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在许多地方都有“安全重于泰山”的标语,其实,这是讲不通的。“重于泰山”语出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多指人死的意义非常重大,有时也指责任重大。“安全”既不是指人死的意义,也不是指责任,怎么能“重于泰山”呢?还不如干脆说成“安全第一”,显得更简洁,更容易理解,更能够警醒人。  相似文献   

2.
追梦天使 高二(10)班 凌远华 一只蜻蜓停止了飞翔,悄无声息地零落在我冷清的角落里. 我拈起它久久凝望,像要解开某些生命之谜. 太史公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相似文献   

3.
一、误把比较当比喻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解析:此语句出自司马迁之口,被毛泽东引用于《为人民服务》一文。此句容易被同学们认为是比喻句,其实此句应是比较句,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老话:不知荣辱者不能成人.知荣辱,是中华民族对做人的基本要求.古人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划分孰轻孰重的标准,是精神是否崇高.在这样的荣辱观指导下,中华儿女才有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信念;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才有了抛头颅、洒热血,捍卫民族独立领土完整的勇往直前;才有了奋不顾身抢险救灾,用生命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全的无私无畏.  相似文献   

5.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义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乃司马迁的名言。自然,有的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7.
缅怀左大姐     
人固有一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老左是重于泰山的。她为教育事 业贡献了一生,她是解放后上海幼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全国幼教事业 中也有她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8.
一、雕塑一般的姿势张玉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乃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习题中的"知识",一方面是指存储在学生心里固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层次的理解."能力"则指的是学生盘活固有知识,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及手段."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不仅使教师设计的习题充满了趣味性,更使得学生彻底摆脱"做死题、死做题"的窘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论述,集中表现了司马迁对生命价值的体认.司马迁的生命观是唯物主义的,它既是历史深层积淀的结果,又是对历史深层积淀的反思.正是由于司马迁勇于正视死亡的存在,并把死亡视为生命主体激烈的生的一部分,加之司马迁特殊的人生遭遇,致使<史记>始终贯穿着生死对抗的主题,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27课)中,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笔者过去听课,曾发现有的老师把其中的“或……或……”视为连词,解作“或者……或者……”,用来表示选择关系,即:人总是要死的,或者死得比泰山还  相似文献   

1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两千年前,司马迁就认识到生与死的价值,并毫不含糊地作出了解释。这种人生观发扬了孟子生与义的精神之髓,并将其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追梦天使     
一只蜻蜓停止了飞翔,悄无声息地零落在我冷清的角落里。我拈起它久久凝望,像要解开某些生命之谜。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仿佛一座古老的生命天平而流传至今。它的严肃与庄重并不因岁月的剥蚀而有丝毫的蚀减。然而,对于一只微乎其微的生命来说,这句话无疑太过于沉重了。蜻蜓不需要天平去衡量。  相似文献   

14.
正"失语"原义是指不会说话。它分生理性失语和社会性失语。生理性失语一般是指大脑的语言中枢受到了破坏,从而失去了语言能力。社会性失语往往不是不说话,而是他们的话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是自己想说的话。这是本文所说的"失语"。"被失语"则是被动式的失语,非本人所愿,是一种"被  相似文献   

15.
目前,"培养会学习的人"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可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像说一说那么容易.因为还有诸多因素扼制着它的发展."应试教育"形成的"教死书"、"死学书"和"备死课"成了扼制学生"会学"的瓶颈.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以下对策,以求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16.
《报任安书》让我们正面感受到作为一代史官的司马迁那傲然不羁的风采.在《史记》与名节中,司马迁选择了《史记》,用实践诠释了他的生死观—不朽理念.“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完成了史家之绝唱,也就成就了他的永恒.  相似文献   

17.
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经常而细致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但许多初中生却认为历史是副科,不重要,所以他们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游戏活动时,高明明的家长请假说孩子的奶奶去世了,要有几天不能上幼儿园.小朋友听到了,纷纷问:"‘去世’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们:"‘去世’就是人死了,因为是家里的亲人,说死了不好听,所以用‘去世’这个词."又有孩子问:"高明明的奶奶是怎么去世的?"这一下,小朋友议论开了,说个不停.  相似文献   

20.
田横 之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豪杰们本身确曾谱写下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豪迈篇章!齐王田横即其中最出类拔萃者也。齐人田儋、田荣、田横兄弟三人先后为齐王(田儋与荣、横为堂兄弟)。田儋与刘邦一样都是"一介布衣",在陈胜派周市攻打狄时,田儋乘机起事,杀城守,逐周市,向东攻略故齐国之地,随即自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