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画种。关于对造型的认识,水墨写意人物画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随着西方绘画的引进,中国绘画在绘画造型观念上产生改变,西方绘画的造型艺术与中国绘画造型方法相融合,丰富了中国画的画面效果。这种造型观念的改变,使中国画坛上出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水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优秀成分,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史荣利 《文教资料》2008,(23):85-86
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具有独特审美风格的绘画形式,"文人画"最早是董其昌提出来的,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以其独特的美学思想、系统的美学理论、丰富的笔墨技法,为中国传统绘画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70后"新绘画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青春残酷绘画"为代表正式跨入中国当代艺术的阵营。对艺术品的解读需要它自身具有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赋予它以丰富的意义差异。在此试图从其基本主题"受伤"、新绘画艺术是由市场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取向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正是"70后"新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在不断地拓展着艺术的边界,改变着我们的审美标准和感觉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艺术的共通性以及汪曾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偏爱,使他在小说创作中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的丰富营养,以草根性书写和开放性结构完成了其小说召唤性意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5.
西方绘画色彩理念与中国画色彩装饰性的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中西绘画观念互相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西方色彩理念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使中国画的色彩更加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6.
<正> 当代中国绘画走向一个新的高潮,这是有目共睹而值得庆幸的.然而,在认识中国绘画的新高潮时,还要注意它的发展规律,研究其内在的本质."各种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艺术也是一样".①中国画之所以成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独立于世界艺林,是因为它与中国的几千年历史攸关,使之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画风.当前,中国绘画虽然受到外来因素的一时影响,引起了学术空气的紧张,导致了绘画上的暂时动荡和不稳定.然而,历史的蒂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的心理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还决定着中国绘画的特色.中西绘画的混合,新观念的更替,只能使本民族的绘画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加丰富充实,决  相似文献   

7.
题画诗,作为中国诗歌艺术中的一个特有的门类,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中国诗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题画诗和绘画艺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它也成了我国绘画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千余年来,题画诗以绘画艺术的发展为前提,不仅深刻地反映出绘画艺术的衍变历程,而且更以其美感力量和理论的说服力影响着画家的审美意识,推动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题画诗,不仅为画家、诗人所钟爱,它作为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作为反映古代哲学认知的一种绘画形式,为人们提供了在风景写意、人物写实等方面的构图思路。其中,重要的绘画技法和可描绘的客观形象,可用于启发学生学习美术艺术绘画的创作,使小学美术课堂存在丰富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范廷义 《红领巾》2005,(5):151-152
诗书画一体是中国画在不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绘画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诗书入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深化了绘画的意境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湖州竹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画派,它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书入画、佛道思想和人文精神传统的注入使湖州竹派达到了一定的文化高度,从而具有了一种超越绘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画诗画结合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诗与画内外部结合的方式等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诗画合一是传统中国画的优秀形式,这一极富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读写实油画     
“写实”是一种基本的绘画方式,是一种创作方法,也是一种艺术手法。写实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绘画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实油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补充,是时代的需要和时代的产物。写实油画同时拥有广泛的空间和永恒的魅力。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中,经过几代画家的开拓、进取,写实油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一直是中国油画的主流,在中国近代油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以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为代表的西画写实手法的引入,与中国画的传统水墨的矛盾,导致了中国画的多元变革。中国画只有与相对立矛盾的艺术状态构成张力场,在走向现代化的文化转型进程中保持文化自身的深层冲力,才能在多元的文化形态中体现人的价值,使已经变异形态并将继续演化的中国文化,走向更深远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它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三方面内容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阐述,说明了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和肥沃土壤,同时又着重通过对中国画语言特质的理解,进一步阐明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必须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绘画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造的诉求,就深深地卷入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情境之中。从西方艺术中寻求资源,借以革除或替代中国绘画因因相袭的窠臼,逐渐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写实主义原则的普遍适用,是中国传统绘画现代化改造的重要标志。写实主义中的再现因素使中西绘画在20世纪实现跨文化沟通成为可能;在20世纪初,由照相术的流行,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才具备了普遍的接受基础;写实主义补课,是中国绘画走向现代化的开始,同时又是艺术进化论圈套,也正是在谋求进化出路的过程中,中国绘画丧失了它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是20世纪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大师,其"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的艺术见解极具代表性。他所创造的泼墨泼彩画法,极大地发挥出了色彩的能量,色彩效果极为明丽、绚烂。张大千的绘画艺术既保持了东方艺术之神韵,又对复兴中国画色彩艺术、促进中国画现代化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人物画起源最早。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物画也由兴而衰。直到近代,透视,色彩,光学结构,素描写生等造型手段融入中国画,特别是建国后中国人物画家走向,加之改革开放后政治文化开明,经济繁荣,把中国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8.
主要针对国画素描教学与西画素描教学进行比较,探讨其相互关系,使国画线性素描能够利用西方成形的素描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的特点,加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使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成为中国画的传承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国画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