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排名主要是通过加工处理各大学之间的可比信息,以简单直观的结果反映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影响力,这已成为大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与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研究《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大学排名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对这三大排名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学排名、大学精神与大学故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平原 《教育学报》2005,1(1):58-67
大学排行榜的好坏,取决于评价标准的设计、统计数据的方式以及具体操作是否严谨。大学评价不能重“物”轻“人”。对于“大学精神”,我认为没有凝定不变的东西,也不相信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十几万人近百年的努力,有关讨论是“可爱”而“不可信”的,而我宁愿把这种讨论转化为讲述“大学故事”。校园里广泛流传的故事,经过一代代师生的选择、淘洗和再创造,以活灵活现的形式,不断传承并塑造着大学精神。它同样可以成为大学史乃至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教授是大学故事中的主体,如何实现古人“从游”之义,坚守与自己身份相适应的道德准则,经得住金钱和名位的诱惑,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必须回到“尊师重道”上来,在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理解、接纳和转化中,重建师生关系,重塑教授形象。  相似文献   

3.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对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并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也提出了“中国研究型大学评估指标体系”。笔者通过对这两个指标体系进行比较,提出了对中国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排名作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已经受到来自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通过对大学软实力以及目前大学排名中软实力的缺失等问题的阐述,来思考大学排名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排名的主要特点在于评价主体的非官方性、评价过程的开放性和评价结果的数字性,对于我国高教评估而言,要重视以大学排名为代表的社会评估力量,以建立和完善高教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危机表现得尤为紧迫和严重。全球化语境下对现代性的反思表现出新的特征,哈贝马斯和利奥塔的现代性之争突出反映了这一特征。对理性的不同态度使哈贝马斯和利奥塔分别提出了重建现代性与重写现代性的不同构想;在完成各自的构想过程中,哈贝马斯采用了普遍语用学的方法,重建普遍交往理性,利奥塔则用语言游戏的方法解构普遍理性;哈贝马斯为现代性设计了一个美好的交往乌托邦,利奥塔则终结了现代性的乌托邦理想。文章对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现代性之争进行了辩证的分析,认为在全球普遍交往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交往理性超越了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现代性视域。为现代性危机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排名的主要特点在于评价主体的非官方性、评价过程的开放性和评价结果的数字性,对于我国高教评估而言,要重视以大学排名为代表的社会评估力量,以建立和完善高教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同质化理念长期根植于德国高等教育系统,导致德国在大学排名方面起步较晚。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于1998年发布了CHE大学排名,因其在服务对象、指标选择、数据来源、结果呈现形式等方面的独特性,而获得了各方学者及同行的盛赞,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CHE大学排名对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大学排名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我国大学排名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学科自诞生之日起便存在潜在的地位差异。从学科地位的角度来看,当前国内大学排名结果、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学科偏见,排名结果有利于硬学科类高校、纯学科类高校和综合性高校,排名指标也倾向于这三类高校。理论上,学科不应存在地位差异。为此,大学排名应尊重学科文化,确定排名原则;区分学科领域差异,优化大学排名方法;软硬结合,优化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及面向不同应用领域,合理使用排名结果,消除社会对特定学科的偏见,提高排名活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五四文学的现代性的研究,如果仅仅关注西方启蒙思想而忽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势必导致新的偏颇,进而对五四文学的审美现代性造成某种程度的遮蔽。本文试图从佛教文化的角度切入,剖析佛教文化对不同五四作家的影响,探讨佛教文化与五四文学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精神的构建应当从厘清现代性概念入手,在阐明现代性思想核心(即理性和自由)的基础上,提出应从理性精神和自由精神两维度来重建现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图书馆时代,期刊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资源保障着70%以上的教学科研信息需求,在现代信息社会,电子期刊将与印本期刊一起构建优势互补、长期共存的期刊资源体系,发挥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完成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学科是现代性的产物,是知识不断分化的结果。学科构成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中心结构,规训着从业者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方法,规定着学术生产的目标、流程、模式和标准。学科同时也逐渐积淀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保守性的体系文化,使得各种学科传承成为可能。作为体系文化的学科隐含着一种权力,划分学术领地、评价学术水准、配置学术资源、分化学术阶层。当下大学学科的现代性突出表现为学科组织结构的科层化、学科专业目录的行政化、学科知识生产的功利化、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学科专业文凭的符号化以及学科评价的量化等问题。因此,超越学科的现代性,亟需调整学科组织、打破学科壁垒、完善学科管理、优化学科评价,实现学科的高水平治理和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性发展的三次浪潮中,大学理念逐渐走向多元化。从总体上看,大学理念充满矛盾与交错、对抗与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大学理念的灵魂,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大学理念的基石,市场主义与国家主义是大学理念的生存机理。当代大学正处于多重转型当中,追寻自身内在的精神家园、达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平衡,构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形成全球化时代"国家、社会与大学"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当代大学现代性构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This author focuses on the ethical aspects of conducting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eaching. What function does the university perform in making the contemporary world more humane, and what threats are connected today with this mission? Scientific work is, of course, also practised outside the university, and teaching does not have to follow the university model; however it cannot be denied that the university is a ubiquitous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the values of which should be remembered and emphasized in light of moder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This paper highlights first the features specific to the university, with an emphasis o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Next,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university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re addressed. To conclude, a few personal observations about moral dimensions and challenges are shared.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学术性社会组织,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是现代大学学术繁荣的基本保证,而大学组织的现代性与社会制度环境的现代性具有共生共荣性。中国现代大学的百年历程表明,大学发展对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需求与社会制度环境对这种需求的满足之间是否协调,是大学学术能否兴盛的关键,推进制度环境的创新是当代中国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当代艺术各种视觉文化的杂糅,成为一个不可避免要争论的话题;也成为现代主义哲学家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针锋相对讨论的话题。那么当人们面临这样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时,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下文就是通过利奥塔对于后现代知识状况的分析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对比,解读一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融合与异质。  相似文献   

18.
西方政治现代性有自己的价值观主张,理性、自由和正义的理解都依附于政治现代性的阐释。生存于政治之中的大学在这一背景中世界观异化,精神世界荒芜,大学理性走向工具理性,大学制度的道德性萎缩,大学逐渐自私化。大学的道德理想在这一时代空前失落。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是一个备受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围绕着该问题的争论在不同学科广泛展开。但是,冷静地分析不难看出,在关于现代性概念的哲学界定、现代性批判与反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性思考的中国关怀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因而仍有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释的必要,而且这种阐释对现代性问题的讨论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和组织的模式,集中体现着现代社会理性化运行的机制和规则。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应当穿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随着后现代社会思想的产生,现代性这种具有广泛涵括性的发展模式是否将自然归于终结,这只是一种单向型的结论。后现代或者可以看作是反思现代性,是后期现代性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