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9年1月12日,12集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故宫》、《台北故宫》为文本进行比较,从纪录理念、纪录手法、审美形态的衍变,解析纪录片《故宫》与《台北故宫》所呈现的不同纪录理念与审美形态,以及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瑾 《现代视听》2012,(2):48-50
2005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历史人文巨作《故宫》,3年之后又推出其"姊妹篇"《台北故宫》。这两部历史题材巨作迥异于之前纪录片的风格和理念,呈现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趋势。而这两部"姊妹篇",在各自拍摄理念和呈现风格上,各具特点,却又不乏联系。本文试从这两部纪录片的视听语言、技术、叙事、意象、配乐等角度分析其风格衍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故宫100》是一部以故宫为蓝本,通过镜头表现元素展现故宫的建筑、人物、历史的100集系列纪录片。片中运用拍摄角度、影调、运动镜头等表现技巧,为观众呈现出故宫的历史和现实,并通过线条的勾勒,表现故宫的建筑构造和格局。动画的渗入,一方面再现当时情景,另一方面让镜头的表现更为直观,而对比技巧的应用,使得电视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相似文献   

4.
罗若梅 《视听》2021,(1):41-42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现作为故宫博物院,除去里面珍藏无数文物以及艺术品,其本身也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建筑.作为昔日的皇家宫殿,故宫装置代表着当时的最高审美.本文从体验美学的审美本原、审美核心、审美指向三个方面来把握审美活动的性能,探析《上新了·故宫》中呈现出的体验美学.  相似文献   

5.
鲁婉卓 《今传媒》2023,(8):104-107
漫画《故宫回声》依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故宫人为使国宝免于战火,克服重重阻碍,携文物南迁的历史故事。本文以漫画《故宫回声》中的故事为基础,结合历史发展路径,着重讲述故宫人携一万余箱文物于战火中颠沛流离,逐渐强化的“视国宝如生命”的典守精神,以此还原文物南迁的艰辛历程,使读者感受漫画《故宫回声》中所传达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影视为传播媒介,详细记录了故宫博物院修复文物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手艺师傅们精湛的手艺,多角度突显出"工匠精神"的崇高内涵。片子用轻松、通俗的语言与古文物的巧妙结合,增添了艺术气息。还用细致的手法处理人物这一不可或缺的元素,将语言的表达与影像的呈现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故宫博物院整理编辑的《故宫珍本丛刊》影印了一部精写本季振宜编《全唐诗》并说此书“钤有‘沧苇’诸印及汪士钟藏印”,但在影印本上并未发现提及的这些印章。本文即对这部书的来龙去脉略作疏解。  相似文献   

8.
赵巍 《今传媒》2016,(10):105-106
百集“微纪录片”《故宫100》以每集6分钟时长讲述了故宫博物院内100座建筑的命运,兼具演绎故宫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其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赢得了观众的青睐。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内容呈现和表现手法,《故宫100》从镜头语言、解说、配乐、动画以及情景再现几个角度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故宫》与中国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凯 《现代视听》2012,(6):37-40
电视纪录片《故宫》用现代表现手法传播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以不凡的实力打造了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故宫》通过叙事结构、光影特技以及电视语言等成功塑造了中国形象。在华丽唯美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以及严密巧妙的叙事背后,《故宫》不仅让世界了解了这座充满着故事的神秘宫殿,更让世界透过这座文化宝库看到了一个历史的、立体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路晓  赵迪 《新闻世界》2014,(5):240-241
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故宫100》就是这样一本精美的相册。它运用画面构图、光线与色调、角度、景别、光学镜头、运动手法以及应用文学等多种摄像手段,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为《故宫100》增加了艺术上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故宫     
1924年,逊帝溥仪离开故宫,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在其撰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中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车队向北疾驰,经过景山,穿过出皇城的一个旁门。一向不许平民百姓通过的后门中门此时也不让皇帝的车子通过,  相似文献   

12.
《故宫》“情景再现”叙事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迎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一些原本与纪录片创作无缘的影像创作手法,也随着视觉传播的日益繁荣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情景再现"就是其中之一。大型纪录片《故宫》对"情景再现"叙事方式的应用,以及其对历史体裁纪录片创作的启示,更是让广大观众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3.
古代城市规划,营造宫殿,水源问题优先考虑.因为城市和宫殿营建需要用水;生活需要用水;发生火灾时,救火也需用水.古代是没有自来水、水泵、消火栓和化学灭火剂的.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故宫承载着我国厚重而意蕴久远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在也正在逐渐将自身的文化盛宴不断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社交平台呈现给公众,公众要从多方面了解故宫和故宫蕴藏的文化也不再是难题。文创节目《上新了·故宫》将故宫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用更适合年轻人接受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更吸睛的“新老”碰撞深化传统文化的内涵,节目中最终上新的各类文化衍生品留住了故宫文化的不同样貌,为传播故宫文化助力,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故宫的特色与丰富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火热,但在此类节目形态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同质化带来的发展瓶颈。如何创新突围决定了此类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新了·故宫》在空间维度对节目进行了形态扩展,让"曲高和寡"的历史文化成为可观可感的具体艺术表达,并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观众对文化记忆进行探索挖掘,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提供了一种制作思路。本文从空间生产角度分析了节目的传播模式,重点探讨节目在空间解构和空间重构上对故宫文化价值的凝练、提升和再表达,最终完成对受众集体记忆的唤醒和文化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上新了,故宫》是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类节目,运用创新手法打破了故宫在观众心中庄重而肃穆的距离感,以一种更为年轻的姿态、"零距离"地走进大众视野.在加深观众对故宫了解之时,也完成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民族精神的一脉传承.本文主要从节目形式、艺术表现、创作理念入手,探析《上新了,故宫》的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17.
后纪录时代的纪录片——观大型纪录片《故宫》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声屏世界》2006,(4):41-42
为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摄制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精华版)在央视一套播出。《故宫》展现的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纪录片。它迥异于以前的纪录风格和理念,呈现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的趋势。技术·奇观化当我们批评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中体现出来的技术决定论观念的时候,技术却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纪录片的创作。《故宫》片中近80分钟的三维动画创造了纪录片中动画创作的新纪录。央视和故宫的相关领导都表示,此次拍摄“不敢说绝后,但一定空前,而且估计20年之内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18.
李汶羲 《新闻世界》2013,(2):100-102
时间是一把刻刀,为文明刻下岁月的痕迹。古老国度的一砖一瓦都在讲述尘封的历史。《故宫100》是央视推出的一部历史性题材纪录片,共100集,每集时长在六分钟左右。此部篇幅短小的纪录片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短篇幅又具有怎样的播出优势,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档案春秋>编辑部: 提起建国后发生的故宫盗宝案,当下多数书刊,包括互联网上的有关文章都认为发生了5起.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档案春秋>2006年第九期、第十期连载的<建国后的故宫盗宝案>一文,此文曾被多家报刊转载或摘录,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人们对档案刊物所载文章的极大信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