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们的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我们爱母亲,我们爱祖国。爱母亲,孝敬母亲;爱祖国,从小立志报效祖国。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归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准备为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拎着一只小皮箱,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2.
丢书大王     
一般来说,一个学生,读着读着就把自己的课本读丢了的事是不多的,而且是丢掉了一本,后来又丟掉了一本,而且是第一次丢掉的是语文书,第二次丢掉的又是语文书,而且这个丢语文书的人他的爸爸又正好是专门研究语文的博士和教授……这个人就曹迪民先生。他连续丢了两次书,两次都是语文书。他的妈妈就到处去为他买。别  相似文献   

3.
我深信不疑 ,做母亲是我一生中最伟大的任务。它给予我的乐趣和责任感是任何东西甚至获得奥斯卡奖都不能比拟的。我怀孕一开始 ,对事业的关注就淡薄了 ,除了腹中的胎儿什么都无所谓。我相信一个婴儿就是需要尽可能地和他的母亲在一起。正是这种深沉的爱 ,成为保护他这个小生命的最安全的庇护所。如果你对童年的回忆能让自己唤起当时在你母亲的照料下的温暖的爱和安全感 ,那你是个非常幸福的人 ,反之 ,童年的回忆仅是充满了噩梦般的恐惧和被抛弃的痛苦。这些人即使到了成年以后也难以感受到真正的安宁和幸福。如果你与我有同感而且确实渴望能…  相似文献   

4.
岁月流逝,汉沽一中教师、即尼归国华侨杨仲明离开父母回到祖国整整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在人类的历史上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对于杨仲明来说,却是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路程,不少往事深深留在记忆里。这期间他和祖国人民一起渡过了经济困难时期,他经受了动乱年代的考验,他已由一个青年走向了中年,人变得更深沉,也更坚强。他青年时代的“回祖国去,参加祖国的建设”的愿望实现了,他一心扑在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上,而且做出了很大成绩。同样在这个时期,海外的母亲多次来电、来信要他日印尼;回国观光的亲属也动员他回去看望父母。母亲和亲属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杨仲明想的却是,既回到祖国,怎能又离开她呢?于是,在祖国困难时他没离去,在十午动乱中他仍然没有离去。时间不等人,海外  相似文献   

5.
    
有一段时间,每个星期天我去教堂的时候,总会有人在我衣服的翻领上别一朵玫瑰花。因为每个星期天早晨我都能得到一朵花,所以我没想太多。我欣赏这种友谊的表示,但它已变成规律。有一个星期天,被我认为稀松平常的事变得不同寻常了。当我离开教堂时,一个男孩走向我。他站在我面前,说:“先生,你要怎么处理你的花?”刚开始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一会儿我就懂了。我说:“你指的是这朵吗?”我指着别在我外衣上的玫瑰花。他说:“是的,先生。如果你会丢掉它的话,可否给我?”那时我微笑着告诉他,花可以给他,并随口问他要做什么。这个小男孩,或许还不到…  相似文献   

6.
谁都有自己的母亲。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母亲是最亲最亲的人。母亲孕育了子女,用自己鲜红鲜红的血,用自己体内储藏的热力和养料;母亲培育了子女,用自己热切的期盼。用自己谆谆的教诲,用自己生命的全部。母恩如山。用“母亲”这两个字眼来指代伟大、无私、奉献,是再妥帖不过的了。作为一个公民,他也有自己的“母亲”,这个“母亲”就是他的祖国。祖国母亲是孕育公民体魄的沃土。树高千文,叶落归根,祖国是每一个公民的“根”。祖国母亲是培育公民人格的温床。一个成熟的公民,他也许会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但是,改不掉的是乡音,忘不了的是故土,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都有着祖国留给你的、永远也褪不掉的印记。祖国是每个公民的“魂”。德国的大诗人海涅说:“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这就为我们划出了一道“人”与“非人”的界线。胡锦涛总书记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列于“八荣八耻”的首位,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个小男孩非常苦恼,因为他发现有好多事情,别的大孩子都知道,而他却总是不明白。“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母亲有一天对他说,“每个人一生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在他七岁时就什么都懂了,那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我喜欢这位母亲的话。不懂本身没有错,而如果认为不懂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笨,从而自卑自弃,那就错了。也许,有人会对你说些他们懂而  相似文献   

8.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被丈夫抛弃,又因丈夫的谣言而遭人误解,丢掉了工作,贫困交加之余又身染重病。然而在教育她的儿子时,她却对她的儿子说:“所有的人对我们都很好,你长大后一定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亲     
正2013年3月1日晴从前家中有一只会上楼梯的母鸡,这只母鸡是母亲一手调教出来的,可是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只聪明的母鸡被送上了餐桌。但是母鸡和母亲一起上楼的情景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就算后来搬了新家,也没能使我忘却。母亲很喜欢养小动物,但自从那只母鸡的悲惨遭遇后,母亲养动物再没有成功过,后来干脆放弃了继续"献爱心"。工作之余,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家中,发誓要成为一个贤惠的女人,用心去呵护她所爱的人。从此  相似文献   

10.
弃名     
周朝的时候,鲁国有一位妇人。当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在兵荒马乱之中,她为了逃乱求生,就抛弃了怀中所抱的婴儿,而抱起了手中牵着的孩子。齐国的军队,看到了这位鲁国妇人的行为,感到很奇怪,就问她说:"你把原先怀中所抱的孩子丢掉,那个被丢掉的孩子,是你什么人啊?"妇人回答说:"他是我亲生的孩子!"齐军又问:"那么,你现在手中所抱的孩子,又是谁呢?"妇人说:"他是我哥哥的孩子。"齐军又进一步的追问道:"你为何丢弃了自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国60周年快到了,同学们都在想。送什么礼物好呢? 是啊.如果没有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呢?如果没有祖国母亲。我们这些“小书虫”也就没书“啃”了,知识面还会这么广吗?所以,我们决定要送一份礼物给祖国。  相似文献   

12.
心灵的底线     
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底线,底线是一个人的最低行为准则。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为我国航天、导弹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当年,身在美国且被美国海军将领称为"抵得上五个师"的他准备回国,却遭遇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几年后,满怀一腔报国之心的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正是由于钱学森  相似文献   

13.
作家与母亲     
这样的一个题目似乎平庸,却是我一直想写并最终不得不写的内容。1994年末,我与作家张承志联系日多,常常一个长途电话打过去,他就在电话那端嗫嗫嚅嚅地说:“我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我每天都要服侍。”我有时是想与他聊聊天,有时是代人向他约稿或我们可能完成的一些商定的计划,但每次电话打过去.高大激烈的张承志却只是咬立着向我诉说:“我正在给母亲喂饭”或者“我明天要进母亲去医院。”在文坛以孤傲固执而著称的鼎鼎大名的张永志,他也终于有他那温情柔弱的一面。他对母亲无法视而不允,他抛弃一切重要的人和本,来陪伴他老母亲度…  相似文献   

14.
故事连载     
第十二章 告别童年乔戴向北走去,他的步子麻木不仁,仿佛他的全身除了两条腿之外,什么都已经死了。他什么都无所谓了,他只想离家出走,一走了之。他要到波士顿去找到奥利弗,跟他一起出海去,从此忘却那种背叛行为,就像奥利弗曾经忘却的那样。  相似文献   

15.
穷山沟里的娃娃常青把大学录取通知单看了两遍,又塞回到枕底。大学对他来说似乎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母亲在外屋操持着什么,这些天母亲明显地憔悴了,那是愁的啊!唉……母亲的叹息声,隔着薄薄的门帘传了进来,常青知道,她在等继父的消息。这些天,母亲一直在为常青借学费,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在这个十年九旱的山旮旯里,“穷”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梦魇,借钱谈何容易。常青实在不忍心母亲天天去求人,早上他对母亲说,他不想上大学了,明天要上城里打工去。母亲怔了一下,就眼巴巴地望着继父。继父停下手里的活儿,说:“午饭别等我,你们吃。”背着手…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的理想是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以教育救国、教育建国、教育治国为途径,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建立民主共和国。他的理想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他的理想是崇高的,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过:"教育是没有物质实惠的神圣事业,有物质欲望的人压根儿就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爱孩子,怎么衡量老师爱不爱孩子,这是个内涵很丰富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做幼儿园教师的,肯定要付出正面的、积极的感情,就像我们爱自己的事业。有的老师天生喜欢、爱孩子,但作为幼儿园教师,不能只凭天生的喜欢孩子;天生喜欢孩子可以做好教育工作,但也不见得都能做好,关键是爱得是否恰当,是否科学。幼儿园教师对孩子,应当是科学的爱,不是简单母性的爱。我上大学时,我的老师(系主任)曾说过他5岁多时的事,一件是他吃白水煮鸡蛋就愿意吃蛋清,而对咸鸭蛋却只爱吃蛋黄。他妈妈是个懂得教育的母亲,对他说:不管吃什么样的蛋,蛋白蛋黄要…  相似文献   

18.
我的朋友     
习作要求:选择身边的一个人写一篇作文。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我们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生,他耳朵上带着一对助听器,说起话来口齿不太清楚。他就是我的朋友——郭雪丰。他一生下来,耳朵就听不到任何声音,医生说他恐怕一生都要在无声的世界中度过了。幸亏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带他四处求医,到各大医院寻求治疗。后来,他终于能在助听器的帮助下听见一点声音了,但仍不会讲话。经过他母亲的严格训练,他终于学会了发声,学会了与人交流。别看他生理上有残疾,但学习上决不比正常人差。有…  相似文献   

19.
纸上情痕     
这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一位朋友就要告别人世,当他双目未合之际,大家都希望他再说点什么。人们喊着他的名字说,你还需要什么就说,我们一定满足你。这位朋友有气无力地、轻轻地摇了摇头,意思是别无它求;可  相似文献   

20.
生活如歌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有一种东西就像一首歌曲,专为那些为爱而付出的母亲们而谱写的。她们那些执着、温暖的,为了母爱而牺牲的,就是一曲和悦的颂歌。一位事业十分成功的青年,在一次意外之后,他行走的能力被夺去了。随之而去的是他的事业。对于一切的不幸,他总是认为上天有意捉弄他。有时候对着镜子,就会一拳打过去却什么知觉也没有了;坐着坐着他便会把手中的杯子狠狠地砸在地上,声音似乎有些暗淡;甚至他两手狠抓轮椅扶手:“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面对儿子被镜片扎伤的手,母亲细心包扎,对于满地的玻璃母亲扫了又扫,但对儿子却没有丝毫责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