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论述了科学美感的内在本质与现象存在,进一步阐释了科学美感中直觉感知,灵感思维和幻想思维的功能与品格,它们既是科学家领悟和认识物质世界的理性内容,也是科学家感染和陶醉于自然对象的感性形式,更是一种召唤与驱动科学发现与创造的情感动力。  相似文献   

2.
食品感官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剖析食品感官科学学科与食品感官评价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在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阐述了食品感官科学在我国食品类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出与“美是生活”的定义生死攸关的论美三命题,是车氏对西方美学所作的最大贡献。出于对现实的尊重,他率先赋予“生活”一词以劳动和变革旧现实的涵义,便使其审美观包含了若干唯物史观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关于关的客观性、艺术再现生活、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用等现实主义美学观,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瞿秋白的美学观既得益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又与他有所不同,其阐发的美学观点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车尔尼雪夫斯基。  相似文献   

5.
从杜威的"艺术即经验"理论出发,依托国家精品课程"美学与大学生艺术素养"建设、大学生对艺术作品身临其境体验与网上必读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提出"美感即经验"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理念,探索以发展的评价理念,多元的评价主体,指向的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方式,动态的评价过程,循环的评价系统,实现"美感即经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歌唱中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歌唱效果。因此,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表演中,除了要把握歌唱的技能之外,还要重点把握歌唱心理。美感和快感是歌唱心理中很重要的两种状态,对歌唱极为重要。没有快感的美感是干瘪的,没有美感的快感是低俗的,因此,在演唱时要兼而有之,要把握好两者的度与关系。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美感与快感的理解和认识。一、美感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与直觉意义相近,美感经验可以说是形象的直觉。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件物品或一幅画  相似文献   

7.
“眼睛”隐喻下的是一种“凝视”式的师生关系,“耳朵”隐喻下的则是一种“倾听”式的师生关系,我们需要的不是两者择一,而是走向融合的“凝视”与“倾听”。  相似文献   

8.
《活着》是余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以情节的空间化、双重叙事空间蕴含的巨大张力、不同频率和时距创造的音乐节奏,使文本的叙述形式呈现出独特的时间美感与空间美感。此外,小说充满美感的艺术形式背后,还蕴藏着具有人类生命崇高审美力量的“举重若轻”的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9.
图像文化以直观感性的画面刺激人的欲望,这种感官美学对文学的渗透,导致了以身体感官、性意识的张扬为表征的欲望叙事在文学中的盛行.以朱文、韩东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将欲望的微观政治学运用于小说文本,通过本体性身体欲望的张扬对传统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实施颠覆和消解.其叙事策略是以“游走”和“体验”的方式来呈示欲望碎片和情绪之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注重天地人文、气韵生动的传统人文美学,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与之相比,西方追求逻辑实证、精密写实的科学主义美学,也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充足的活力,并在得到现代高科技坚定的支持而迅猛地发展。它既涉及到直觉、灵感,又关乎到许多科学公式原理的方程解等多种复杂专业问题。而一直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美学的中国美学,由于先天不足,迫使我们必须观照反思,以消化吸收、充实和丰富理论研究来接受挑战,重新思考和建设我们的现代美学。这样,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深化,东西方美学的互补和渗透也会日多日深,以至形成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泽厚从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出发,通过“积淀”、“文化心理结构”、“新感性”等理论阐释美学、美、美感与艺术,回应中外各派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是最为抽象的,其具有非语义、非视觉性的特点,以音响为载体来传达情感。音乐课堂上学生的音乐体验主要以听觉为主,动觉切入,视觉为辅,在多元感官融合中感受音乐。本文旨在对"多感官体验"做出解释,阐述"多感官体验"在世界三大教学法中的体现,以及论述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新感性”是李泽厚对人类审美心理结构的描述,以区别于动物的“旧感性”。“新感性”的“大厦”,分为“人化”了的“感官”和“人化”了的“情欲”两层。“感官层”无疑是“基座”。李泽厚的“感官的人化说”,是要描述和论证,即使人的生理感觉,也和动物的生理感觉不同。是“劳动”使人的生理感觉也“人化”了。本文对“感官的人化说”中的有违科学和逻辑紊乱,作了揭示。“新感性”大厦的“基座”中问题已如此严重,其整体结构的紊乱和错位,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14.
最早提出“科学小说”概念并大力推广之的是梁启超。但梁眼中的科学小说并不局限于传播科学知识,他认为“科学”还应包含形而上的精神,优秀的科学小说必须蕴含深刻的哲理。梁启超的这种看法与他一直以来对政治文化的关注密不可分,他对“科学”的理解最终还是指向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更多的时候表现为非对抗性,具有舒缓的性质与状态。应该看到生活中大智大勇、大善大美的英雄遭受毁灭的悲剧,也应该看到不公平、不合理、不理想、不完美带给普通人的摧残、打击与伤害,这或许是更普通的“平常的”悲剧。在“伤痕小说”、“反思小说”等小说思潮中出现的众多的“被污辱与被损害者”、“无辜者”的悲剧形象,在冲突的性质、美感特征、价值形态等方面都同“十七年”文学中和新时期文学初期出现的悲剧英雄标示出明显的不同。“被污辱与被损害的人”是当代中国特殊的政治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批特殊的形象群体。他们不仅在性格特征上自有相似性,而且在美感形态上也自成一体而且独具特征。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要注重时效性和生活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实践手脑能力,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了解最新科学信息,开阔视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演科学短剧的方法来提高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理解各种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光"专题中的不少文本并不是典范的说明文,而且其说明方法也不够典型。如果以"说明文单元"这一概念来界定这一专题的文体特性,以"学习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来确定这一专题的教学目标,是失之偏颇的。"科学之光"专题中的文本应当属于科学内容的理论类、实用类文本,该专题的人文性教学目标是培养科学精神,工具性教学目标是探究科学表达。  相似文献   

18.
刘德学 《中国教师》2014,(10):41-42
<正>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高负轻质"的顽症:一是识字教学"满堂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没有生命力;二是阅读教学"问题转",知识总动员,零零散散,背离探究精神,丧失生成力;三是写作评价"老大难",学习主体错位,自说自话,评价活动匮乏,缺少生成力。想要破解以上问题,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科学与审美 ,从人类社会生活的两极走到了一起。一个新的概念“科学美”也随之诞生 ,并成为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章节。但是科学与审美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 ,科学对于审美是排斥的、背离的。科学中所存在的美并不能简单定义为“科学美” ,科学中存在着美 ,而“科学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例,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