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到  赵晖 《乒乓世界》2006,(5):30-30
4月初.厦门体育中心的乒乓球馆,国家乒乓球男队在这里的封闭集训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前段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加上厦门闷热潮湿的天气让队员们都显得有些疲劳。虽然如此.五名参加不来梅团体赛的主力队员训练得仍然一丝不苟.每个人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陈王己正在和王励勤练单打.两个人打的是一局的比赛.主教练刘国梁一会儿全让王励勤发球.一会儿全让陈王己发球,谁输了谁都不高兴.对每一个球都斤斤计较得不行。刘国梁、李晓东、肖战.三个教练都围着这一张球台。这两个人可是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宝贝!  相似文献   

2.
晏学宁 《乒乓世界》2001,(12):13-15
初冬的一个傍晚,我到训练馆找刘国梁,正好赶上男队下课前集合站队,教研组组长尹霄对下午的发球训练进行了总结,要求队员在练习发球时要注意按照新规则训练,希望大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探索新的方法,他指出单明杰的反手发球比较有特点,值得借鉴。队伍解散后,我询问尹指导是不是已经针对新规则制定了训练计划,他说现在队员还处于恢复性训练阶段,到冬训时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计划。其中改进发球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过了一会儿,刘国梁在我身边坐下来,我问他训练时改变发球动作的感受如何,他说现在还找不到感觉呢。之后,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九运会和他的搭档王涛身上。  相似文献   

3.
第六届女子世界杯是国际乒联第一次启用无遮挡规则,这项规则究竟在比赛中产生多大的影响,不仅是运动员、教练员充满了好奇和疑虑,就连制定规则的国际乒联官员好象也心中无底。监督本届比赛的国际乒联官员赛前特意找到李晓东教练了解中国超级联赛执行无遮挡发球规则的有关情况。 这位官员先问,在比赛中执法尺度是不是难以把握?李晓东答道,由于对判罚标准的认识不同,超级联赛中裁判与教练、运动员确实发生过争执,把握判罚尺度的确有难度。官员又问,改用无遮挡发球对运动员的影响是不是很大?李晓东说,无遮挡发球促使运动员在站位、意识、打法的组织等方面变化比较大,特别是那些成名的选手和老运动员,他们多年训练养成的习惯在短时间内遭到很大的破坏,有可能影响他们的运动生命,如刘国梁、瓦尔德内尔。  相似文献   

4.
采访刘国梁、孔令辉是在国家队的训练馆里,当时孔令辉和刘国梁正在练习无遮挡发球。刘国梁的感觉似乎不太好,总是没发好,有点懊恼。他们俩不停地交流着接发球的体会。记者看到,由于要“无遮挡”,刘国梁每次将球抛起后,左手都要刻意移开,而不像以  相似文献   

5.
初冬的一个傍晚,我到训练馆找刘国梁,正好赶上男队下课前集合站队,教研组组长尹霄对下午的发球训练进行了总结,要求队员在练习发球时要注意按照新规则训练,希望大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探索新的方法,他指出单明杰的反手发球比较有特点,值得借鉴。 队伍解散后,我询问尹指导是不是已经针对新规则制定了训练计划,他说现在队员还处于恢复性训练阶段,到冬训时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计划,其中改进发球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过了一会儿,刘国梁在我身边坐下来,我问他训练时改变发球动作的感受如何,他说现在还找不到感觉呢。之后,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九运会和他的搭档王涛身上——  相似文献   

6.
王励勤:国梁,我说的对吧。你看咱坐的飞机多舒服!(等待回答……刘国梁没吱声)王励勤:今天的天气还真不错(等待回答……刘国梁还是没动静)王励勤:怎么着怎么看?当了教练就不理人了?再不吱声我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蓦地听说了刘国梁退役当教练的消息。虽然自2000年世乒赛团体赛之后,刘国梁“绝技不绝”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想到他可能会悄然退去,但已习惯了听他说“我从未放弃”、“我要为直板打法闯出一条新路”,如今正值亚运酣战之际,本以为“刘国梁能否重振雄威”会是本届亚运会的一大看点,却未成想他已离开战场坐入了中军帐。应该说,刘国梁在告别赛场后担任教练可谓“人尽其才”,毕竟他的智  相似文献   

8.
“家庭日”     
《乒乓世界》2012,(6):155-155
5月初,北京,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日午后,刘国梁、秦志戬、刘国正等几位男队教练带着家人在乙十六号商务会所小聚。  相似文献   

9.
对刘国梁参加的几次重大国际比赛中的6 场比赛做了认真的观察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刘国梁在比赛中“前三板”技术表现突出,是重要的得分手段。主要特点是发球旋转落点变化大,动作隐蔽性强,出手突然,为第三板抢攻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特别是他的正手“背面发球”,得分率高,常常在比赛中起到关键作用。他接发球时主动进攻意识强,随机应变好,使对方在发球段中很难得到便宜。由于他的“前三板”技术特长突出,也为后面的相持阶段取得主动打下基础,使我国的直拍快攻打法得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木 《新体育》2003,(7):14-14
世乒赛对刘国梁来说并不陌生。从1993年至今已经整整10年了,它留下了刘国梁太多的辉煌和遗憾。不过,以教练的身份参加世乒赛对他来说还是头一遭。当然,世乒赛还是世乒赛,他还是他,只是他的心境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事实上,曾经身经百战的刘国梁,直到作为场外指导坐到场边,才真正体验到大赛的惊心动魄。“以前当队员,准备上场的那段时间特别紧张,心理压力很大,可真到了场上反倒不那么紧张了。作为教练,比赛开始后,随着比分的起起伏伏,心里才真是忽上忽下的。”刘国梁说。刘国梁甚至请教过蔡振华:作场外指导会不会像场上运动员打球一样感觉到很…  相似文献   

11.
发球是网球运动中最重要的击球。因此,教练们喜欢用大量的时间来发展和精炼选手们的发球动作。幸运的是,男选手的教练可以将很多网球教学方面的书籍、视频中的各种练习方法直接拿来加以利用。然而,网球界对于女选手和青少年选手却没有同等的待遇,出书拍教程的技术专家们此前忽略了这些选手。结果是,这些选手的教练一直在思索提高发球技术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陈思婧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7,(11):I0018-I0019
网上有人问,总在刘国梁教练身边出现的,白发老者是谁?忍不住敲字上去,那是国家队里的干爹——政治辅导员的李宗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金路  陈功 《网球》2011,(3):108-110
经过春节长假的休息,想必两位学员一定在各种饭局一通吃喝。不过在见面之后,感觉她们的身材没有什么变化,看来没有偷懒,完成了教练布置的家庭作业,让人欣慰啊!丁教练似乎也早已对中国的春节有所习惯,见了面不忘和我们说旬“过年好!”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发球。发球技术有的人觉得简单,有的人觉得很难。我想,这主要得看是否在一开始使用了合适、正确的练习方法。丁教练教发球的方法比较独特,与很多教练有所不同,广大教练员一起来学习和借鉴一下吧。  相似文献   

14.
我的运动生涯中,有三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蔡振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塑造了我。还有一个人是我的主管教练尹霄,他从1988年进青年队一直到1999年,他对我和刘国梁就像父亲一样。再一个就是我的父亲孔祥智,他和母亲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我的父亲是乒乓球教练,他打球时进过省队,但没有赶上好时候,因为文化大革命不得不停止了运动生涯。我小时候看他陪队员打球,推挡还行,正手差一点儿。很多运动员的父亲都打过球.像邓亚萍、刘国梁,或者像王楠的爸爸那样特别喜欢乒乓球。我想,父辈们在年轻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温植梧 《乒乓世界》2004,(1):i006-i006
2001年1月17日,我在香港乒乓总会主办的新世纪乒乓球技术发展研讨会上聆听了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先生的报告——关于使用40毫米大球的技术总结。会上,奥运冠军刘国梁还在演讲台上为我们表演了他的发球技巧,我也有幸上台与他“过招”。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度盘点     
天涯风 《乒乓世界》2012,(2):152-152
2011年初,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在国乒教练竞聘会议上指明了2011年的竞争目标:老将保持状态,新人加速成长,打出最强阵容,  相似文献   

17.
闫森:通常你的发球某一个人接得比较差,而另外一个人却可能非常适应,但老瓦可以做到让每一个人都吃他的发球,这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全世界大概只有刘国梁可以与他相媲美。 瓦尔德内尔在发球时会改变握拍方式,以便能够像直板那样灵活地运用手腕。这是他的首创。而这样革命性的创新,根据他的说法,发明于他10岁那年。  相似文献   

18.
兄弟     
11:10,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第五局,王皓落后一分,这时他的眼神看向张继科,默念了句什么,自顾自地点了点头。对面的张继科盯着球台,没有看任何人。电视机的镜头这时给了坐在观众席的刘国梁,他微笑着,看着两个徒弟。接着王皓发球,追平比分。张继科一直看着地板,发球,得分,再由王皓发球,接着王皓将球打飞,张继科拿下比赛。  相似文献   

19.
王红  深泽 《网球天地》2013,(11):132-133
当今网坛,发球上网打法在渐渐消失,很多业余网球爱好者为了体验网球运动的乐趣,坚持学习和尝试这种变化多样的打法。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发球上网呢?Velev教练告诉我们,第一拦截作为发球上网的中间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发球,接发球是业余球员更容易提升的方面。张圣伟教练从心态、站位、准备姿态等方面讲解了接发球的重点,给大家指出一个方向,接发球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接发球方式。接发球首先要摆正心态。必须承认发球方和接发球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