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逆向教学设计等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评价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一课为例,尝试将表现性评价引入到逆向教学设计中,通过分析表现性评价运用于逆向教学设计中的可行性,着重探讨逆向教学设计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职业教育凸显类型教育特征的关键切入点。从高等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理论含蕴和现实困境出发,针对博弈论中的逆向归纳法对高职院校与教师的可信性问题分析,提出要明确改革收益,提高院校与教师对改革的认可程度;明晰改革责任,保持院校与教师在改革中的良性合作;建立改革评价体系,制定院校与教师认同的成效鉴定方案的“三教”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是推进劳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及解决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课程化设计才能保障劳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性及常态化地实施.课程化是劳动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劳动教育规范化的应然体现,是劳动教育有效性的实然路径,是劳动教育常态化的根本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必须指向劳动素养的课程评价、关注劳动过程的课程评价、走向具身参与的课程评价、建构一体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价,从而促使劳动教育不断完善与发展,增强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4.
探讨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走势,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提出发展我国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应注重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研究和中国化研究;注重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和决策性功能;注重对学校内部教育评价系统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  相似文献   

5.
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逆向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的起始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二者为逆向进行课程设计、测评和制订教学计划提供了指导。教师可基于逆向思维对高考评价进行解析,明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学科课程标准的层级作用机制,了解高考评价如何驱动课堂教学变革及其改革方向。教师还要基于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从逆向思维视域解读考、教、学三者的关系,形成课堂教学优化路径,并聚焦素养达成的评价与学生探究性活动如何设计两个关键问题,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未来发展素养的公民,进而达成学科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具有“以终为始,评价先行”的特征,对于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水循环”为例,结合逆向教学设计的教育价值,阐述逆向教学设计的活动要求与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7.
乡村“外扶”模式在落地过程中,裹挟了城市教育的强势价值目标,有意无意对乡村教育价值构成湮灭。当前,乡村教育存在“向城”价值体系导致的“他期待”、教育政策的效率与质量博弈产生的乡村独特性缺失,教育实践的资源“外灌”所裹挟的发展惰性,以发展名义进行乡村教育改革造成的“逆向偏差”等现实问题。乡村教育振兴的内生逻辑核心是通过对乡村教育内部结构、动力机制、参与主体能动性的激发,实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教育价值内生,历史与现实交织的乡村教育结构内生、传承与发展交织的乡村教育内容内生、乡村民众自觉与主体性发挥的动力内生,进而形成相互支撑的内生循环。要构建乡村教育振兴的内生模式,需要引导乡村现代化内生动力转向乡村教育体系,建构乡村教育内生价值,形成乡村教育内生制度,完善乡村教育内生内容,推动与乡村教育内生适配的教学与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8.
向艳  张萌 《教学与管理》2022,(21):76-80
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教育课程实现了劳动观、育人观和课程观的突破与变革。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理念的变革意味着在劳动教育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出劳动素养在教学目标设计、内容实施及评价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逆向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强调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性、对劳动评价的前置性和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性,遵循明确预期劳动成果、确定基于劳动表现的评价证据、选择合适的劳动实践内容的总体思路,将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理念与要求转化为教学实施与行动的方案,实现其思想理念的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9.
增强现实技术近年来广受关注,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与日俱增。为了我国增强现实教学实践和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了解国外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以2010-2018年间国际权威教育技术期刊中筛选出的104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元分析的研究方法,梳理国外增强现实教育应用的理论发展和应用研究现状,进而分析增强现实体验对学习行为影响的具体表征,总结出增强现实教育应用的主要呈现方式以及系统设计评价需遵循的十个原则。研究旨在为我国增强现实教育应用研究和发展提供思路,并为增强现实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已有城市化研究普遍缺失教育尺度,或者关注教育问题的视角是经济学视角,遵循的是"经济逻辑",为单向式、割裂式和等级式思维。我们需要在城市化发展中渗透教育尺度和教育眼光,具体表现为三种意识(教育意识、生命意识和文化意识)、两种思维方式(逆向式思维和关系式思维)以及内含了教育要求的评价标准。在通过教育尺度构建"教育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基于"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创建和发展"城市教育学"。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评价观的确立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出发,着眼于教育评价观的作用,分析确立创新教育的教育评价观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前提,给出了现时期应有的创新教育的教育评价观(简称为创新教育评价观),并预测其发展的可能倾向。  相似文献   

12.
谭见君 《教育与职业》2022,(17):103-107
劳动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但目前高职劳动教育存在忽视劳动观养成教育、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缺失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学生不尊重劳动等现实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三维度四策略”劳动教育模式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并从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劳动教育实施评价两方面构建了劳动教育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的适切性分析和对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反思,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材的开发为案例,以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向度,设计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课程模型,构建"三位一体"课程内容路径,实践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实施路径,探索协同式的课程评价路径,并研发出以新型任务驱动式为结构体例的配套教材。  相似文献   

14.
为顺应时代发展,高中课程改革立足于素养培育的育人目标提出教学设计的思路。我们倡导逆向设计的美术大单元教学,其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关联和现实情境下的转化迁移。通过任务引领、问题驱动和全程评价帮助学生围绕情境主题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艺术家的思维和创作过程并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唤醒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认识,发展生命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遏制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动因。作为教育重要构成和兑现教育本质决定性因素的教育评价,必定取向发展生命的价值追求,并致力于撬动生命的发展。但由于教育评价与生俱来的科学性、人文性、复杂性等特性及其操作难度,由于教育实践对教育评价价值发现、评价技术创建等不足。由于教育的本质追求与现实的社会需求的经常性错位——高考的选拔性功能与教育者培养理想的人的教育理想的错位,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与社会、家长对人的发展的现实需求的差异等,评价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制约新课程改革纵深挺进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宝贵遗产中,很多思想和实践对当今我国乡村教育,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联系当今西部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得出其思想与当今现实要求有高度的相似性.根据当今西部乡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扰,对我国教育由“计划经济”中的教育向“市场经济”中的教育转化中遇到的困惑,对现代教育中“主体价值观”与“工具性价值观”追求的理性分析等几个方面的论述,联系目前“新课程理论”的现实要求,凸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目前西部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强调了恰当的“评价导向”的重要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教育公平是对教育活动中人际间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既有联系 ,也有区别 ,是各不相同的范畴。教育公平 ,作为一种对现实教育公平问题的评价和规范 ,是一种抽象的价值存在 ,人们须对教育公平本身再提出自己的判断原则 ,才能进一步说清教育公平与否。评价教育公平与否 ,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历史性原则和差别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现实影响越来越大,但教育评价中的争议与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究其根源在于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原来基于强势主体价值的教育评价难以适应多元价值的教育现实.以往的教育评价范式主要建立在教育价值唯一或确定的基础上,现代教育价值趋于多元,教育评价范式面临全面转换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教育评价的矛盾根源,总结了教育评价的已有范式,提出了我国教育评价范式转换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教育评价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需求。文章首先从立体数据获取、精准诊断分析、高质量评价反馈三个方面,厘清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应然价值诉求。随后,文章剖析了评价实践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最后,文章基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融合的思路,从评价标准制定、评价工具开发、教育评价实施三个方面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路。文章的研究可为教育政策制定者、一线教师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参考,并为新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发展明确未来方向,有助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0.
逆向教学设计提出教师应在结合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以结果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它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范式转变,为大观念导向的单元教学提供了路径支持。逆向教学设计包括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评价活动、制定学习计划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