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韩国汉城(现首尔),第24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双冠军:陈龙灿/韦晴光,女单冠军:陈静。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 乒乓球女双冠军:邓亚萍/乔红,男双冠军:王涛/吕林,女单冠军:邓亚萍。  相似文献   

2.
牛军 《西藏体育》2004,(3):19-24
2004年7月9日,对于西藏体育界采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以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第29届奥运会市场开发部项目专家的身份随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联合调研组一行来到西藏,对我区的农牧区体育工作现状及西藏如何发挥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作用等问题展开调研。虽说邓亚萍在西藏逗留的时间仅为短短的8  相似文献   

3.
吴殿卿 《乒乓世界》2004,(10):i018-i019
→2001年,朝鲜为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而特别发行了一枚小型张,其中有萨马兰奇为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颁奖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国际乒联1999年1月31日公布了1999年第1期世界优秀选手电脑排名,王楠取代邓亚萍名列女子第一,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的“邓乔时代”就此宣告结束。乔红和邓亚萍从1989年第一次参加第40届世乒赛就夺取了女单和女双冠军。自1991年国际乒联实施电脑排名之后,邓亚萍超过乔红成为世界第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邓亚萍世界排名第一,乔红世界排名第二,成了国际乒联电脑排名中的“固定格式”。据笔者统计,在乔红1996年退役之前,邓亚萍、乔红俩人共获得奥运会金牌和世界冠军19个,占十年中她俩参加比赛总共27.5个冠军中的69%。占同期中国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王楠的意义     
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之后,产生了三项纪录:第一,获得金牌的张怡宁成为第六位获得奥运会金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另外四人依次是邓亚萍、伏明霞、李小鹏、郭晶晶和王楠):第二,获得银牌的王楠成为奥运会成绩最好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因为和邓亚萍、张怡宁相比,王楠多一块银牌;第三,王楠成为继伏明霞之后,第二位在连续三届奥运会上都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宋斐 《乒乓世界》2006,(8):10-11
1997年,当时还不是女队主力的张怡宁在44届世乒赛前作为陪练陪邓亚萍练了一阶段球。邓亚萍的伤病,邓亚萍的努力和付出,都被年轻的张怡宁默默地看在了眼里。她说:"小邓的伤太多了,练得太苦了,这个冠军应该她拿。"那之前的一年,邓亚萍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拿到自己的第三和第四枚奥运会金牌前,在国内的比赛中屡屡碰壁,李菊、邬娜、王晨纷纷战而胜之。九年之后,这种大满贯连续输球的可怕轮回怪圈终于不可避免地套在了功成名就的张怡宁身上。  相似文献   

7.
在1998年底的曼谷亚运会上,独得四金的乒乓球女选手王楠称得上是中国代表团里最耀眼的明星,在今年2月王楠终于打破了女乒“大姐大”邓亚萍长达8年的“垄断”,登上了世界排名首位的宝座。第45届南斯拉夫世乒赛前夕,笔者在河北省正定国际乒乓球训练基地采访了这位中国女乒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采访是在王楠去找队医按摩时进行的,王楠趴在床上,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回答我的问题。20岁的她显得很成熟很老练。) 记者:亚运会后你的知名度上升很快,很多媒体认为你已成为中国女乒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对此你持何种态度? 王楠:很多媒体称我已“超越了邓亚萍”,或是说“邓亚萍时代已经过去”,我自己可并不这样认为。我在素质上精神上与邓亚萍仍有差距,我这样说并非谦虚。亚运会不是奥运会,我们这些年轻选手要想达到邓亚萍的高度,还需要奥运会的检验和锤炼。  相似文献   

8.
邓亚萍,这位曾经因为个头太矮不被人看好的运动员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打法凶狠,永不服输的邓亚萍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优异的成绩不仅赢得了众多球迷的好评,更是赢得了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青睐。作为乒乓球运动员,她共获得4枚奥运会  相似文献   

9.
正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奥运冠军邓亚萍,在学业非常紧张的时候,却从英国回到北京,加盟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以专家的身份参加市场开发部的工作。2003年2月24日,邓亚萍走马上任,开始了她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的第一天。从运动员到博士生,再到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世界冠军邓亚萍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中经历了三次大的角色置换。一套优雅得体的黑色套装,加上一幅很斯文的眼镜,邓亚萍就这样出现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国内赞助商处的办公室、出现在记者面前。面对记者连珠炮似的“围攻”,邓亚萍不仅如在赛场般镇定自若,而且伶牙俐齿,一展去英国“充电”和转型后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无限遐想     
《新疆体育》2001,(8):31-31
伟大的7.13之夜.在运动员代表——4枚奥运金牌得主邓亚萍代表中国做陈述时.与她同上讲台的是两届奥运会金牌得主北京人杨凌。的确有些惊奇意外.我不禁想着——如果申奥台前.守护在邓亚萍身旁的是王治郅……  相似文献   

11.
唐薇依:“亚萍克星”的游子情 27岁的唐薇依继续保持着她“鼎盛”时期的风格:爽爽朗朗,和气大方。回想几年前,她手握着怪异的“歪把横拍”在国内战绩不俗,成为一名公认的靠秘密武器起家的新星。她的秘密武器就是斜柄球拍(又称歪把拍儿)。仗着这一优势,90年~92年,邓亚萍多次输给她,她也就被称为“邓亚萍克星”。因此也就有懂行的球迷极为担心:若是世界大赛比如奥运会上邓亚萍再遇到一个唐这样的人物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这个月的27日,伦敦奥运会正式开幕。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况,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那年,我刊特别开辟了“奥运冠军与钓鱼”专栏,讲述了我国多位奥运冠军的钓鱼故事,以烘托北京奥运会的喜庆气氛、本期,我们特别将本刊名誉主编万伯翱1997年发表于《中国体育报》的,描写邓亚萍、乔红、李小双等奥运冠军钓鱼故事的文章摘发于此,...  相似文献   

13.
邓亚萍备战26届奥运会技术走势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技术录像分析和3段指标评估的方法对邓亚萍1994~1995年洲际和世界比赛中3段技术走势做了纵向研究并与26届奥运会主要竞争对手的3段技术指标做了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4.
提起邓亚萍的名字,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她:小小的个子,两眼“杀气”,打起球来遇险不惊,虎虎有神,总有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敢拼敢打的不服输的劲儿。也正是凭着这股劲儿,邓亚萍在近几年的国内外大型竞技中势不可挡,成为名扬四海的女子单打世界头号种子选手,在第25届奥运会上,邓亚萍又不负众望,登上女双和女单冠军的领奖台。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邓亚萍听着庄严的国歌,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她怎能忘记啊,那伴着汗水与泪水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8,(11):120-121
在当代女子乒坛,乔红是一位传奇式人物。1989年第40届世乒赛,乔红一举夺得单打和双打两枚金牌。但“邓亚萍时代”的到来,似乎预示着乔红只能站在“乒坛女皇”的身后。但乔红以其超强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战术体系始终走在女子技术发展的前沿。在中国女队长期独占鳌头的岁月中,作为领军人物,乔红和邓亚萍一起夺得了两届世锦赛团体冠军,三届世界杯团体冠军。两届世锦赛双打冠军,两届奥运会双打冠军。应该说,乔红和邓亚萍一起缔造了中国女乒的一个时代——“邓乔”时代.  相似文献   

16.
经过五局的艰苦奋战、邓亚萍终于以3比2击败陈静,蝉联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高兴地再次为邓亚萍颁发金牌。邓亚萍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泪水夺眶而出。在新闻发布会上,她两眼仍含着泪花,在回答各国记者的提问。 记者:邓亚萍小姐,你在被连追两局的时候是怎样想的?第5局又为何打得那么顺手? 邓亚萍:其实陈静是一位水平很高的选手。谁胜一两局部是很正常的。主要是第3局我没能把她“咬住”,让她发挥了正手攻球的特点,第4局又未转过弯来。第5局开始,  相似文献   

17.
国球乒乓,牵动万人心。我和几个朋友围在电视机前,观看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乒乓女单决赛。这场比赛极富戏剧性,起初邓亚萍以2:0先胜两局,冠军的奖杯仿佛已向这位中国姑娘闪耀出熠熠光华。没料想,邓亚萍又连输两局,形势陡然变得微妙起来。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屋  相似文献   

18.
在乒乓馆里长大的邓亚萍,捧着《新概念英语》迎来了1998年。过去十几年,每当新年钟声敲响,邓亚萍心中的祈祷只为一个目标:夺金牌。如今不同了,这位18个世界冠军加身的“乒坛皇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露出她一番新的心境。邓亚萍:对我来说,眼下是学习与训练同步,主要精力是放在学习上。我上学的事情是1996年打完奥运会就定下来了,后来为了准备44届世乒赛和其它的一些国际比赛,一直没有进校。直到去年参加八运会后,11月份才进入清华大学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目前读书学习对我更重要一些,打球虽然也重要,但一般的比赛不参…  相似文献   

19.
应邀观摩八运会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上海又见到了他的中国老朋友——参加八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奥运会冠军邓亚萍,并向她赠送了纪念品。 13日晚,国务委员李铁映在这里的新锦江饭店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其他国际奥委会官员、国际体育组织的友好人士。代表河南参加乒乓球比赛的邓亚萍也参加了会见,而且和萨马兰奇等坐在了一边。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与来自北京的射击运动员杨凌并肩站在莫斯科的申奥陈述台前,微笑着面对全世界,向人们推荐北京。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时,坐在代表团中间的杨凌第一个站起来欢呼,这个镜头已经成为被载入史册的经典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