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高职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发挥“文化育人,德育为先”作用的重要体现.文化价值现具有政治性、人本性、和谐性、发展性的先进性特征.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文化价值现教育存在着意识形态淡化、人文关怀缺失、理性思维不足、创新精神欠缺等问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责无旁贷地发挥文化价值观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意识形态主导、核心价值塑造、理性思维强化、创新精神培养等路径去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新的劳动价值观、培育新的劳动精神、提升新的劳动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构建融合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就要将工匠精神培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治价值、思想价值、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将工匠精神培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方式方法、评价与监督、文化环境育人中。  相似文献   

3.
杨玲玲 《江苏高教》2020,(7):103-106
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高校作为大学生契约精神培育的主要阵地,具有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文化浸润的教育功能。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对大学生具有目标引导、行为参与、价值塑造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家—校"育人协同联动机制,家庭育人与高校育人的优势互补,形成培育力量的整合,是大学生契约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为崇高理想而英勇奋斗为核心的"抗大精神"是"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育人模式的重要精神之一。"抗大精神"所蕴含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传承与创新"抗大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师德集中体现了教师的精神品格与行为范式。在师德教育和建设总体状况良好的背景下,也存在着部分教师育人意识不强、进取精神缺乏及师德教育情境氛围建构不足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师德养成建设的低效甚至无效。要增强师德养成建设实效性,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夯实师德养成基础,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师德自我修养,自觉坚守师德规范以恪守道德修养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的"好老师的四条标准",涵盖了师德养成的基本遵循和价值内核,指明了师德养成的现实进路,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与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该研究在尊重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围绕"专业精英、社会栋梁"的育人目标,以"LIFE"育人体系为例,创新教育活动载体,构建实践化、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探索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精神教育的育人理念和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功能视角看,鲁班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中,对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育人功能。通过建强工作队伍、优化校园文化、重塑课堂教学、提升信息化水平四个方面探索将鲁班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得到继承发展,协同育人,共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依托传统文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依托传统文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培育大学生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团队素质。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引起了师德观念的现代变迁和师德状况的时代变化。师德的现代转型和变化具有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多重意蕴,其基本特点是:从师德观念的转变看,师德表现为"现代化";从教育改革的实践看,师德趋向于"专业化";从教师德性状况看,师德呈现出"多样性"。鉴此,师德评价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一元导向"与"多元取向"、"外部他律"与"内部自律"的有机统一,以适应师德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大学校园文化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从"点—线—面"工作路径、五大文化建设等方面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现路径,有利于凝练大学文化精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张波 《教育研究》2023,(5):92-102
课程内在包含着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双重功能,二者相结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课程思政打破学科边界,将思想政治教育之德育融入专业课程之智育,为新时代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路径。在课程思政导向下,价值观育人积极回应社会发展对时代新人的现实诉求,将蕴含优秀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价值话语体系融入专业知识话语体系,从育才、育志、育心、育德的多重目标维度实现受教育者“求知”与“立德”的协同进步。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中依然存在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育人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知识讲授与价值观引领未能充分结合、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与价值观育人维度不匹配等问题。在实现路径上,应通过强化教师队伍、引导学生认知、优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尽快破除价值观育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以专业育人和价值观育人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具有文明性、精神性、历史性、现代性、开放性等特点。在当今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北京冬奥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不但可以丰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资源,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能够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因此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课程育人、创新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为重点加以推进,以此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地培养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文化育人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环节,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培育青年学子的人文情怀以及在大学生群体里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做好文化育人工作,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拓宽育人载体,丰富育人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作为文化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4.
文以化人,文以育人。以文化育人是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的重要方法。瑶族石牌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法育、美育、智育等育人资源。瑶族石牌文化在瑶族社会历史中起到教育民众,引导民众,团结民心,凝聚民力,维护社会瑶族稳定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瑶族石牌文化对提升公民的民主法治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在航天报国的伟大实践中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将载人航天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定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应然之举。可以通过推进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等多维路径,将载人航天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网络宣传之中。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特性、属性三层面探析大学文化本体,概括大学文化自有特性显示出的师生双主体化育功能;诠释"共生"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互动,探讨时代变革中教育的内在失衡及解决途径——重建文化价值观;挖掘文化育人视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从载体和理念层面,指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优秀的大学文化,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7.
以劳模精神进校园为代表的弘扬劳模精神育人教育方式,进一步加强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劳模精神育人教育,要建立起以弘扬劳模精神为载体育人教育的制度管理机制、引领价值机制、文化氛围机制的三重制度机制,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肩负着高校学生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以及能力提升等文化育人使命。供给侧改革要求高校顺应社会发展形势,科学审视校园文化活动境遇的"娱乐化"、"功利化"和"简单化"等困境及其成因,着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和以新媒体平台为抓手,校准校园文化活动方向,厚植校园文化活动内涵,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助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国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很大变化,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在社会转型时期,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其道德状况不可能不受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受市场经济冲击,出现了一些问题:道德失范,重教书轻育人;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重构建现代意蕴的师德:以合作为基础;以"育人"为旨归;以身教为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政教育高效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导。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所在,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思政教育既要在形式、方式上推陈出新,也要在内容上融入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运用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传统美学精神与现代审美活动融合起来,焕发传统文化生命力。鲁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一书,对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