多年来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均为100%;青中又涌现了令人羡慕的大量优生,学生每年升入四星级高中的比例超过60%,每年被全国著名高中苏州中学录取的人数可以开一个“苏州中学青云班”了。这也许还不算是“神话”,称神的是能够这么多年处于不败之地:也许这还不算是“奇迹”,称奇的是这所学校的教师多数是由民办教师成长起来的!也有各种议论。直至今天,有人说,青云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也有人说,青云中学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学生“油水”都被榨光了。有人说,青云中学实行的是一种严酷的教育。也有人说,青云中学实施的是“情感教育”……我们走进青中,尝试着来解读这所乡村名校。在这所声誉鹊起的学校中,我们没有听到前卫新潮的理论术语,也没有听到学校领导、教师们为了澄清争议而作的种种辩解,他们似乎没有这样的时间、精力与兴趣来做这些没有任何实效性的工作。他们说得最多的词语,就是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青云方言……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应针对性实施“三磨”教学,即“磨题”“磨课”“磨人”,落实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加强以“把握学科能力强”“课堂施教能力强”和“教育科研能力强”为内容的“三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三磨”教学,打造“三强”教师,大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如此,磨课也是如此。教师如果能蹲下身来教学和研磨,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愿意学什么、不乐意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学习中的状态怎样;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眼睛,关注其求知的渴望,生成学生有效的体验,那么必定能打磨出“好”课,而且能打磨出一堂又一堂的平民课、亲民课。那么如何在磨课过程中走向学生呢?  相似文献   

11.
师范生是“明日之师”,其核心素养关乎中国教育发展。经过十年来的磨炼打造,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品牌赛事,但也存在片面重视比赛获奖、比赛结果运用不够充分、与“互联网+”新技术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全面总结大赛经验得失,从教育主管部门、行业、高校、教师、学生等利益关联主体出发,从参赛动力、竞赛运行、赛教协同、考核评价等维度入手,聚焦提升大赛内涵品质,系统构建大赛推进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新时代师范生培养的“江苏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20岁当教师,和许多教师一样,用青春在教育的画卷里绘上了最鲜明的色彩,写下了最灿烂的诗句。后来,我调到了教研室,显然,是学校这方沃土养育了我,我的成绩得益于十几年教书生涯的磨炼,得益于校园文化的长期熏陶,教学竞赛、公开课、演讲等活动,清晰地留下了我成长中的一串串脚印。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乃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的学校。”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也升华了自我。告别讲台时,我珍重地道了一声“谢谢!”记得临走时校长对我说:“多好的一位语文教师啊!正是出成果的时候,多可惜呀!”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2021,(6):I0003-I0003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创建于1923年,2005年成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长期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崇德务实,育人成才”初心,以培养具有健康身心、坚毅品格、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为旨归,以“三年磨炼,一生受用”为宗旨,以“磨其心志,炼就品质”为内核,推进磨炼德育;以勤思、善思、奇思为导向,创建“三思课堂”;以磨炼书院搭建思维磨炼平台,创生了“根与芽”、创客空间、微电影社、话剧社等上海市知名社团,学生在全市乃至国内外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每年有众多学子被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名校录取,成为上海市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4.
站在广义的书院文化这一视角,审视书院文化在古代日本的传承与演绎,一可以梳理出作为官立的大学寮;二可以提示出作为私立的大学曹司。日本不仅承袭了中国的汉字文化、科举文化、儒学文化,更承袭了来自中国的书院文化。不过,在经历了大学寮的“消逝”之后,日本教育逐渐呈现一种“本土化”的转向,也就是以“往来物”“有职故实”为教育内容,标志着日本书院文化的转型,亦为后来江户时代“书院文化”的勃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着力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下笔者谈谈对苏教版《石榴》教学片断的体会。师:请大家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生1:我喜欢“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这句话。因为“一天天”写出了石榴变化快。师:你能读好它吗?生1:能!(读)生2:我喜欢“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句话。因为“一半儿红,一半儿黄”、“青绿色”、“青中带红”这些词语,把石榴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及缺失,分别从教师教育的本质和根源进行剖析,结合实践探索出以“团队-反思-意义”为取向的新型高校教师教育模式。以团队实践的反思形式,使教师明确和认同促使生命成长重任的文化身份,并逐渐成为内驱式教育意义的追求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20日刊登了何炳章老师的文章《不妨用“悟课”替换“磨课”》,文中作者从分析“磨”字褒、贬两方含义入手,指出“优质课的打造过程,由于其指导思想就是磨,所以常常比较费时,效率不高。效果也欠佳,甚至陷入了磨蹭和磨人的境地”。有鉴于此,文章主张“悟课”,让教师们“领悟、觉悟、醒悟”文本,从而养成“悟性”,引发“灵性”。该文认为,“好课是悟出来的,而不是磨出来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认为,“悟课”固然重要,但“磨课”也不能忽视。相对于于“悟课”而言,“磨课”更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教学历练。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11,(13):34-34
特级教师张玉新3月9日在其博客上撰文认为,教师的成长从“技”到“术”再到“道”的探索过程,可以作为教学境界提升的标志。技,乃微观研究,即对课堂教学技巧的磨炼,但是“技”充其量只能让你做一名教书匠,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材体系的更新,教育对象的变化,“技”的作用将越来越暴露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论"两课"教师的道德情操及其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良好的师德风范是塑造优秀的“两课”教师形象、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关键。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的“两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同时融入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之中。为此,“两课”教师要多方面进行自我修养,磨炼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0.
一、现状与思考 记得一位知名教师曾讲过自己女儿的一件真实的事:教师布置孩子们写“春天”,她女儿说不会写,这位教师说,那我们出去看看吧。到了野外,看到的春天并不像我们在优秀作文中看到的描写,什么鸟语花香,什么花红柳绿,而是青中有黄,也没有什么人忙着春耕,而是一片闲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