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读     
<正>一个人能知道何所爱何所恶,便是尝到了知识的滋味。——怎样才叫受过教育?受过教育是否等同于拥有广博的知识?林语堂先生在其文集《人生不过如此》中说: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且一个人必须能够寻根究底,必须具有独立的判断力,必须不受任何社会学的、政治学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究的胡说所威吓,才能够有鉴赏力或见识。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16,(2):60-63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当代一名优秀的文学教育家,他提倡的文学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求青年从读诗入手,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并且能够重视写作练习,以此为途径来培养他们纯正高尚的文学趣味。在当今文学重新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朱先生的文学教育思想显示出了巨大的时代价值,一方面,纯正趣味的培养可以提升国民的审美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怡情养性"的文学足以推动"全人"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审美鉴赏与创造"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重视文学教育成了语文教育的新趋势:从侧重培养"鉴赏力"到呼唤学生"创造力";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文学教育形成了"核心—素养—交往—支持"四层同心圆结构。该素养落地的路径是鉴赏与创造的整合:以鉴赏促创造、以创造促鉴赏、鉴赏创造共同促进学习。  相似文献   

4.
教苑新语     
<正>"深刻"不是教育的唯一尺度——教育不应缺失或忽视情趣、浪漫、感动、诗意、真善美,对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元,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时,不仅仅要说他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师",还要说他是否是一位"有诗意的教师""有情趣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有人性的教师""有故事的教师"……因此,"深刻的思想"只是教育的一个尺度,而不是唯一的尺度。(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  相似文献   

5.
现今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旗迎风招展,高中语文更是要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出发,给应试教育一当头棒喝,从而回归教育本真。本文即从"文学情感""文学基础""文学内功""文学功夫"四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当教育的任务指向立德树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当教育的目的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注重品格与能力时,教师该怎样做?多年的教育实践不难发现:教育不可揠苗助长,必须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与节奏,四季鲜明;教育不能竞争,"一定要比别人家的孩子强"是忘记了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正>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因此,中职学校仅仅停留在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培养出和谐的人,必须要培养中职生的人文素养。一、人文素养概述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  相似文献   

8.
文学鉴赏力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文学鉴赏力包括了读者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评价力等。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回归""教学回归"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这就意味着学校、社会与教师需要全面合作。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学校是小社会,社会是大学校""生活即教育,社  相似文献   

10.
<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缺位、越位或错位的问题,这与核心素养的内涵背道而驰。思想政治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强化国家意识的重要阵地。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要求,更对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提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9,(5):137-140
教育法律素养是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提高教育法律课程的地位,以多形式的师资储备弥补专业师资的不足,"教""考"结合,增强学前师范生对教育法律的认知,以教育法律课程为主导,多门课程全面渗透,提高学前师范生法律意识,创设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法育环境等,是整体衔接以提升学前师范生的教育法律素养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语言、文章、文学——语文学科固有的文化内涵,三足鼎立。读、写、听、说——语文学科特有的言语能力,"读"占鳌头。语文新课标如果采纳"一语(语言)双文(文章、文学)"的新语文观,坚持语言素养、文章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和谐发展,那么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阐释必将有新的提高。"阅读"是对文字符号系统的语感和美感,是对文章文学体式的文感和情感,  相似文献   

13.
汉语里,"光"象征梦想、远方、未来等能够吸引和指引人前进的事物。一个人眼里有光,心里才会亮堂;一个人心里亮堂,才会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正所谓:心怀光亮,才有远方。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事业。这或许意味着:第一,教育本身即有"趋光性",教育应该是"向光而行"的;第二,教育的目的,是培育"有光"的人,能够"发光"的人——因此与其说"教育照亮未来",不如说,"有光的教育",才能照亮未来。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着取"言"舍"意"或重"意"轻"言"的失衡做法,必将导致"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两败俱伤。其实,"言""意"互转和融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规律,是语文学习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要求,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语文教育必须通过传授语文知识、丰富生活体验、展示学习过程、适时介入言语、开展综合实践等策略实现"言""意"互转,优化"言""意"融合。  相似文献   

15.
<正>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是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学表达和实践促进。习近平同志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有深度、有力度,"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一定是关乎学生成长、从学科浅层表象走向课程本质探源、超越知识符号表征的深度学习。教师的重要任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和谐、完整的人,必须指向人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追求完整的生活、完整的人生。而落实综合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将综合素养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生产力。青岛东川路小学依托校园里两棵百年加拿大杨树开启了"绿蕴教育"的构建。"绿蕴教育"中的"绿"有"成就绿色成长"之意,"绿色成长"即育人目标"尊生命、扬个性、铸和谐"。"蕴"则是与润物无声的自然契合,是学  相似文献   

17.
李玮 《现代英语》2022,(5):100-103
在高校英语的教学阶段,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提升是当前教育最为关键的任务.当前,高校英语教材缺失文学文本会影响到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提升,而文学文本本身就对提升文学素养培养起关键性作用.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文学素养培养,就需要将文学文本融入高校的英语教学中,以便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思想的好处     
<正>在哲学家约翰·杜威90岁的生日晚宴上,杜威正与一些宾客热烈地讨论文化趋势,突然,一个年轻的医生脱口说出了他对哲学的评价。"那些空泛的思想有何益处?"年轻的医生问道,"它又使您获得了什么呢?"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很欣赏年轻人的坦率,他静静地坐回椅子上,微笑着说:"你想知道它的好处是什么吗?我的答案是——登山。""登山?"年轻人一脸茫然地反问,"那有什么用?""你会看到其他可以攀登  相似文献   

19.
轻蔑的一瞥     
电话铃响了,警察局长拿起听筒——"喂!""我是克尔齐警长。刚才有一位过路人轻蔑地瞧我。""或许你弄错了吧,"警察局长要他考虑一下,"几乎每个碰上警察的人都感到心虚,不敢正视。这看起来就像是轻蔑。""不,"警长说,"不是这么回事。他轻蔑地打量我,从制服、帽一直到皮靴。""你为什么没有把他抓起来?"  相似文献   

20.
杨晶 《语文天地》2012,(7):57-58
文学素养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能够体现自身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以培养初级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来说,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加强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新一代产业工人。但是,我们要看到,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