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界老前辈刘重德先生提出了翻译原则“信、达、切”三字:信——保全原文意义;达——译文通顺易懂;切——切合原文风格。运用其原则对陈文伯先生翻译的两个短篇小说进行评论,指出其精彩之处同时也挑出其毛病,以期对我们今后的翻译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会话含义"在小说对话中的翻译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就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与小说对话的理解与翻译作初步的探讨。结合这一理论产生会话含义的典型情形,通过考证来自小说《名利场》原作及译品的诸多实例,证明了应用合作原则指导翻译的可行性,同时说明语用等效翻译也是译者追求的标准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翻译本质和根本目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它们共同服从和服务于翻译的根本目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仔细分析讨论了“(对)外宣(传)”一词的各个英语译文的优缺点,指出翻译术语词汇时,应选用具有较高正式程度的词语,使得译文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外宣翻译”的英译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由来已久的翻译标准的讨论,提出尝试用两个标准来衡量一下各种“翻译标准”,只有一元翻译标准才是正确的翻译标准。就是译文必须在内容/意义/意旨/精神/值/效/功能,以及风格两方面信于/忠实于/似/适如/对等于/等于原文。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翻译教学的要求并没有完全反映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实际,学生所学的和毕业以后所用的部分脱节的。要改变这种状况,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有关翻译教学的部分就不能忽略多元的翻译理论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多层面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7.
以读者角度看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直存在着“归化”与“异化”之争,“归化派”与“异化派”都给出诸多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本文基于两者的理论实践,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看出:译作读者喜欢人名的异化翻译,而不太接受地名的异化翻译;对习语、习惯行为的翻译,英译汉时,喜欢归化翻译者较多;汉译英时,归化和异化相差不大,但是倾向直译和喜欢用自己所熟悉的单词翻译;宗教用语绝大多数受试者喜欢归化;受试者不喜欢带有浓厚的中国政治、封建文化色彩的归化翻译;对四字成语,喜欢中西方成语对译。  相似文献   

8.
黄青云 《考试周刊》2007,(18):30-32
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中国迫切需要大批的复合型翻译人才。然而,目前的翻译教学现状却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1999年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美育”已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笔者呼吁“美育”走进翻译教学,这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语言鉴赏力,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创造力,真正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基本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翻译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外来文化、吸收异域语言精粹的渠道,但是,当今"中文西化"的现象已悄然深入影响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从本文对翻译教学中的几点总结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Fish”是英语中的一个普通词,然而因语境的不同往往含义各异,该文向读者展示了作者所收集的一些译例。  相似文献   

11.
12.
纵观中国翻译史,严复自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后,对我国翻译的发展影响颇深.本文从笔者对英国著名女作家A.S.拜厄特的文学评论集《论历史和故事》的部分章节翻译的译文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讨"信达雅"翻译标准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商标翻译必须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异化翻译技巧的使用主要以源语言地文化为导向,而同化翻译的技巧则立足于目标地的语言文化背景。这两种翻译方法的运用并不是固定、永恒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旅游翻译的有效翻译方法,以期达到使译文既能宣传旅游资源,又能传播中国文化、吸引外国游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晚清翻译与"翻译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对晚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严复、梁启超、林纾等三人的翻译,探讨其翻译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权力关系和操纵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晚清翻译思想和实践的理解与阐释,也为"翻译的政治"理论提供近代中国语境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科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强调了“信”在科技翻译中的重要性。指出科技翻译工作者加强专业学科的学习以及亲身深入科技实践是科技翻译做到准确无误、规范达意并及时有效的一项不可或缺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文化词的“硬化”翻译与文化欠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从译者的主观倾向和缺乏对文化的词的理解以及文化词的假性等值等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翻译中造成文化欠额的原因,阐明了文化词的“软化”翻译对读者的可接受性和文化传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释"皈"     
彭瑛 《现代语文》2006,(12):110-111
1.0 皈 "皈"字在《说文解字》中并无收录,在金文甲骨文中也不见古字体,本是为翻译佛经而造的后起字,最早见于唐朝.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就梁实秋和朱生豪对<李尔王>译本用此进行了比较,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新闻英语翻译理论及翻译中的"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曜 《考试周刊》2007,(25):12-14
本文对新闻文本尤其是新闻英语文本固有的语言特性、文本特点、类别和结构进行描述,对中西方现有的翻译理论体系和翻译标准进行阐述,罗列现有的对于新闻英语的研究的理论及其标准的定位,从中吸取已有的理论中的精华部分,从而结合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载体上的英语新闻及其中文翻译作品实例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来探讨如何在新闻英语翻译中除了应用传统的翻译理论之外,运用翻译美学和翻译传播学的理论,以达到“雅”的程度,给读者以精神层次的满足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