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平寰宇记》是中国州县志书较完善体例的端始,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本于史。清代乾隆年间的《河源县志》和《龙川县志》,从编纂体例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均继承了《太平寰宇记》的优良传统,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运用了纲目体及平目体的志书体例。  相似文献   

2.
咸丰<安顺府志>是全国名志之一,是安顺现存最早的<府志>,是安顺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部典籍卷帙浩繁,内容宏富,是研究和了解古代安顺乃至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安顺编撰志书,肇始于明代,但均已散佚.<安顺府志>一书,由清安顺知府长白人常恩任总纂,聘请湖南新化人著名学者、地方志专家邹汉勋和贵州永宁人吴寅邦任总修,开局于清宣宗道光庚戌(公元1850年)正月,成书于清文宗咸丰辛亥(公元1851年)六月.由于该志书编著于<遵义府志>、<贵阳府志>、<大定府志>之后,故能吸收各家之长.这部志书叙述周详,用语精审,人物传记深得太史公笔法,尤其对舆图作了创新,成为后来<兴义府志>等志书的典范.此次<安顺府志>的整理出版,由安顺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聘请安顺学院中文系颜建华教授独立完成全部工作.点校所采用的蓝本,为原安顺地区档案馆1986年依据咸丰和光绪本电光扫描誊印的版本.由于不是善本,字迹不清楚的地方甚多,甚至还有缺页、重页,尤其是舆图多有缺漏模糊之处.  相似文献   

3.
光绪《滁州志》是在清代修志高潮的大背景下编纂的一部通志,也是滁州现存记载时间跨度最长的志书。这部志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就其文献学价值来说,主要体现在目录学和编纂学两大方面。对这部志书的文献学价值进行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部方志。  相似文献   

4.
明朝初年,凤阳因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一跃而成为皖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淮河流域的首府,城市地位明显提高.成化元年,在凤阳设立钞关,包括正阳、临淮二关.因居于水陆交通要道,二关迅速成为皖北地区的交通与商业中心,其在交通与商业上的地位超过当时的凤阳城.清代,颍州设府,打破了凤阳府“独霸”皖北的格局,给凤阳城市的政治地位带来挑战.入民国,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城市崛起,成为皖北地区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商贸中心.这致使凤阳城市地位进一步下降,逐渐成为一个普通的县城.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清代安徽方志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分析了舆图在清代安徽方志中的采用状况,并对方志舆图的功用、绘制人员身份及资料来源、方志舆图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6.
明代凤阳府和徽州府书院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明代的安徽,人们自然会想到当时以至后来在全国闻名遐尔的两大地域人群:凤阳乞丐和徽州朝奉。明代的凤阳府和徽州府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凤阳府是“龙兴之地”、“帝王之乡”,而徽州府则是“商贾之乡”、“文献之国”;前者在政治上处于显赫位置,而后者在经济和文化上则占有绝对优势。明代这两个府的教育各具特色.尤其是书院教育更是出现各异的发展。对两府的书院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认识书院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综合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凤阳这个小地方,最初能够在历史上留名,多是因为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其老家从一个小县升置凤阳府,视其为龙兴之地.她也曾成为南京的陪都,其历史地位显赫一时.但是凤阳府的设置,不仅仅限于这一个原因,当时南京作为明朝的都城,在明初政治军事社会形势还不稳定的时候,凤阳因其地理位置、凭借其地理形势,发挥着重要屏障作用.同时,这也是历史传统,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促成了凤阳在明初的地位.本文着重从凤阳府自身的环境特点和明初政府的设置两方面,来考察凤阳府设置的历史地理原因.  相似文献   

8.
元明之际,凤阳府政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濠州、濠州府、临淮府、中立府到凤阳府的这样一个过程,其幅员也从吴元年(1367年)的2州4县增长到洪武七年(1374年)的12州24县,此时的凤阳府的辖区几乎涵盖当今整个皖北地区。究其原因,无非是政治、军事、经济和自然因素四个方面,其中政治和军事因素又占据着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撰修地方志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漳州修志始于宋,宋代共修四志。元代漳州没有修志。明代漳州修有三志,清代共修四志。虽然宋、明诸志多已失传,但上下都有承续关系。仅存几部志书还是能反映漳州建州后发展的轨迹。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份文化遗产,才能使它在编纂新方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凤阳榷关的征税制度与商品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关税档案,对清代前期凤阳关的税收制度以及商品流通进行了探讨。凤阳关税则规范、税口的分布、制度约束和考核检查等方面均有定章,凤阳关所处淮河的地理位置,使大量的国计民生的商品,经过凤阳关中转到全国各地,促进了清代全国市场的发展。凤阳成为清代前期淮河沿线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枢纽。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徽州方志承前启后的发展时期.这时徽州府邑正式方志的修纂蔚然成风,专志编撰门类多样,志书编纂理论日益丰富,为清代徽州方志编纂热潮的到来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论清代前期凤阳关的管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通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代关税档案,对清代前期的凤阳关的管理体制、税收的征收和报告制度以及官员的管理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以考察清代前期凤阳关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续志方法初探李同库编修出高水准的续志,修志工作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从“续”字入手,做好衔接断限,缘时续事;继承发展,努力创新;拾遗补缺,勘误订正等工作。一、衔接断限,缘时续事志书的断代性决定了修志工作的连续性和志书时限的相互衔接性。续修第二届志书,首...  相似文献   

14.
宣城地区具有源远流长的修志传统,明清以前就修有大量方志。明清时期,该地区方志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志书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体例更加成熟,而且实用价值愈来愈高,为清代以后方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明清时期宣城地区方志的编纂情况进行考察,不仅能为我们今天的修志提供参考,而且对于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蕴藏其间的地域文化资源,及当今宣城地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定远县,清朝时隶属于安徽省凤阳府。凤阳府地处淮北,定远县在凤阳府东南部。1853年三月,定远县捻党首领陆适龄在他的家乡,定远县城西南七十里处的荒陂(沛)桥旗杆村(现属长丰县沛河乡)举起反清大旗,率领捻众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曾发展到二万人,势力影响到凤阳、颍州二府,给清朝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1853年,由于中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捻党开始脱离地下状态,而采取以武装起义为抗清斗争的主要形式,捻党向捻军转化。陆遐龄起义正处于这一转化时期,是这一时期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捻军起义。这次起义无疑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大规模捻军起义时代的到来。这次起义刚刚失败,著名捻军领袖张乐行等就很快摆脱清政府的节制,走上了坚定的反清道路,无疑也受到这次起义的  相似文献   

16.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也是检验修志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志。狠抓志书编纂质量,强化质量意识,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如何提高编纂志书的质量,仍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写史修志要注重实用性,实用性来自于写史修志的科学态度,实用性应贯穿在志书编写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清代安徽共有1192名进士,进士群体的区域分布在省内府际和府内县际两个层次都呈现出鲜明的非均衡状态。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是清代安徽科举发达的地区,其中尤以安庆、徽州两府为著。各府进士中心县的形成与存在,加剧了进士县际分布的不均衡,较之省内府际分布状态,府内县际分布的不均衡更为普遍和严重。清代后期与前中期相较,非均衡状态存有弱化趋向。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地区的粮食亩产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这种反映却不是绝对的。通过区域间的比较,清代广西十二个府中,农业较发达的浔州、郁林、桂林等府的粮食亩产量却要低于处于偏远地区的镇安、庆远等府。而整个广西的平均亩产量与同时期的江南相比,只为江南的二分之一,但是清代广西的亩产量却要远远高于工业革命时的英国。  相似文献   

20.
明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安徽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政治、科举、文化等方面的精英。若以《明史》皖籍人物、进士和遗世著作为考察对象,有明一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是:皖南的徽州府和北部的凤阳府集中了明代安徽近一半的人才,各府内中心县人才多于其他县,这些差异是当时安徽政治、经济、文教、风俗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