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职业情绪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心态的综合反映。在相对自然的状态下,辅导员的职业情绪表现出多个维度的矛盾性:理想的"大学教师"身份与现实的"行政科员"身份之间的纠结;"高大上"的职业属性与"低微下"的职业地位的冲突;"多面手"的职业需求与"专业化"的职业理想的冲突;"超我"的工作方式与"自我"的生存状态之间的冲突等。高校辅导员这种矛盾性的职业情绪体验主要来自于辅导员矛盾的职业身份,而这种职业身份的矛盾性主要来自于高校辅导员组织归属感的缺失。通过重建辅导员组织,并给予辅导员期望的组织承诺是解决其职业情绪问题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如何合理地使用译林版英语新教材,可以从一些"破"与"立"的角度来思考,即"破"你教我学的传统模式,"立"促进思维发展的自主学习;"破"囿于形式的语法学习,"立"关注功能意义的有效运用;"破"目标不明的教学设计,"立"凸显板块功能的课时定位;"破"思维低下的教学活动,"立"提升综合能力的高效活动。这种思考旨在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以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激发职业理想,树立职业信念,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解决就业难与招人难的矛盾,必须使专业技能的学迎合职业岗位的工。要使专业技能的学无缝对接上职业岗位的工,必须由职业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决定专业技能的范畴,从而由专业技能对知识的需求出发,构建并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本文从分析学与工的关系入手,结合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阐述了电子商务课程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5.
欧哲史上怀疑哲学经历了一个由"破"到"立"的过程.早期怀疑哲学是从解读矛盾,破除陈规开始的.近代怀疑哲学由"破"入"立",开始了由认识论向方法论的转变。怀疑哲学的"破"与"立"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实践是"破"与"立"的支点."破","立","行"的结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实际就是知识运用、心理历练、自我反思与素养再提高的过程,通过"以赛代练"可以促进高校辅导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本文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探讨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并期望通过技能大赛全面提升辅导员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呈现新特点,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要与之相适应。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当好"凝聚者";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当好"导航员";以职业活动为依托,当好"规划师";以成长成才为指归,当好"筑梦者"。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升价值引领能力,确保引领有力;提升日常管理能力,确保管理有序;增强系统思维理念,确保育人有为。  相似文献   

8.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就必须有一支以辅导员为志业的辅导员队伍。以一位离职转岗辅导员为深度分析个案,通过深度访谈和资料分析发现,辅导员个案最终离职转岗,缘于其在多重矛盾交织下的突围结果,是感性和理性交互作用生成的“有限理性”抉择,从而揭示其离职转岗的内在机制。要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一是要改革内部思想观念,解决辅导员的德性问题、认识问题,更新政策执行主体的观念;二是要改革外部制度环境,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增强辅导员工作嵌入性。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以立为主,倡导正面的东西,又要勇于批判,破除负面的东西,同违背爱国主义的言行作坚决斗争,正确处理好建设性与批判性、"立"与"破"的关系,以"立"带"破",以"破"促"立"。着力破历史虚无主义,立历史唯物主义;破西方舆论诋毁,立中国国家形象;破崇洋媚外现象,立深厚爱国情怀;破精致利己主义,立使命担当精神,在批判性中增强建设性,在破除错误观点的过程中确立爱国主义的正确观念,厚植时代新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存在的矛盾冲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一是辅导员与学生真诚地沟通;二是辅导员要讲究化解矛盾的方法,三是要避免矛盾"波纹效应"的发生。只有辅导员认识到这三点并加以实施才能有效解决与学生存在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实现职业成长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基础。最近发展区理论为辅导员职业成长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阶段性出发,探寻辅导员职业成长的最近发展区。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发挥"支架"的传递、支撑、选拔功能,促使辅导员职业环境的改善;建立动态评价体系推动辅导员形成可持续发展,从而顺利实现辅导员的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要从优化政策、机制、环境和提高队伍自身素养两个方面,按照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立标准包括确立辅导员岗位职责标准,建立辅导员职业准入、工作评价、成长发展标准;建机制包括建立辅导员知识体系支撑机制、培训培养机制、政策合力形成机制;提质量包括提升辅导员队伍质量、辅导员工作质量、队伍建设保障质量;促发展包括促进事业发展、学科发展和辅导员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实践技能的培训,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保障。河北省率先组织开展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代练"的培训方式促进全省高校辅导员实践技能的提升。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个培训平台,是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有益探索与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双重职业角色经常变成了双重负荷、双倍矛盾,引发很多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化的过程中出现心理冲突,导致辅导员对自己身份的怀疑,对职业的不自信,并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最终使个人职业发展受限,给辅导员职业化带来阻碍。建立辅导员职业心理支撑体系、职业发展指导体系、职业理想促进体系等可以有效缓解辅导员职业化过程中的心理冲突,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高校"双师型"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有专业执业资格。其专业标准应当以立德树人的作用和贡献为衡量。在立德树人方面,作为与其他教师有所不同的专门思政人员,高校"双师型"辅导员应有其从事岗位职责的专业准则与技术标准,即与立德树人相称的促进学生发展能力和专业执业资格。这需要高校党政高度重视,国家、省和学校共同努力,高校进行专业化组织策划,并按照"双师型"发展方向建构"双师型"辅导员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工士"学位的设计者在对"工士"学位进行定名时,主要通过典籍考释"工"的词义,指出本土创生的其他学位名称的缺陷以彰显"工士"的定名优势,在研究过程中逐步修正"工士"名称的内涵等方式来实施名称推定。然而在这一名称推定的研究积累过程中,仍存一些矛盾和不足之处:如"工士"名称与上层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名称匹配性不佳,概括度不够;语义过于繁杂,且并非成词,易生歧义;设定的语义指向与通行语义产生冲突,导致理解的混乱及其美誉度欠缺等。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个体生存状态尚存在领导重视不够、工作定位模糊、职业倦怠、非职业化、职业尴尬、绩效非显性、结构冲突、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发展困境.要解决这一发展困境,辅导员个体层面要通过职业价值感与自尊感的树立,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分析,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分解、实施、反馈、修正职业行为的规范,来构筑与社会、学校发展相吻合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高职高专院校组织层面要通过明确职业定位、凸显教师职能、塑造专家形象、提升职业水平、重塑职业价值感、促进学科化建设、推进个体发展的契合性转变以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平台.  相似文献   

18.
莫春菊 《教育探索》2021,(10):59-61
在后疫情时代,西方一些国家和政客企图利用疫情大搞意识形态渗透、颠覆活动,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破立与升维:首先,以"破"为基,直击本质,执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其次,以"立"为本,正本清源,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最后,价值升维,放眼世界,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从提升职业显性度的角度探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可以发现,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显性度与吸引力是解决辅导员职业化问题的关键。必须从营造职业重要性氛围、解决职业报酬、改善职业环境、建立职业评价与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提升辅导员职业的吸引力与显性度,以实现辅导员职业化。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这是发挥现代大学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辅导员自身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努力提升职业能力,科学管理学生组织,加强阵地建设,通过政策与制度的保障,发挥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