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世情缘     
我是一名体育教师,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着自己十分钟爱的体育教学工作,全系乒乓球所赐。 在我还是一名顽童的时候,每天看着高年级的大哥哥在教室前的水泥台上玩着一个小小的白球,便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的再三恳求下,父亲用二元一角钱给我买了一块球拍,从此开始了我的乒乓梦。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尤其是进了校队之后,参加比赛的机会多了,自己的球技也日渐提高。 上了初三以后,当初非常支持我打乒乓球的父亲,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勒令我彻底与乒乓球“脱钩”。  相似文献   

2.
王林 《乒乓世界》2002,(1):43-43
前不久,我在辽宁路体育用品商店购买了十几版729球拍胶皮,在使用过程中,偶然发现其中一版胶皮有轻微的“花脸”。爱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花脸”在不太严重的情况下,不会影响使用效果,但心里总觉得有些别扭。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拿着这片胶皮来到这家商店,却发现我买的这种729胶  相似文献   

3.
球拍的故事     
冯宪亮 《乒乓世界》2004,(7):i003-i003
九岁那年,我就喜欢上了打乒乓球。那时刚上小学三年级。操场西头并排放着三张很破的乒乓球台,我用的球拍是自己用木板制成的,没有海绵也没有胶皮,打出去的球发出“啪啪”的声音,挺脆,但怎么打也拉不出弧圈来。就是那样简陋的水泥球台和土制球拍,我和伙伴们练出了推挡功夫,有时一个球能来回推挡上百次。时间一长,那支木板球拍被磨得很光滑,用得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球技也在不断长进。  相似文献   

4.
《网球天地》2010,(2):95-95
总是听到球友说.“嘿.弦打断了!”我好羡慕啊,因为我虽然有十多年的球龄了.但就是从来没有打断过一根球弦.很是郁闷.有时候干脆就直接到店里去更换了。可是.像我这样的球友.到底根据什么来决定更换拍弦才合适呢?  相似文献   

5.
田力 《乒乓世界》2001,(10):31-31
朋友每到我家小聚,我那只“729李光祖可调重心球拍”就会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那可是我在北京体博会上最大的收获。当时,“729”厂家只带来了几支,我通过金友公司的丁总才得到一支。 我对乒乓球运动是相当痴谜的,对球拍的要求也很高。大家都知道,在正式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有三点:器材、技术和战术意识。而球拍重  相似文献   

6.
DIY之保养篇     
大凡爱球之人,对手中的球拍多半是宝贝般爱护的,曾在乒乓BBS上见过这么—句话一“拍在人在”,读来大有武侠小说中“剑在人在”的味道,可见其迷球之深爱球之切。  相似文献   

7.
约定     
吴跃锐 《乒乓世界》2001,(10):40-40
肖为去世已经有四年了,在我的抽屉里仍静静躺着他曾用过的那副残旧的球拍和一本尚未完成的剪贴本,每当看到它们,我心里总是感到异常的沉重,思绪万千…… 我和肖为是因为乒乓球而成为好朋友的。高一时,本来互不相识的我们在一次校内比赛中碰头了,两个人可谓“球逢对手”,打得不相上下,势均力敌。在后来的交往中,我们发现彼此有很多相同的爱好:我们都深爱着乒乓球,学习成绩在学校也是数一数二,而且还有着相同的偶像——刘国梁。平时,我俩嗜球如命,学校的球室里几乎每天都有我俩的身影。我们还经常一起分享他家订阅的《乒乓世界》,一起侃球,他对乒乓球精辟的见解使我佩服不已,打球时那股每球必争的韧劲更是让我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8.
“729”第一代胶粒产品到现代“729”系列套胶,“729”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用全新的理念解决了乒乓运动中的“提高球速,旋转不强;加强旋转,球速降低”这一矛盾。在传统理论中,套胶的软硬往往是指海绵的软硬,而“729”人经过多年努力,提出了套胶整体的软硬度,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海绵软硬度。  相似文献   

9.
桧者,桧木也。单桧,在这儿音同“单贵”,上单层桧木板的简称,即完全由一整块桧木制成的底板。单桧谈不上“单身”,却绝对是底板中的“贵族”。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先从桧木谈起。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0,(11):38-38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乒坛健儿又一次掀起狂飙,横扫千军,包揽了全部金牌,再次显示出超强的实力。 当掌声响起,国旗升起,金牌挂在胸前,你是否在赞叹国手们精湛技艺,顽强拼搏取得胜利的同时,想过还有什么制胜的秘方吗? 不错,秘密就在于使用的“武器”──球拍(胶皮)。人们知道,乒乓球与其它的项目有所不同,对于自己使用的器材,要求相当高,球拍或胶皮的好坏,是否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左右比赛的结果,因此,运动员对选择什么样的球拍、胶皮都有严格把握,尺寸不差毫厘。 在本届奥运会上为中国队勇夺男双金牌…  相似文献   

11.
规则问答     
《网球》2014,(3):101-101
Q脱手 在一场单打比赛中,在经过几拍拉锯之后,我被对手调动到角落里,无奈之下只能挑起一记月亮球想要防守过渡一下,给自己争取一些回位时间。谁知对手看出我的意图,提前向前上步迎前打出一记凌空抽击。不过,虽然他将球打出了制胜分,但由于可能没有握紧球拍也没有打中甜点,他的球拍与球发生碰撞之后从手中飞出,并且落在了我的界内。他说这一分显然我已经无法追到球,因此应该他得分。但我认为他的这一举动对我造成了  相似文献   

12.
很喜欢逛超级市场,因为每一次都会找到一些令我兴奋莫明的东西。今次找到的是一套有两只铁制的羽毛球拍和两个不折不扣的胶制羽毛球,一套四件都只售加币六元正。当然,这不能跟市面上价值数百元.用那些超轻的碳纤制造的球拍相题并论。但这一套“玩具”却勾起了我很多很多的童年往事。  相似文献   

13.
情书     
杨雪 《乒乓世界》2004,(8):i007-i007
我的所爱:你我相恋已十年有余了,从最初的不打不相识,到今天的难舍难分,其中甘苦,只有你我自知。如今想起,感慨万千。记得那年初次见你,你正被两大汉打来打去。两人满头大汗,毫无怜香惜玉之情。我见之于心不忍,从一人手中夺下了拍子,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霸天虎 《乒乓世界》2005,(9):109-109
霸天虎 我手中只有两支进口板.这是我打过的所有进口板了.不过.这两支板是两个轻端——硬且厚的五夹“马祖诺夫”(Bulterfly Mazunov)和软且薄的五夹YE(Yasaka Extra)。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的乔晓卫活脱脱一个假小子.整天混在男孩堆里玩,舞刀弄枪.爬树掏鸟蛋这些男孩子的游戏经常让她玩得不亦乐乎。如果有人欺负比她大两岁的哥哥.乔晓卫能找到人家里去算帐。当年.做海军的爸爸积极响应“体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给女儿买来一支乒乓球拍.初衷是想让她锻炼身体。没想到,天性顽皮的她却被那个在球台上跳跃、旋转的小小银球拴住了心。不久.县乒乓球队相中了她.而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让乔晓卫把打球当作玩游戏.让她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6.
陈洁 《乒乓世界》2000,(10):41-41
底板在乒乓球器材中的技术含量非常高,也是各制造商投入技术力量的重中之重。下面介绍红双喜最新推出的“V”系列和“O”系列底板。  相似文献   

17.
李树渊 《乒乓世界》2001,(12):39-39
上期我们谈了“729”反贴胶皮的基本特点,这期谈谈“729”正贴胶皮。简单地讲,正贴胶皮就是胶皮粒子向外粘贴使用的胶皮(又称正胶)。国际乒联对正贴胶皮有如下规定:套胶的厚度不超过4mm;每一颗粒必须圆形对称,轴与底层平在垂直,颗粒顶部表面必须与胶粒底部水平,其表面可以是  相似文献   

18.
曹家凌 《乒乓世界》2012,(12):139-139
当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对于乒乓球,我就已经不能自拔。尽管那时候用石板做球台,用木板做球拍,但每次我都是一打一整天,完全不知道疲倦。还记得我买的第一副球拍是两块木板。就是为了这10元钱的两块木板,我几乎花费了一年的积蓄。可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自从有了球拍之后,我天天都带着它去上学。每次一听到下课的铃声,我们几个小伙伴便马上跑到操场上去占领球台。我对于乒乓球的如痴如醉,爸爸看在眼里。他担心经常打球会影响我的学习。所以有一次趁我忘记带球拍去上学,爸爸就把它当柴火直接烧掉。  相似文献   

19.
“跃的Q版球拍” 在2008年广州世乒赛赛场外的摊位上淘来的球拍,一眼看见球拍上的Q版郭跃.就忍不住买回来收藏。  相似文献   

20.
初学者及中等水平的选手在发下旋球时,注意右肩及上肢向前用力转动,这样球在球拍上“吃球”时间会加长,旋转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