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4,(22)
网络暴力既指网络中通过语言再现的凶杀、抢劫、斗殴等场景,又指借助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对他人实施的有意的反复的侵犯性伤害。青少年是网络用户的主体人群,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认知能力、使用能力、反思批判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其道德意识、法规意识,安全素养和心理素养,是网络暴力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梅 《新闻世界》2009,(12):151-152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网络暴力”事件也频频发生。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究其原因,探讨对策,以期在政府、网站、网民等几方的共同努力下,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制约下,逐步减少直至杜绝“网络暴力”事件,创造和谐的网络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网络暴力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网络用户的言论、行为欠文明,甚至带有暴力色彩,部分网络服务和游戏也充斥着暴力内容。本文主要分析"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指出妥善解决网络暴力现象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网络谣言进行研究,总结网络谣言的特点以及多方面成因,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裴扬 《新闻世界》2013,(8):126-12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发声”渠道表达自己的观点,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到了进一步保障。但是,近年来,网络舆论逐渐呈现一种无序、失范的趋势,网络暴力就是其中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张旺 《新闻世界》2011,(12):88-89
“网络暴力”往往表现为语言暴力、敌意行为等。它不仅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也对青少年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网民的媒体素养教育和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到来,使地球成为了一个“村落”,互联网以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发生了许多的“暴力行为”,如人肉搜索、谣言传播等,给现实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文章结合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对如何应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以推进构建和谐干净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网络暴力游戏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传播学的.培养理论"和社会学的"社会化理论"为基础理论,以13-16岁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玩网络暴力游戏和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玩网络暴力游戏会改变人们对暴力行为的看法,但只是网络暴力游戏本身使玩游戏者产生一种暴力倾向,且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同时,无论在网络世界中还是在现实世界中,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模仿并不是普遍现象.而且,网龄越长,青少年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越小.  相似文献   

9.
微博140个字的限定范围让网民畅所欲言,不需要渊博的学识,不需要艰涩难懂的语句,人人都可以在这里抒发感情,发表意见。然而,网民非理性的微博表达,网络舆论暴力时有发生,本文从网络舆论暴力事件入手,分析微博时代网络舆论暴力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0.
邹妙玲 《今传媒》2008,(1):65-66
一、网络暴民的由来及特征 2006年4月,一位悲情丈夫在网上发表了一封五千字的长信,痛斥一位网名为“铜须”的大学生与他妻子有染。随即,数百人在未经事实验证的前提下,轻率地加入网络攻击的战团。其中一人更建议“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天津、青岛、武汉、西安、兰州、成都等高校较为集中的几大城市中的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环境有较为理性清醒的认识,认为在网络环境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绝大多数学生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有所了解,但真正参与其中的只占很小部分,大学生面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时所持的态度多是审慎的;面对网络暴力事件大学生网民多是"看客"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对于网络暴力现象所持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12.
齐超  王颖 《报刊之友》2012,(1):41-4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天津、青岛、武汉、西安、兰州、成都等高校较为集中的几大城市中的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环境有较为理性清醒的认识,认为在网络环境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绝大多数学生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有所了解,但真正参与其中的只占很小部分,大学生面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时所持的态度多是审慎的;面对网络暴力事件大学生网民多是“看客”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对于网络暴力现象所持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13.
孙仕 《中国传媒科技》2023,(1):64-68+87
【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交流方式、娱乐方式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同时也催生出各类问题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有效规范地运用是现代社会问题治理的重要手段,关系到精准化社会治理的有效实施,文章旨在探析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网络暴力;【方法】文章厘清网络暴力的概念、成因和危害,结合人工智能的相关概述,分析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化治理网络暴力的可行性和具体应用案例;【结果】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拦截和屏蔽网络暴力语言、图片和视频,并提供有效的干预,从而减少网暴行为的发生;【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极大程度阻止网络暴力的发生,并且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网络暴力的应用可以推动公共治理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媒体、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暴力愈发肆虐,如今的网络暴力将现实与网络虚拟连接起来,使其影响力和伤害程度比刚出现时扩大了许多,对于接触网络最为频繁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暴力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他们的媒介素养,本文针对网络暴力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硕 《新闻前哨》2014,(5):78-79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一般受众的信息传播地位,尤其是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社交平台的兴起,为受众提供了民意表达的平台,随着网络信息量呈爆炸式的增长,网络谣言也应运而生,如某地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食碘防辐射、  相似文献   

16.
“网络暴力”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基业 《记者摇篮》2009,(12):62-62,85
互联网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它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获取媒介和意见交流工具。折服于它无限潜质与魅力的同时,由网络引发的种种困局和争议也开始为人们所关注,“网络暴力”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虚假新闻出现的成因有商家有意识的商业炒作、某些网站不负责任地一味猎奇、草根网民的网络流言、网络记者和编辑不遵守职业操守等,本文据此提出治理网络虚假新闻的对策,包括要切实完善相关政策规范,用法规来"封杀"造假者,加大造假新闻的媒体问责制,强化对编辑、记者的管理,提高其识别虚假新闻的能力,加强网络新闻业界的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最基本的特点,可以说是其生命。但是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完美的传播环境。虚假新闻凭借着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元等特点充斥着整个网络,不但对我国的网络环境造成了污染,其内容也极大地妨碍了社会信息的健康、正常交流,为社会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正统的新闻媒体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虚假新闻的成因做出分析,并针对其发生条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净化我国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大选中,奥巴马赢得众望所归的胜利,而美国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也是互联网政治新的里程碑。奥巴马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扩大了影响力,也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从此以后,任何谋求进入白宫的政治家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魔力。不仅如此,互联网还唤起了青年入积极参与政治的意愿,也将使得“变革”成为未来若干年受人关注的政治词汇。  相似文献   

20.
高淼 《大观周刊》2011,(18):52-52
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期间出现焦虑、自卑、字符、攀比、嫉妒、盲目等就业心理障碍,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原因来自社会、家庭、个人三个方面。可以通过思想层面的引导、就业政策及知识的传授、就业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开展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等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