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双版纳两个傣族村寨中的傣族女性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的差异与成因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影响婚姻观与生育观变迁与差异的成因———是否因个人年龄、教育程度、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家庭语言教育、社区语言教育、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都对傣族语言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傣族语言的现状及其发展演变,除了关注傣族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外,还必须关注影响傣族语言发展变化的诸因素。只有分析这些因素,才能看清傣族语言发展演变的轨迹。从过去、现在可以预测到将来傣族人的语言使用情况:傣族社会将进入全方位的傣汉双语化社会。此时,积极发挥家庭语言教育和社区语言教育的作用,对于保护傣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其孝观念的培养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还关系到家庭伦理秩序的建立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了解大学生孝观念现状及孝道践行,剖析大学生孝道问题的成因,有助于把握家庭和学校孝观念教育的程度,进一步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孝观念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金平傣族女性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平傣族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影响其生产能力,婚姻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究其原因,除经济上的贫困外,观念陈旧及应试教育与当地社会脱节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对女童教育意义应提高到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平等及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多个角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5.
面对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金沙江傣族传统文化中一些积极的文化精神在得到传承、发展,但家庭及社会经济观念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并同现代化产生了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要调适、解决这些矛盾冲突,一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二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吸纳外来优秀文化,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傣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思想文化宝库中蕴含的生态观念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其思想内核是尊重、敬畏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分析傣族传统生态观,本研究以"共生"为切入点挖掘傣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保护观念,以期总结出适用于当下生态危机的生存智慧,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共生关系,实现人在社会中"诗意旳栖居"。  相似文献   

7.
古代社会家庭传承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世代相传的主要方式,基于对其家庭传承模式特点的分析得出,古代社会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传承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文化传承。要使传统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实现有效传承,就既要兼顾其核心技艺,又要兼顾技艺所承载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嘎洒镇傣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的调查,了解到嘎洒镇城镇中的傣族儿童、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傣族儿童、青少年转用了汉语;生活在村寨中的傣族儿童、青少年,汉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产生了由母语单语人向傣汉双语人过渡的变化。傣文的习得和使用情况令人担忧,傣文水平偏低。本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上述现状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父母教育观念问卷》对云南省某边疆民族地区330名小学生家长进行测查。对当地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小学生父母教育观念包括主张民主、教育有效感、主张惩罚、主张奖励、成就期望、主张遗传和教育无效感七个维度的现状及差异进行分析,积极探讨边疆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正确应对各种影响因素,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的历程是一种文化的变迁过程。在变迁过程中,人们会产生因应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因应策略,而这些反应和策略的结果将导致人们在心理态度、观念和行为上发生变化。傣族在对待服饰的变迁和佛事活动的变迁中,常表现出心理区隔化现象。而在应对现代经济和生活对佛事活动的冲击中,傣族人表现出将观念与行为解离,将行为与功能解离的心理。行为与功能的解离使傣族“做摆”这一古老的习俗获得了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