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联科学史家科热伏尼科夫曾经观察到一个奇特现象,那就是苏联科学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也即斯大林政治迫害最严厉的时候反而做出了最出色的成就。笔者将这一反常现象称为“科热伏尼科夫佯谬”,并对它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解释;阐述了“科热伏尼科夫佯谬”对于科学史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3.
1923年,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一篇题为《代达罗斯,或科学与未来》的演讲,畅想科学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造福人类并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翌年,著名哲学家罗素发表《伊卡洛斯,或科学的未来》予以回应,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本文介绍论辩双方的主要观点,并在一战前后西方社会文化的背景和"两种文化"论题的语境中分析这一争论的意义,最后回到同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科玄论战",对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岳贤平  王娟 《科研管理》2010,31(6):73-79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专利保护强度的加大,特别是美国亲专利(pro-patent)政策实施以来,国外企业“专利悖论”行为在现实中开始大量存在。论文在对国外企业“专利悖论”行为的心理、实践和结果等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后,从美国实施的亲专利政策、企业R&D活动效率的提高、企业专利价值的策略性应用以及企业专利组合策略的产生与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专利悖论”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给出了一些规范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应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产生了巨大效应,但这种效应又具有悖论特征。科学技术效应悖论是“科学-技术-社会”(STS)这一复杂系统运动的表现形式,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本源内因,对此,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科技效应悖论,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积极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电效应”社会化案例的研究,发现在科技发展模式中,存在被长期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概念——工程。正是具有“造物”指向的工程,不仅使基础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且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的互动舞台。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学于20世纪20~30年代在前苏联已经出现萌芽,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科学社会学直到20世纪的50~60年代才成为独立学科,70年代又遭受挫折.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全面的社会转型,科学界不再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恢复了它的本来功能即对科学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并逐步发展、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鄂颖  胡新峰 《科技与管理》2012,14(2):123-127
以教育先行观为视角,就高校行政化与教育先行观的对立展开探析,明确了教育先行观内涵、高效行政化发展现状,两者的对立化对高校教育产生的影响,并制定了应对高校行政化对立教育先行价值观的科学措施,对净化高校教育环境、强化教育先行观,淡化行政化对立影响,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金课”“水课”的概念,认为“水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顶层设计不够科学、课程时间设置不合理、通识课开设要求低下以及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落后等。为了打造“金课”,要做到合理规划课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金课"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点,该文结合"基因与健康"课程建设的实践,从系统化、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技术和思政等方面探讨了"金课"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1.
Several notions of a R&D paradox can be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e Swedish Paradox version, the emphasis is normally on high and growing levels of business R&D connected to comparatively low GDP growth rates.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is pattern is consistent over time and, more importantly, which sectors drive the aggregate patterns.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ntire Swedish economy 1985-2001, there is clear evidence that the paradox occurs only in fast-growing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sectors. Fast-growing sectors show an increasing gap between R&D and value-added growth, while the slow-growing sectors do not. This paradox is not interpreted as a sign of failure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s the largest gap would then be for the slow-growing sectors, failing to transform R&D to economic growth. The gap between R&D and GDP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to R&D investment in high-investing sectors. The evidence does not rule out, however, that rendering the innovation system more effective could yield better outcomes. As the findings of a gap are quite consistent over time, it seems fair to conclude that businesses have good reasons for their high R&D investments, despite not being on par with their production growth.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探讨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提出、理论界的解释以及在发达国家消失的过程。基于此,认为“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应当具有阶段存在性,在随时间动态演进的进程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阶段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构中,移植文化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使苏联的科学技术从无到有。在苏联后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失败过程中,移植文化也是重要的因素。移植文化弱化苏联的原始创新能力,"反移植"加重了苏联与世界科学界的隔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