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康熙     
清朝的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是一个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个皇帝,年号康熙(以下简称康熙)。他自一六六二至一七二二年,在位六十一年,是我国历史上执政最长的封建帝王。康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维护领土主权、抗击沙俄侵略,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康熙是在李自成农民大起义推翻腐朽朱明王朝的有利形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他在重  相似文献   

2.
康熙诗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举凡文治武功,守成创业,胜利的喜悦,疾病的困扰,悼亡的哀思,建储的苦恼,金戈铁马,流风回雪,在其1147首诗词中,无不有所反映。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民本、“德”治思想,反映了他进步的民族政策和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康熙又是“北方许派”的一名特殊诗人,其诗词具有独特的风貌和内在风骨。丰功伟业而有错误缺失,浑朴冲淡而稍逊文丽,康熙风貌,展现无遗。  相似文献   

3.
康熙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诗人,他的1000余首诗词,题材广泛,真实记载了他一生的经历.而其中尤为突出的则是他以农业、农民、农村为题材的200来首农事诗.通过这些农事诗歌,我们可以看到康熙心中和谐的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4.
康熙皇帝对西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人据此认为康熙皇帝学习西学、倡导西学。其实,康熙对西学的态度并非积极倡导,他无论对西学怎样感兴趣,都是为了借助西学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西学只是康熙的御用品而已。康熙对西学的态度只是利用并非倡导。  相似文献   

5.
成积春 《历史教学》2007,(12):21-24
康熙以"天下之主"的面目御临天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根本利益,富于理性的他极力标榜"满汉一体",并基本做到了"满汉一视",这正是康熙不同于一般满族官员之处.但是,受本民族利益的驱使和民族情感的困扰,他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偏徇满洲的境地,这一点在噶礼--张伯行互参案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康熙以"天下之主"的面目御临天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根本利益,富于理性的他极力标榜"满汉一体",并基本做到了"满汉一视",这正是康熙不同于一般满族官员之处.但是,受本民族利益的驱使和民族情感的困扰,他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偏徇满洲的境地,这一点在噶礼--张伯行互参案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一部《聊斋志异》,名满天下.同时他又是一位大诗人,写了一辈子诗,共写了1295首.他以现实主义态度,写社会现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诸体兼备,表现手法多样,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较高的价值.尤其反映农民疾苦的诗,具体而深刻,直言不讳,针砭时事,鞭笞统治阶级,象匕首,象投枪.他这类诗有百首之多,仅1704年(甲申康熙43年)就写了38首,其中悯农诗27首,这是诗学史上罕见的.  相似文献   

8.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英明君主之一。他一生积极有为、奋发进取,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其政事之暇留下的一千多首诗歌就是这种精神最好的注解。康熙的诗歌无论是关于靖国安邦、关心民瘼、善始善终,还是关于接受新事物、反对神仙方士等,都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其终极目的是为实现一生孜孜以求的太平盛世理想。  相似文献   

9.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是清朝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六十一年,为医治长期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本文拟就康熙统一台湾及其历史作用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供清史教学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号初白,原名嗣连,字夏重,海宁人,有《敬业堂诗集》四十八卷,《诗续集》六卷。 (一) 查慎行年纪很小时就开始学诗,因为父亲比较开通,并不强制他,他却整天埋头于举子业、攻八股文,因此慎行很早就有诗名。现存慎行诗集,编自康熙十八年(他二十九岁时的作品开始),此后几十年,一直未有间断。只有康熙五十四年,在长子去世时,他哀伤过度,三个月无诗。可见他创作是多么勤奋了。现存诗篇尚有五千一百余首,数量在清初首屈一指,也是历代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桐城的张廷玉在京城做官。家人在桐城建相府时与邻居发生争执,彼此为三尺宅基地互不相让,官司打到县衙里。张家总管连忙送信给张廷玉,盼望他给县令写信通融。张廷玉见家书后,复诗一首寄回: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康熙大帝》中,二月河饱含深情描绘康熙波澜壮阔的一生。实际上,历史上的康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贡献颇多。《康熙大帝》显然有着正面宣传康熙的创作目的,从作品的实际表现看,作家创作动机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方面,作品既尊重历史,又是在历史真实基础上的新创造。  相似文献   

13.
采桑子 《下一代》2008,(4):28-29
康熙年间,安徽桐城的张廷玉在京做官,家人建房时与邻居发生争执,彼此为三尺宅基地互不相让,家人送信给张廷玉,盼望他给作主。张廷玉复诗一首寄回:千里捎书为一  相似文献   

14.
满族旗人灭了明朝建立了清朝之后,顺治皇帝为了达到永远统治汉人的目的,便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儿子康熙身上。当时康熙6岁,他在找了一个教康熙武术的老师之后,又想找一个真正学识渊博的汉族人教他的儿  相似文献   

15.
康熙喜爱西画,他鼓励西画创作并引进西洋画师。康熙喜爱西画透视法的空间感和肖像画的逼真感,并尝试把他认可的中外画法糅合在一起,满足他的中西复合审美要求。康熙促进了西画及其技法在宫廷画院中的传播,在西画东渐中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6.
周培公传世诗集有《长征草》《即次吟》。《长征草》录其康熙十五年(1676年)2月至康熙十七(1678年)5月随图海征王辅臣及之后赴湖广参与蔡毓荣及岳乐讨伐吴三桂的诗作79首。《即次吟》录其康熙十七(1678年)10月赴山东登莱道之任至归里之后的第二年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夏季的诗作计143首。通过对周培公生平行迹和诗歌的解读,对二集中作品创作时地进行初步考证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生平际遇等提出新看法,如其任登莱海防道品秩当为从三品、图海系其早年知遇之"显者"等,以深化对周培公及其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明清两代历史上,有不少著名人物为天津种植水稻而操劳。清朝康熙年间天津镇总兵兰理,就是其中的一个。兰理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利用他的军队,在天津城南附近地区试种水田,取得了一些成绩。康熙四十五年,他又请建海光寺,不久即离任南去。兰理走后,他所种植水田的大部分,都移归庙中管理,先后又试种水稻达七十余年。清代的天津人民,把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央电视台播映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中,有个处处与少年康熙作对、威逼皇位、呵斥百官的朝臣,他就是辅政大臣鳌拜。对权倾朝堂的奸相鳌拜,年仅十六岁的康熙巧计捉拿,这一充满戏剧性的宫廷角斗,为康照大帝留下了神秘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正> “没毛驴,初生兔。 (赦历)破面门,手足无措。莫是悲他世上人, 到头不识来时路。今朝且喜当行, 穿过葛藤露布,咄! 戊午中秋自题。”康熙13年甲寅(1674年),八大山人49岁.蒲节后二日,八大山人的好友黄安平为他写像。康熙17年戊午(1678年)中秋,自题《个山小像》,即是上面所引的这首诗,其余还有五题。  相似文献   

20.
康熙与外国传教士的交往,是清代前期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康熙执政几十年间,他同远道而来的耶苏会传教士建立了密切的接触,由此,产生了十七世纪中西方科学、文化的交流。但是这种交流,是在各自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下进行的。 康熙给予传教士们一定的活动自由。他学习、利用西方科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封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