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诊改)理论是在世界教育病理理论、教育评价理论和教育改进理论发展基础上的再创造,体现出“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的特征,在理念形成、优势发挥、协同治理、目标优化等方面实现了诸多创新,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学生目标,提升自我诊改认知,增强协同诊改自觉,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以期完善教学诊改制度,健全教育质量自我保障机制,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增值评价是对职业院校学生在技能、知识、社会、职业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进步或转化程度的评价,并依此对教师和职业院校开展效能评价的价值判断模式。职业教育增值评价从基础教育增值评价演变而来,并经历了基于职业成就的增值评价向基于多元化数据增值评价的发展转变。职业教育增值评价与教育公平逻辑、教育心理动机逻辑和高质量发展逻辑紧密相关。需要从体制机制建设、评价模型研究与实践、智慧化数据库建设等路径出发,实现增值评价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本土转化。  相似文献   

3.
技艺劳育是新时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增强职业教育“整体”适应性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艺劳育具有不同的价值意蕴,包括有助于促进技术技能人才(个体)、现代职业教育(介体)以及技能型社会(客体)的高质量发展。利用TOE框架审视新时代职业院校技艺劳育的实施过程,发现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技艺劳育内容设计的“悬浮”、技艺劳育组织供给的“失序”以及技艺劳育文化引领的“弱化”等问题。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推进职业院校技艺劳育迫切需要做到完善“技术”布局与创新,助推技艺劳育整合性发展;完善“组织”规划与经营,助力技艺劳育适应性发展;完善“环境”制度与体系,助推技艺劳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助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均衡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新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数字化基础薄弱,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力不足、治理能力薄弱、数字资源与教学融合不深等问题。对此,要从基础上增强数字人力支撑和条件保障能力,管理上提升职业院校数字化治理水平,配置上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成效上建立三维一体的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既是一个如何科学建构课程体系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怎样规范推进课程实施的实践问题。目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建设的思想观念较为滞后、课程建设的目标比较模糊、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课程实施的途径比较单一、课程建设的评价不够全面等认知误区和行动偏差。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应从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目标定位、开发课程资源、强化课程实施、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为什么建”“怎样建”“如何实施”“建得怎么样”等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而推进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理清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的基本逻辑和框架体系,借助中国知网可视化功能和CiteSpace软件对853篇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呈现“价值与意蕴—概念与内涵—现状与问题—建议与对策”的基本逻辑,并形成了以“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理论与标准—评价方式与方法”为主线的框架体系。未来的职业教育评价研究,建议立足类型特色,增强研究内容的时代性;扎根中国大地,促进研究成果的本土化;强化研究合作,构建研究交流的共同体;创新研究范式,推进思辨与实证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观念、现行体制、社会不良风气、用人单位以及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度不高,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极不相称.亟需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宣传和营造“尊重劳动、崇尚职业、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促进企业自身的创新以及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增强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改进出口评价体现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评价理念,有利于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也能够增强“建制合法性”所树立的职业教育的公平性与权威性。当前职业教育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对职业教育评价内容的科学开发、职业教育不同层次和类型评价结果间缺乏衔接和转化机制、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评价难以落地,其中不少与出口评价有关。因此,应重点开发系统科学的职业能力框架,提升职教高考作为评价方式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广泛建立校内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做好能力本位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类型教育定位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管理工具主义的狭隘表达、对“双师型”教师职业的片面认识和层次定位的制度逻辑起点的多重逻辑下,仍面临着制度价值理念失落、制度规则体系失序和制度保障系统失效等失范问题。可以构建由行动理念、行动规则与行动机制组成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行动策略系统,从规范取向下的制度行动理念向发展取向转变,建立和完善职前培养、入职资格和职后培训制度,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主线,职业教育面临着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强化自身类型定位的“双重”高质量发展要求。与普通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大、挑战更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工作急需同步升级换挡。提出高标准建设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新思路,设计总体框架,以及具体组成要素、内涵等,体系结构逻辑清晰,指标内容导向明确,适应职业院校不同校情,具有较强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如何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新格局,是职业院校进一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体系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教育强国建设不仅内在地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归全反真、多元育人主体实现多链互通、各类思政育人要素系统集成、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范式重构,还要求职业院校在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时应坚持价值引领性、注重模式多样性、突出交互非线性、强调动态适应性等实践特征,由此构建职业院校完善“三全育人”新格局的行动框架,并提出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推进路径:做实价值塑造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改革体制机制以创建“大协同”育人体系,完善教育评价以确立“大融合”育人理念,创新培养模式以构筑“大场域”育人载体,强化技术赋能以搭建“大数据”育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研制中国特色职业院校建设标准,有助于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评价准则,为职业院校未来发展明确方向和路径。标准化理论的成熟和完善为我国职业院校建设标准研制提供了理念、原则、程序和方法遵循。在标准化视角下,我国职业院校建设标准需要以推动世界一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为主旨主线,充分发挥“度量衡”和“指南针”的功能,坚持基本标准和特色标准相结合、立德树人和服务产业相结合、本土性与国际性相结合,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师队伍、专业建设、制度体系、办学资源等方面设计标准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由于其自身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职业人才培养的供给还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基于价值链理论,该文将职业人才培养的过程置于社会产品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创造价值的活动规律加以分析,首先提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价值链模型,解析思想价值和行动价值两个方面的职业人才培养供需不匹配问题,指出价值创造的认识和实践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其次阐释教育者、受教育者两种价值共创模型,探索价值链的优化整合、运行对接以及相关主体良性互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既是一种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活动,也是供需双方协同、共赢的价值创造过程。在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教与学作为一个整体,共创职业教育的产品价值。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价值共创过程,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促进职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实践研究进一步深入,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社会认同评价,是职业教育教学中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文章结合实践经验,建立社会认同评价分数标准化排序模型,阐述了社会认同评价数值处理方法,详细地叙述了数值标准化处理的计算方法,目的是检查教学实践成果、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通过社会认同评价的数值排序,让职业院校学生更全面、详细地了解自己某些方面不足,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在一系列文件中提出开展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的对策措施与政策目标。按照制度建设理论,专业化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构成是:明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为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化第三方评价的依据,确定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对象是职业院校质量管理体系,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认证,建立职业院校质量内控与专业机构外控共同作用的质量管理模式,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设立专业化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结果定期公布制度。  相似文献   

16.
贾超 《职教论坛》2024,(1):103-11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从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及其内在需求的认识入手,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解构为“物—人—治理”三位一体的具体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中,新型举国体制以其理论体系的目标优势、特征优势、战略优势、实质优势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现提供新的逻辑理路。这一创新体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需要强化职业教育科技创新发展体系,推进“物”的现代化;需要完善职业教育师生素养结构体系,推进“人”的现代化;需要优化职业院校组织治理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唐述荣 《广西教育》2015,(2):19-20,23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职业教育的系列转型迫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培养培训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已成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实际情况,分析现状,反思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硕果 《河南教育》2009,(12):10-11
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扩大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范围,增加教育投入,整合社会职教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进行前提性反思,即什么样的劳动才具有立德树人之功能。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以“真正自由的劳动”为逻辑前提,规制出“美”的劳动应具有创造性、社会性、实践性,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供给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职业院校需要重视劳动教育的人文价值,增加创造性、协作性的劳动供给,不断提升劳动教育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20.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职业院校事业发展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和创新适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培养模式,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培养“三位一体”复合型师资为目标,通过技能达标、专业补缺、脱产进修、学历提升、企业实践、教学评价、教学比赛及课题研究等不同途径进行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