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佛教是外来的,有文献说中国的佛教经历了两汉魏晋的初兴时期、南北朝的发展时期、隋唐的鼎盛时期、宋元明清的初趋衰落时期、清末民初的转变时期等5个时期.①其中,魏晋南北朝是佛教"本土化"的大发展时期.之所以有大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精神上的:在战火连天、生灵涂炭的日子里,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教义别具吸引力;也有物质上的:在官方的扶植下,寺院享受种种特权,拥有大量田地和劳力.  相似文献   

2.
施建平 《图书馆学刊》2015,(4):115-116,120
吴越国的永明延寿作为五代时期佛教各宗派的集大成者,一改禅宗“不立文字”的传统,不仅著书立说,还参与或主持了大量的出版活动。他在吴越王钱俶的支持下,出版佛经、咒语、塔图、佛像等达数十万卷。这不仅推动了吴越国地区佛教事业的发展,更为中国出版印刷事业在两宋时期的大发展、大繁荣储备了人才和技术,也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的文化交流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台湾人口二千多万,住民在早年主要从福建与广东迁入。台湾是一个多宗教的地区,在民间流传的宗教有十余种。除天主教与基督教在17世纪荷兰占领时期,从欧洲传入以外,其他佛教、道教、回教等大多从中国大陆传入。 佛教在台湾势力很大,大寺庙达4000多座,其收入每年有60多亿新台币。 在社会上佛教信徒到处都是,约占全台湾所有宗教信徒的一半。据李桂玲编著的《台港澳宗教概况》介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台湾的佛教团体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弘扬佛教,如使用广播、电影、文艺演出、出版发行等媒体,举办各种法会、演讲会、旅游以及出版书刊来扩大传教,招募信徒。  相似文献   

4.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道观藏经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藏书事业,还有一支新兴的力量,这就是佛寺、道观藏经(或称藏书)的兴起。佛教最初流传于印度,西汉来年传入中国,东汉时期出现了佛寺,翻译了佛经,到了三国时期,佛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魏明帝大造浮屠,外来僧人云集洛阳马寺,翻译佛经;吴大  相似文献   

5.
王威 《大观周刊》2011,(25):128-128,124
寺院是僧人生活的载体,亦是佛教一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是贵州佛教的繁荣鼎盛时期,佛教寺院之兴建亦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此时期,寺院遍布黔中各地。对明清时期贵州佛教寺院及其分布之探究,对于深入、全面地了解贵州佛教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佛经的翻译丰富了出版的内容、译经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国僧侣的撰著、伪经的大量造作增加了佛教作品的内容、西方绘画艺术在中围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7.
西方宝主说,是中古时期欧亚大陆流行的四天子说中的一说,起源于印度,魏晋时期传播到中国。唐代,西方宝主说在《大唐西域记》和《释迦方志》中仍有记述",宝主"形象出现泛化趋势,这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和人种交流带动了图书的国际流通,图书既有输入也有输出,但这个时期图书的国际流通基本上是单向的,一方面中国从国外主要是天竺输入佛经,另一方面中国向国外主要是朝鲜和日本输出儒家经典和佛教文献,国与国之间图书的双向传播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9.
印度佛教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促成中国历史上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的第一次大交往。在佛教输入中国的过程,其必然会受到中国本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双向影响和深刻改造,呈现着佛教中国化和化中国的历史面貌。佛教中国化的广度、深度都极为深刻广博,历经了一个逐渐发展、稳步完善、渐进成熟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佛教的传播中,元明代是藏传佛教在中原传播及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将重点讲述元明时期佛教在内地的发展以及与当时时代背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造像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经历了从西域模式向中原模式的转化,在图像的转变中体现了佛教的汉化过程.敦煌莫高窟地处西域与中原的交接地带,它的佛教造像的汉化过程在这个时期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432窟胁侍菩萨为例,从时代背景,图像演变过程和佛、儒、道合流的文化趋势讨论了莫高窟汉装菩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版画历史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繁荣成长起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佛教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流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需求中,佛教题材版画应运而生,在隋唐宋元乃至更长历史中得到发展。从记载看,中国佛教版画是中国版画史和世界版画史的开篇之作。早期被称作佛教版画的东西,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结构则比较简单,就是把小形的佛与菩萨尊像象章一样按印排列组合的印佛形式,如千佛像。后来发展成对大形尊像和许多尊像组合构成的故事画进行木刻,成为佛版画。版画和印刷术的发展是并蒂莲的关系,中国的印刷术最早,但发明的时间或版画产生的初始时间仍众说纷纭。要寻求佛教版画起源需要追述到隋朝,隋文帝开皇13年诏书中有“度佛遗径,悉令雕版”  相似文献   

13.
有关西夏时期以及夏灭入元以后用西夏文字雕印的佛教大藏经,中外学者已经多有论述,如罗振玉、王国维、聂斯克和石滨纯太郎、王静如、常监大定、罗福苌、小川贯式、西田龙雄、野村博(松泽博)、史金波等。然而,关于西夏时期的汉文刻本佛教大藏经,限于资料,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西夏在有国的一百九十年当中,佛教随其国力的强盛而发展,又随它的衰落而变化。从它的统治者到平民百姓,佛教在西夏各个阶层中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西夏的统治者还特别重视佛教经典  相似文献   

14.
高人雄 《档案》2014,(8):36-41
凉州在西晋太康已有佛经流布,经前凉、后秦佛教不断发展,至沮渠蒙逊统治的北凉迎来了佛教的鼎盛时期。凉州发达的佛教,造就了一批凉州高僧,也造就了沮渠蒙逊这样崇佛弘法的一代帝王。在沮渠蒙逊统治时期,凉州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  相似文献   

15.
佛教向来被视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佛教在印度基本消亡后,以中国为首的传统汉文化圈(主要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为佛教传播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地区,所以佛教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佛教在当代西方主要国家的  相似文献   

16.
张军 《兰台世界》2012,(36):139-140
佛教自从传入我国以来,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塔。佛教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唐宋时期的塔建筑形式多样材料的选取丰富,技艺日臻完善,为整个中国建筑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山东长清神宝寺是北朝至隋唐时期泰岳地区一处重要的佛教寺院,创建者、创建年代记载明确.隋唐时期寺院得到空前发展,隋文帝时曾指定皇孙任寺院檀越,唐代开元年间(713-741)达到发展顶峰.作为泰岳地区的重要寺院之一,神宝寺与灵岩寺、神通寺关系密切,在寺院营构、佛教宗派等方面有相同之处.特别是与灵岩寺近在咫尺,相互影响更深....  相似文献   

18.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藏书的兴起阶段。汉地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浮屠经》是第一部成文的汉泽佛经。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在洛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自马寺,佛教寺院藏书便随即产生。那时白马寺等寺院已有藏书形态出现,并具备了一定数量的藏书,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是中国类书发展的一个高潮,佛教类书在此时出现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史料的散佚,南北朝佛教类书渐渐被人忽略乃至遗忘,通过考察与分析,《众经要抄》《义林》《经律异相》《法宝联璧》《内典博要》《真言要集》等皆是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类书,加深对它们的研究必将重写南北朝类书史。  相似文献   

20.
崔峰 《档案》2022,(11):18-24
进入隋唐大一统时期,《法华经》成为民众间信奉最为流行的佛教经典。从敦煌民众写经中可知流行的版本是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相比于南北朝,隋唐时期民众写经奉佛的心理出现新的变化,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同时佛教佛经传播的方式也发生历史性变革,更加通俗易懂的变文、经变开始出现。这些都体现了佛教中国化改造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