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爸爸,我可以永远活着吗?我不想死。""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上学?"很多时候,幼小孩童对世界的好奇与追问,远远超出成年人思考的范围。不知如何回答的父母往往支吾几句敷衍了事。但是有一个人没有这样做,北大哲学系何怀宏教授认真思考了这些看似幼稚却直抵生命本质的问题。《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也许是今年六一送给孩子和家长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12,(16):26-28
正2012年5月5月优异策划:☆《谁的建筑》,《中国周刊》,5月23日简介:是谁建造了那么多奇怪、备受争议的新建筑?又是谁拆掉了那些富有中国韵味的老建筑?是建筑师?还是资本和权力?后者有权在这块土地上肆意搭建他们想要的建筑吗?平民在公共建筑上又应该有怎样的发言权?建筑应该属于谁?《中国周刊》5月刊封面故事"谁的建筑",对当前中国建筑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剖析,专题由"如果建筑有恙""谁的‘福禄寿’"、"平民建筑匮乏症"、"九十五级台阶"、"如  相似文献   

3.
数据一:3:8 说明:2001年全国少儿类图书畅销榜上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种数比。 观点:我们的孩子正在疯狂爱上《哈利·波特》的一个个故事,津津有味地读着《童年》、《鲁滨逊飘流记》,还有《傲慢与偏见》、《欧也妮·葛朗台》等等;而本土的只有《唐诗三百首》、《论语通译》和《千家诗》。今天我们出版人在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上,除了璀璨的古代文化,是否还缺点别的?说起儿童文学,以前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现在是《哈利·波特》,以后呢? 孩子还是最爱听母亲讲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培养年轻人思考人生的能力,是让他们读《理想国》、跟着苏格拉底的质疑和挑战自己去想问题呢,还是在《论语》中找一些现成的道德训诫?救孩子如何做人,是让他们读《富兰克林自传》呢,还是《曾国藩日记》?培养孩子的感性,是《战争与和平》好,还是《红楼梦》好?  相似文献   

5.
今年夏天,有个晚上,我依约去看部队的一位老友。他正皱着眉头抱着本书在看。看什么呢,这么入神?我问他。他抬起头来,没回答我的问题,反而长叹一声,唉——老迈啊老迈! 老迈是谁?还记得金敬迈吗?《欧阳海之歌》?记得记得,金敬迈,他还活着吗?活着,活着……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22,(4):106-107
<正>唐诗里藏着名山大川。唐代诗人为什么喜欢旅行?他们中的“登山冠军”是谁?哪座名山在唐诗中的“出镜率”最高?边塞军人白天煮饭的锅,晚上用它做什么?你知道藏在唐诗里的山都是什么山吗?李白、杜甫、高適三人曾在哪座山下“结义”?……《唐诗里藏着故事——和孩子一起读懂经典名篇·三·山川篇》中藏着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喜欢阅读,现在回想起来,主要是因为寂寞到无可语者;现在仍喜欢阅读,但视力极差,阅读和写作的速度都在急剧衰减中。临窗,一抹阳光一杯茶,阅读和思考,是一种安静的力量。最早的时候,被迫读的是《三字经》之类的东西,父亲早逝,母亲读过一点私塾,但识字和文化都不多。《三字经》的重要性在于,它让作为孩子的我,知道了我的祖先是谁,我应该有怎样的善恶之分和克己反省的习惯,我应该如何对待父母亲戚朋友。这比现在幼儿园就灌输小孩爱  相似文献   

8.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9.
今天,父母们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进行以思为名的教育,人人都感受得到"思"的重要。可是我们真的理解思考、善于思考吗?《若有所思》让我意识到:思想已经迷失在思考能力的训练中了,也许时至今日,我们也不明白"思考"意味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对于全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意义非凡,无论是大学刚毕业的新兵,还是从业多年的资深记者、编辑,大家都面临一个新的课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在实践中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记者三问。而对于开播七年的《新北方》来说,走转改活动也是探索民生新闻发展之路的过程,民生新闻当下要怎么改、未来向哪里去?我们都要向脚底板下要答案。  相似文献   

11.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张维为先生在他的新著《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2014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即:中国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何处去?《中国超越》与之前的《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一起构成了张维为先生的"思考中国三部曲"。在《中国超越》这本书中,作者结合其在西方国家生活20多年、走访100多个国家的经历,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2.
记者如何提问,不仅能反映出记者的个人“兴趣”,更能体现出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在美国举行的体操世锦赛上,美国NBC电视台女记者采访奥运会冠军李小鹏时的问题是:“你平时喜欢干点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拿了冠军之后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时的提问则是:“如果不当教练你最想做什么工作?你的家人对你从事体操运动有抱怨吗?你有孩子吗?”而中国记者提问起来紧皱眉头:“中国队的失误为什么会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会落后美国队两分多?赛前准备会你对队员讲了些什么?”更有中国记者问黄玉斌:…  相似文献   

13.
蓝蓝是谁啊?喜欢童话的孩子,和一小部分仍然喜欢童话的曾经的孩子,也许首先会觉得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不过,你要是恰好也喜欢诗的话,看见这个名字准会备感亲切的,这不仅仅因为蓝蓝是个很有名气的青年女诗人,更因为她的诗写得朴素、美丽,有灵气。那么诗人蓝蓝为什么又突然写起童话来了呢?看  相似文献   

14.
看待报纸的关门不歇业,我们需要回到常识,回到自然,回到生存和发展的出发点、根本点. 新年伊始,确切地说是元月3日,我做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田野调查——走访了附近的三个报摊,买回了能买到的所有报纸,当然不包括彩票、股票类的“票报”.此举除了想知道201 7年还能在摊儿上买到什么报,还有一个隐隐的担忧——明年我还能见到它们吗?“停刊”——好听点儿的说法叫“停出纸质版”,特别是《东方早报》和《京华时报》的停刊以及《中国青年报》停出双休日纸质版,众多消息传来,心里不由地嘀咕:媒体的去产能完成了吗?下一家去的又是谁呢?  相似文献   

15.
论文缩微     
名人新闻泛滥 损害新闻品质 杨子在《新闻记者》杂志2003年第8期上撰文说,伏明霞和梁锦松恋爱、结婚是新闻吗?张朝阳和王石攀登珠峰是新闻吗?萨达姆的女儿要求去英国避难是新  相似文献   

16.
忙碌的现代人,有谁曾静静地坐在戏院里,领略昆曲软糯的声腔、曼妙的身段?《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这些耳熟能详的戏名,又有谁细细端详它们的浪漫与传奇?继对唐诗宋词的多情讲述后,安意如又把目光落在了这些元杂剧上。这个小女子在新书《观音》中讲述了一个个元戏曲中美丽而哀愁的故事,有些竟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想象,譬如这篇《雷峰塔》。  相似文献   

17.
特约专稿     
内容为王的说法过时了吗?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元内容?请看中国传媒大学刘宏教授的《重新认识内容》。媒体人如何看待微博带来的挑战?传统媒体如何与微博善处?请看新民周刊社社长、主编丁曦林的思考。现场是新闻最具标志性的特性,记者最重要  相似文献   

18.
书架     
《出版广角》2013,(2):92-93
《谁的青春不迷茫》作者:刘同著版本:中信出版社2012年12月版定价:35.00元提要:30岁的刘同回看自己北漂10年的成长岁月,对这10年过往经历进行总和感悟及思考,在时间和空间交错中,用文字搭建一个立体世界,去看一看他走过的路,发生过的故事以及相逢的人。然后发现,我们就是这样成长的,青春不是一个年纪,而是一种状态,你觉得孤独就对了,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两个党内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你知道执笔者是谁吗?请看《中共一代“文胆”》。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11,(1):53-53
1、《"五个八岁"-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新作"五个八岁"丛书,共计5本:《草镯子》、《白棉花》、《星星索》、《黑眼睛》、《平安夜》,通过5个不同时代8岁孩子的成长,书写中国100年的历史。2、《宝贝,宝贝》(江苏人民出版社)当年的《妞妞》,以哲学的悲恸感动了无数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忍却又忍不住去读她;此次《宝贝,宝贝》描写的就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3、《山楂树之恋》(江苏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