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中国与美国的战争题材电影都有了新的飞跃.文章通过比较中美战争电影新作《金陵十三钗》与《战马》,对两国战争片中的主题表现、主角构成、戏剧冲突、声画表现及美学风格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中国战争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打造华莱坞的关键在于电影中所体现的"中国性",这便意味着电影创作应以中国故事为基础,将中国故事的内涵多元的、立体的予以呈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又颇多天灾人祸的国家,灾难题材电影一直是国内电影工作者所热衷于表达的一个叙事方向,以《一九四二》、《南京南京》等影片为代表的灾难题材电影,不仅仅拓展了国人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同时又提供了新的角度让人们去思考和反思。可以说,灾难题材电影是中国故事的讲述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相关题材电影的发展,也遭遇到了很大的争议,人们对于此类影片对历史创伤的揭露、价值观的立场都有颇多评判。电影《一九四二》和《大河奔流》是诞生于不同时期的两部电影作品,同样讲述了历史上的中国故事,题材沉重。但两部电影拥有着不同的叙事策略,其对待历史的讲述方式也不尽相同。论文选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观、家国观、创伤记忆三个方向,对比了两部影片在呈现中国故事时的不同策略,并进而对此类题材电影在展示中国故事的方法上提出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十七年"时期为党的政策宣传、团结各民族人们做出过卓越贡献,并在之后的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均有不错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面临市场偏好改变、表现形式单一等困境的同时,也因新媒体的发展而在宣传策略方面获得一些新机遇.尤其是在卖点、渠道、互动三方面发力,可在新环境下获得不错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春  甘成 《传媒观察》2021,(4):66-70
灾难给人们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会让人们陷入沉思,尤其是大规模传染病的出现,更会让人们追索病毒出现的原因,评估病毒对族群带来的影响,并对这种后果进行反思.自1919年弗里茨·朗的《佛罗伦萨的瘟疫》出现以后,传染病题材电影渐次成为灾难电影的重要一脉,新世纪以后更是佳作迭出.与其他灾难电影不同,传染病题材电影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5.
6.
灾难题材电视剧的科学价值观及价值体系的审美性建构,决定了灾难题材电视剧的伦理正义.其建构方式,从人物的刻画而言,往往通过正面主人公的品质和性格及行动的力量,以及正面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得以体现;从情节的叙述来看,则表现在灾难发生之初、灾难发展中、灾难发展的高潮和结束等环节价值主体与价值观的多元化、价值观导向的无序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8.
2001年,电影《钢的琴》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也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和比较理想的票房.从表面上看,影片对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表达,是对1949年后大陆电影艺术真实功能缺失的修复,但如果观照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影片具有1990年代后兴起的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即新左翼电影的基本属性.笔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新左翼电影特征,即现实主义的题材选择、创作态度和社会批判立场,实际上源自对1930年代左翼电影精神的继承.本文以《钢的琴》为例,在讨论二者间承接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早期左翼电影和新左翼电影在反主流表述层面相互叠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题材类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一大亮点,特别是2018年暑期档中大获成功的《我不是药神》。随着这部电影的热映,人们也将视点聚焦到社会现实问题,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热议并产生情绪共振,得到政府的积极回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疗体制的进步。尽管该片已上映许久,但分析其能够产生如此强大的情绪共振的原因与效应是非常有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以《我不是药神》作为特例,对其优长进行总结、阐释其发展逻辑,为我国社会题材类电影创作提供一些实用的经验的基础上保持社会题材类电影应有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女性题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不断拓展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界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女性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其中的优秀影片,不仅集中表现了"典型"的女性特质,而且有不少是以社会新语境下"强势女性"为主角的影片,表现了多姿多彩的新女性形象和新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游欢 《今传媒》2021,(4):94-96
空间叙事是借助空间来进行叙事的一种手段。电影《江湖儿女》中,空间的选择与建构成为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叙事动力、"边缘人"塑造的场域;影片巧妙地借助视觉和听觉扩充了影片的空间,丰富了空间叙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影片建构了物理、社会、精神多重空间,不仅形成了隐喻,也深化了影片主题,传达了对一味追逐金钱的批判和对讲求"情""义"的赞扬。空间叙事丰富了影片审美的观赏效果,成为促成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艺术因素。从空间叙事视角对《江湖儿女》进行解读,也能深化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胡恒绮 《今传媒》2022,30(1):53-56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正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且最普及的一类艺术表达形式。在大众审美水平逐步提高的当代社会,人们对于电影更高质量与内涵更加丰富的内在文化需求也在逐步加强。越来越多的电影从业者打破行业壁垒,开始将电影选材指向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通过将新闻事件进行艺术化的二次加工,实现新闻事件与电影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将对新闻事件在电影题材中的有关要素与问题展开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思考角度与观点。  相似文献   

13.
谢凡 《视听》2021,(5):102-104
影片《卧虎藏龙》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一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给西方电影界带去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武侠的魅力,也将华语电影的口碑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本文以Metacritic网站上的权威评价和普通用户评价为落脚点,分析国际受众对该影片的真实评价,探讨影响华语武侠电影对外传播的因素,进而为中国武侠电...  相似文献   

14.
郑婷丹 《声屏世界》2021,(7):122-124
电影《无声》自2020年10月15日上映以来,收获了一票好评,作为洪义正编剧、导演的犯罪惊悚题材处女作,获得了第41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新人导演、最佳剧本四项提名.文章通过分析该片中的角色塑造、视听语言、支配与救赎的精神,阐述了另类犯罪题材影片中的反类型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5.
董莉 《今传媒》2020,29(3):108-109
本文以电影《找到你》为例,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对电影的选题、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思当下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迷茫,剖析该作品在女性题材上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发智 《大观周刊》2011,(16):150-150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农村电影最为灿烂的时期。这期间,生产了诸如《咱们的牛百岁》《月亮湾的笑声》《喜盈门》这些被认为至今元人能超越的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客观上讲,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农村题材电影的“黄金期”是电视媒体还不发达。农村电影放映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的原因。但从农村题材电影自身上找问题也不难发现。就算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电影的设施问题,今天的大部分农村题材的电影也难博得人们的厚爱。下面本文笔者对农村题材电影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中国贺岁档电影票房创下华语电影票房历史之最,除了影片本身精彩内容的吸引力以及各种广告宣传的策略之外,更多的是由于事件营销、话题营销、明星营销、口碑营销、品牌营销、电影O2O平台营销等营销传播方式的综合运用,从而助力2016年华语电影票房创下一个又一个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开始真正登上电影历史的舞台,随着人类对动物界的深入研究和认识,大批优秀的动物电影开始在电视荧幕上活跃,并逐渐涌现出一些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如《导盲犬小Q》、《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忠犬八公》等。这些电影不仅更为全面地介绍动物,还具有生态学、美学和人类学价值,同时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研究领域。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动物题材电影的形式、叙事方法、创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当下动物题材电影的创作现状及其在中国不景气的原因,以其为中国动物题材电影的创作总结出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高珊 《东南传播》2022,(3):79-81
话剧IP的影视化开发,成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融合大背景下的一个趋势,这也使从电影现象学的角度研究“电影经验”,分析戏剧改编电影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变得十分重要。从电影现象学的视角出发,从戏剧舞台到“触摸电影”实现了戏剧改编电影作品的感知方式变异。电影主体的视角存在内在认同的强情感性和外在认同的强悬念感的两种选择,“观众身体”与“电影身体”的互动存在“纵向意识”与“横向意识”的混合影响认同模式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哈萨克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历史做了纵向的审视,将其分为开创、停滞、探索和发展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电影所呈现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哈萨克族题材电影与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相比,数量少,发展相对缓慢,要实现其真正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