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探讨文学的审美本质时,以往的文学理论家大都强调文学所具有的“形象”特质。例如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比别林斯基稍晚的另一位俄国美学大师普列汉诺夫也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就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形式之一。文学形象的塑造是作家形象思维化与思维形象化双向活动的结果。如果作家将这种艺术创作活动延续到读者方面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这就是文学的欣赏活动。文学欣赏的审美心理是这一活动的组成部分。这一审美心理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感受形象阶段 :文学作品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 ,但这些文学形象不具备直观性。它们以语言为载体 ,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所以 ,感受形象是文学欣赏重要的一步。审美主体在头脑中经过具象作用形成并呈现出一幅幅生活图画。比如在我们…  相似文献   

3.
文学接受也称接受美学,是20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广泛影响欧洲文坛的文学批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文学创作阶段文学活动的主体是作家,那么在接受阶段,文学主体则转为读者了,没有经过读者接受的作品不是完整的文学活动,只能说是文字符号,是文本.意义是在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中产生的,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形成审美对象并实现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由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尧斯和伊瑟尔等五位美学家创立,是西方文学研究领域里重要的美学派别。接受美学在作家、作品和读者这三维时空中研究文学,尤其着意突出读者的接受意识和再创造在文学价值实现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接受美学看来,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本本身,二是读者的赋予。文本本身是包含着思想感情的形象体系,是一种具有内在生命和活力的召唤结  相似文献   

5.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读者对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它明显地带有某些艺术再创造的性质.文学鉴赏虽然以对作品中的形象的具体感受作为开端,但它决不是纯感性的,而是读者通过阅读,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让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积极地活跃起来.我国晋代著名哲学家葛洪,在谈到鉴赏诗歌、传记文学作品时说过:“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这就告诉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领会和把握作品的“神”,读者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和理性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曾说过:“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文学鉴赏中的感受、体验,就是通过形象思维在理性认识制约下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深切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无限可能性"是一种渊源于古代且一直存在的特殊文学品格。在后现代主义的众多作家中,阿根廷诗人和小说家博尔赫斯在其短篇小说创作中,自觉地走向无限,描述了梦与迷宫、时空观和宇宙观、世界与人的走向、读者接受等数个"无限可能性"层次,从而将文学的无限可能性推向极致。  相似文献   

7.
井上靖是日本著名的作家,评论家,诗人.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发表过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荣获过多项文学奖项,并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勋章,是当代日本文坛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省去了华丽的形容词,给人以简单的感觉,透露出冷静和透彻,包含着凄凉,悲观,具有"白色的魅力",可以说井上靖是一位"白色幻想家".  相似文献   

8.
井上靖是日本著名的作家,评论家,诗人.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发表过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荣获过多项文学奖项,并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勋章,是当代日本文坛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省去了华丽的形容词,给人以简单的感觉,透露出冷静和透彻,包含着凄凉,悲观,具有"白色的魅力",可以说井上靖是一位"白色幻想家".  相似文献   

9.
文学传播接受的状态取决于该作家及其作品的生存环境.影响唐宋柳宗元文学传播接受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他的政治生涯;对待儒、释、道的态度和他的诗文主张.这也是柳宗元文学在其漫长传播接受历程中,为后世读者所特别注意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李白不仅作为一名诗人被西方文化所接受,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具有的人格特征、他身上被后世所赋予的神话传说和他的诗歌创作一起构成了西方文化所接受的李白形象。而在西方文学中,这一形象经过文学家们的想象和加工,更是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一面,本文重点分析了约翰·斯科特等18世纪至20世纪的西方诗人,以及盖伊·加夫利尔·凯等20世纪西方小说家笔下的李白形象。李白时而是个中国的好官,时而是个放荡形骸的艺术家,时而又是位东方的智慧哲人。在李白形象的变迁中,我们能看到的是文学想象的魅力和文化利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过去人们认识文学是从文学反映的客体 (生活 )或文学所表现的主体 (作者 )来探索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新观念的改革鼎新 ,2 0世纪 6 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理论 ,从文学自身出发 ,把文学的核心从作者、作品转移到读者来研究。接受美学认为 ,作家创作完成的只是一种文本 (作家的创作尚未经读者接受的文字符号 ) ,是一堆印刷符号 ,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 ,有不确定性 ,本身也不会产生独立的意义。要实现文本的意义 ,必须依靠读者通过阅读把自己的感觉、思想感情、生活经验、理想趣味等融化到文本的潜在的结构中去 ,使作家创作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读写》2012,(11):4-5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是第一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天,中国等得太久了。人民网评论说: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一个曾诞生过孔子、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文明古国,走到今天,终于有中国籍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册上留下名字,这是一种肯定,也是新起点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实质是一种语言艺术。因为它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通过形象的美感作用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借此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读者不仅是文学接受活动的中心,而且作为历史性存在他也是对文学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的一支重要力量。文学接受中读者的二度创造是通过四种主要形态得以实现。从对这四种形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文学接受中读者的二度创造对整个文学活动具有积极而巨大的建构作用。所以,欲论及作家文学创造推陈出新的根源,从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二度创造入手应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实质是一种语言艺术。因为它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通过形象的美感作用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借此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文学审美和创作中的空白意识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家在作品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空白,增强了文学的空灵朦胧之美,可以刺激读者的阅读欲望,去追求文学的底蕴,而读者通过对空白的再创造,可以使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更加完美,从而完成作品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学创作活动和文学接受活动是在作家和读者的头脑、意识中生成虚拟文学世界的过程。文章对文学创作世界和文学接受世界各自的生成过程、特征以及文学创作世界与文学接受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现象学描述, 并对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予以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潘金莲形象从《水浒传》中诞生以来,在几百年的传承与重复中已经成为一个被不断改写或重写的文学母题.从《金瓶梅》对潘金莲的模仿与超越,欧阳予倩对潘金莲的革命与颠覆,魏明伦对潘金莲的颠覆与重构,及至当下对潘金莲的符号化与消费化,纵观600多年来潘金莲角色变换的历史,其本质亦是文学接受的过程.在接受美学看来,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面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在于人们可以对它作出不同的解释,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包含了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文学作品、文学形象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是作者、作品、读者的三位一体,批评家与文学史家只是占少数比例的、专业的读者群,作者本身同样需要阅读作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算是健全的文学史。但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一般是指称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中,因袭了传统的文学史观念,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即将文学史理解成了作家作品的罗列史,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作用史,忽略了文学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共同创造的产物,忽略了读者(包括批评家、学者、翻译家、编辑、文艺记者、文艺官员等专业读者)在文学史上的功绩。通过考察传媒文化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从传播接受的角度重建中国当代文学史,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文学鉴赏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王敏美国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理论和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宇宙(自然、生活)、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首尾衔接的过程: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