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概述】《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汉郃阳令曹景完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阳隶书20行,行45字(末行39字),共849字。碑阴隶书5行,共440余字。曹全系汉初名相曹参之后,孝廉出身,官至郃阳令。曾率兵征讨疏勒国,大获全胜。  相似文献   

2.
<正>【作品概况】《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或《汉郃阳令曹景完碑》,又称《曹景完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碑高272厘米,宽95厘米。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明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县出土。现存西安碑林。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曹全碑》概述东汉是隶书艺术大发光彩的黄金时代。《曹全碑》以秀雅多姿著称于世,是汉碑隶书中的珍品。《曹全碑》,全称《汉故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阳19行,每行45字(末行39字),共849字。  相似文献   

4.
正一、概况《曹全碑》,全称《汉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无额,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阳莘里村,后移存阳县孔庙东门内,1965年移置陕西省博物馆碑林第三室。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20行,行45字。碑阴五列,上列一行,二列26行,三列五行,四列17行,五列四行。《曹全碑》作为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自出土以来,特别是清代以来备受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5.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7):F0002-F0002
“隶书者,篆之捷也”。它是一种较为方折而快捷书写的篆书。隶书初创于战国,至东汉后期趋于成熟。隶书结体多为扁方,左右舒展,静中寓动。起笔藏锋逆入,出锋带上挑之势,点画呼应灵动。隶书风格多样。方劲古朴类如《张迁碑》《鲜于璜碑》等;飘逸秀雅类如《曹全碑》《孔宙碑》等;端庄凝练类如《礼器碑》《史晨碑》等;道劲宽博类如《乙瑛碑》等;奇纵开张类如《石门颂》等。  相似文献   

6.
著名书法家滕西奇先生,真革隶篆行皆擅,其中尤钟情于隶书,其书斋取名为“师汉堂”,足见其对汉隶的痴情。滕先生的隶书熔百家为一炉,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他的隶书以《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张迁碑》、《曹全碑》、《石门颂》等名碑之精髓为宗,以清隶为用,以今人钱君幻、孙其峰等先生的隶书为辅,以汉简、牍、帛为助,以篆、章草为性情,写出了他自家向貌:端庄严整,朴厚占‘拙,  相似文献   

7.
第三章《曹全碑》的笔画写法及常见笔病《曹全碑》同其它汉代碑刻隶书一样,其字都由点画、平画、波画、捺画、竖画、钩画、撇画、折画、提画九种笔画组成。  相似文献   

8.
正郑簠的隶书,主要得力于《史晨碑》和《曹全碑》,对后者吸收得更多一些。他所书隶书大小相近,粗细、疏密富有变化,形态多姿而不失规整,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点,又具有飘逸奇宕、活脱洒丽的新意。他自称:"作字最不可轻易,笔管到手,如控于钧弩,少弛则败矣。"包世臣在《艺  相似文献   

9.
正杨凌书友的隶书对联,主要取法汉隶名碑《礼器碑》。作者用笔圆润流畅,结构严谨准确,字距、行距较为妥帖,落款、钤印也比较和谐,可见作者的临帖功底和把握作品整体的能力很好。从线条质感来说,汉隶迟涩而爽快,即使如飘逸婉转的《曹全碑》也不例外。此作线条过于圆滑,用笔应干净利索,强  相似文献   

10.
正潘祚远书友的隶书中堂写得很好,无论是笔法、结体还是章法,都谨守汉代八分隶书的典则。作者主要师法《曹全碑》,运笔以圆转为主,点画圆润饱满,扎实严谨;整体和谐统一;结构中规中矩,无甚瑕疵。但需要注意,置于庙堂的八分隶书虽然极具规范,但并不是说结体都状如算子,整齐划一,而是也遵循"随字赋形"的原则各有变化。《曹全碑》中  相似文献   

11.
正【概述】《鲁峻碑》,东汉灵帝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四月立。碑石原在山东省金乡县鲁君墓前,现存济宁市博物馆。碑高283厘米,宽115厘米,厚25厘米。碑额圭形,有穿,穿上隶书两行,阴刻此碑全称《汉故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碑阳隶书17行,每行32字,共544字。碑阴两列,每列隶书21行,为门生故吏捐资题名,文字多模糊残缺。《鲁峻碑》记述了鲁峻的家世、生平、品行、官职、政绩。鲁峻退职后居家,62岁去世。门生干  相似文献   

12.
东汉时期,居于主导形态的书体是隶书。代表性的碑刻书作有存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存于西安碑林的《曹全碑》,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的《张迁碑》、《衡方碑》等等,摩崖作品有陕西的《石门颂》、《杨淮表记》、《开通褒斜道刻石》,甘肃的《西狭颂》等等。这些作品风格纷呈,仪态多端,如群芳争艳的百花园,涉足其中,总是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文字发展史上来看,东汉隶书的形成与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历史意义不可估量。东汉隶书笔画构形一直影响着自汉代以后各个时代文字的发展与简化。曹魏时汉隶逐渐被正书所代替,成为主流字体,但隶书的影响仍然十分深远。文章以东汉著名《曹全碑》为例,摘取部分隶书字体,分析两种字体的构形,并研究其构形对当时汉字所产生的构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大智禅师碑》,全称《大唐故大智禅师碑铭并序》,又称《义福禅师碑》,隶书,碑阳为严挺之所撰,史惟则隶书并篆额,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刻立。碑高202厘米,宽112厘米。阳32行,行61字。额3行9字。碑阴较碑阳晚五年,即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刻。阳成伯撰文,亦史惟则书,隶书27行,行9字。碑末附宋淳化、宣和、金大定、明弘治等  相似文献   

15.
正固本强基步入正途郎惠茹书友的隶书,用笔有变化,提按自如,结体活脱。正文布局,字疏行密,章法完备,动感较强。此作由于靠帖不够,用笔和结体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一是行笔较随意,用笔不够规范,笔病较突出。二是楷意较重,还没养成良好的隶书书写习惯。眼下应认真摹习优秀的汉碑作品,或《曹全碑》,或《乙瑛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提高起点拾级再攀栾福臻书友的隶书,行笔沉稳,线条凝炼,功底深厚。结体端凝方正,重心稳重。布局严整,全篇和洽。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  相似文献   

16.
《曹全碑》是隶书发展过程中技法最为成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流畅华美、秀逸多姿而著称于世。加之刻工精良,保存完好,又存有较多字例,历来是进入隶书学习的优选范本之一将《曹全碑》与风格接近的碑刻进行分析对比,既可以更加明了其笔法、结构的特殊属性,又能为临习、研究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期是隶书发展的鼎盛时期,给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隶书碑刻。这些隶书,风格独特,各具风范,如一朵朵奇葩竞放异彩。其风格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曹全碑》为代表,点画精美,结构严谨,秀美端庄,飘逸俊俏,以秀雅为基调;一类以《西狭颂》为代表,宽博壮美,粗犷豪放,古朴沉厚,以浑拙为主旋律。《曹全碑》最突出的风格就是主笔突出,一些长横长捺着力夸张,  相似文献   

18.
临帖之乐     
正常听人说,临帖枯燥,可我却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临帖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陶冶情操。因为许多碑文都出自古代文人雅士之手,不仅文辞优美,而且道理深刻。汉代《曹全碑》中说曹全有"吮脓之仁,分醪之惠",这种关爱下属的精神何等感人!唐代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文末即有"黄屋非贵,天下为忧""居高思坠,持满戒溢"之句,这种艰苦  相似文献   

19.
正徐晓萍书友的隶书作品,取法汉《曹全碑》,用笔熟练,字形端庄平稳,结构舒展自然,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曹全碑》秀美端庄的书法特点。但从全作分析,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曹全碑》笔画丰腴饱满,此作用笔上略显单薄,笔画纤细。第二,个别点画笔势不够准确,比如:"悲"字心部笔势翻转僵硬,影响整个字的流畅。第三,用笔质量需  相似文献   

20.
正张志勇书友的隶书条幅取法汉代《曹全碑》。用笔比较精到,结体中规中矩,字距、行距安排妥帖,落款、钤印也较统一,整体和谐。建议作者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有些点画,尤其是雁尾的处理略显生硬,还需熟练掌握。二是结体有些单调且过于紧凑,需再求丰富开阔。要注意,汉字"随字赋形"的原理在隶书中的体现也很明显,应注意字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