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标准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体系;实现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群众标准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检验社会主义的标准体系;实现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检验社会主义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从社会主义科学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革命论→社会主义建设论→社会主义发展论→社会主义检验论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从社会革命论→社会建设论→社会发展论→社会检验论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体系。这不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实现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标准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体系;实现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群众标准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检验社会主义的标准体系;实现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检验社会主义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从社会主义科学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革命论→社会主义建设论→社会主义发展论→社会主义检验论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从社会革命论→社会建设论→社会发展论→社会检验论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体系.这不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校科技伦理教育要以培育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增强科技伦理意识、提升辨析科技伦理新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要体现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价值导向作用。有效推进科技伦理教育,必须完善科技伦理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完整的科技伦理教学体系、注重校园科技伦理宣传,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立足本国国情、胸怀人类福祉,能够预判科技风险、担当伦理责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形态,是我党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伟大创新集中表现在:发展本质认识的新突破——以人为本;发展根本内容的再深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根本方法与途径的更明确——坚持“五个统筹”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大发展,对巩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具有重要贡献:在思想理论层面上,科学发展观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在伦理价值层面上,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在经济社会层面上,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阶级性、群众和现实指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科技伦理教育开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其科技伦理教育分为“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项目”和“负责任-合伦理研究行为项目”两个阶段。美国的科技伦理教育教导科研人员在“最高的伦理标准”下,秉持对科学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依据正确的科学规范,诚信地进行科技活动;在教育实践中要求科研人员在研究中遵循科研伦理规范,恪守科学价值、践行科学精神、彰显担当情怀,申报基金资助项目的同时制订科技伦理培训计划,项目负责人要监督项目成员参加科技伦理教育。结合我国实际,文章提出了构建协同预防机制和强制培训机制、尽早确立科技伦理教育模式、建立导师科技伦理教育责任制和适时开展科技伦理教育效果评估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命题体现了重要的伦理价值,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意蕴。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主义应该努力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群众一切符合正义原则的财产性收入即为其应该增加的财产性收入;群众一切通过不正义手段而增加的财产性收入不应该增加。财产性收入相对于自由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所以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有助于人们实质自由的实现;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只能在自由的实现中实现。  相似文献   

8.
古代科技伦理萌芽时期,精神寄托于宗教神学的古希腊和生活依附于自然崇拜的古代中国分别对"善"有了初步认知并意识到知识与道德的关联性;近代科技伦理思想体系的形成时期,以科学实验为主导的西欧社会和开始领悟西方文化、救亡图存的中国人逐渐形成求真务实、批判怀疑、自由民主的科技伦理精神;现代科技伦理规范建立与完善时期,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献身科学、学术民主、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和奖掖后学的科技伦理规范。对中西方科技文明发展的回顾与总结,为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带来启迪与智慧。  相似文献   

9.
陈兰 《华章》2012,(12)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主要表现为:确立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曲折探索中误入歧途;新的辉煌,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历史命运得出的最主要启示是要清醒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要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的主旨;要真正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当前,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发展的时代要求是重视并科学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问题,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伦理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也是当代发展伦理学的最高成果,代表着当今伦理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和最新境界。科学发展伦理思想是对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道德反思和价值前瞻,通过对传统伦理思想及生态伦理思想的合理扬弃,并立足当代发展实践,在伦理基础、伦理取向、伦理关系等方面实现了伦理思想的创造性建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态度.马克思主义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和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再认识能够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者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意识.从而发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弗兰肯斯坦》中呈现出的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人文、社会层面的反思,可以成为科技伦理研究的思想素材。它涵盖了科技伦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域:如生命伦理、元伦理等方面。因此,对该小说进行伦理解读,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直接原因是科学理性精神的缺失,深层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治统治的干预.因为封建统治者认为,科技的发达必然带来伦理的丧失,而伦理的丧失必将危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封建统治者不仅"不需要"科技,而且还反对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对真正的共同体的哲学探讨是马克思哲学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在的人性依据。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提供的理论价值:1.人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2.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以科学的人性为内在旨归的对社会建设的伦理规约;3.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核心凸显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本情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时代性结合。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研究必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与资本逻辑》指出了阻碍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研究推进的两重原因,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而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理解惯性、西学东渐的历史经验惯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式惯性为内容的历史文化思维惯性同样是阻碍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研究推进的重要原因。只有突破这三种历史文化思维惯性,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研究才能更好推进,从而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重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性。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三者的内涵理解上不能有偏差。在中国化问题上,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问题;在时代化问题上,主要是如何理解时代的问题;在大众化问题上,主要是如何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问题。理解三者内涵的关键是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坚持科学的方法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缺失,给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挑战。人文精神和科技品质内驱力不仅是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类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人文精神不仅是产生科技品质内驱力的动力,而且是科技创新行为出现的前提,是维护科学道德和科学伦理的基石;人文精神与科技品质内驱力之间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通过吸收、继承和借鉴马克思恩格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技伦理思想,并在直面和应对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中形成了自己的科技伦理观。习近平科技伦理观包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价值导向、遵循科技伦理基本原则、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以推动绿色科技创新为抓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它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使科技伦理学成为一门显学,而且为推动新时代科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中国方案,为科技造福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批判的和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真正做到马克思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用历史的观点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