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商标词是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该语言和文化的浓缩与精华.商标词的选择和使用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学习和使用商标词的有关知识和具体应用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该语言的精髓与魅力,而且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文化积淀及其深刻内涵.本文对比和阐述了中英商标词文化的异同及其互译时应注意的事项.为提高我国国产商品的知名度和参与国际竞争创译出的韵味传神又具有深刻文化内函的中文商标词.  相似文献   

2.
商标及商标词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从众多商标词中可透视它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蕴涵,故而从商标词的语言文化特征入手,详细地从商标翻译中的用词、文化因素、方法这三方面揭示商标语与文化的深刻关联,并针对这些关联,相应地提出一些在翻译中适当的方法手段,以使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文化习惯。  相似文献   

3.
商标词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从众多商标词中可透视它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蕴涵。本文从商标词的语言文化特征入手,阐释商标词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并提出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商标词翻译的理论基础,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Nida的翻译理论引入中国后,经历了大受追捧和被全盘否定的大起大落。本文认为Nida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对于商标词的翻译实践仍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指导译者在尊重原商标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传播原商标词文化意蕴,达到其商业目的。本文用动态对等理论,从商标词翻译中的读者反应和文化补偿、文化移植等三个方面对商标词翻译中的文化补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同任何翻译一样,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商标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商标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商标源语接受者对商标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在翻译商标词时,译者应在等效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将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功效特色等效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商标对于产品市场开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商标词由于其功能特殊,意义多重及负载文化的特性,翻译难度颇高。Verscueren提出的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应该根据不同的交际语境灵活选择语言,以达到交际意图。在翻译商标词的过程中,译者应顺应产品特性,目标语语言习惯,目标市场社会文化内涵及消费者心理需求,实现翻译技术与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邓梅 《文教资料》2006,(23):116-117
隐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但不同的语言有不同文化背景,使得英汉隐喻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商标是商品的外衣,在商标翻译过程中,要使译名商标发挥与原商标同等的效力,文化因素不可忽略。而动物词在各个民族中特有的文化内涵本质上就是一种隐喻。本文从动物隐喻的角度探讨了一些带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动物名商标的翻译,以引起人们对跨文化商标翻译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商标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透过泉州鞋服商标词,探索泉州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9.
商标词特殊的功能决定了商标词的翻译要以产品为核心,要注重商标词目的语的语义和文化内涵,同时兼顾消费群体的审美心理,使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胡莹 《黄山学院学报》2004,6(2):109-11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植根于语言。各民族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化,语言学习是离不开文化的。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有助于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词。本文通过一些具体例证阐述了英语文化内涵词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建议学习者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对语言本性的探讨始终是在"语言与存在相互归属"这一洞察的指引下发生的.对语言之本性的考察首先需要清理出一条通向语言自身的道路,然后在这条道路上追问语言之本性.正是在"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的思想道路上,海德格尔揭示出了语言的本质即是本质之语言,存在与语言在本有之真理中相互归属,从而真正走向语言之途.  相似文献   

12.
聋人书面语学习困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聋人学习书面语的困难,研究使用资料检索和语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材料的对应研究,对“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概念的研究,对“过渡语”、“洋泾浜”和“克里奥尔语”概念的分析,发现手语和书面语在语言的载体、词汇语法、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聋人书面语的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语言迁移上存在比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多的困难;聋人在书面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过渡语;结论是要宽待聋人学习书面语中出现的偏误,要加强从语法的角度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研讨语感和语文思维本质属性及其特征的同时,阐发了语感和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强调了语感和语文思维能力在听说读写活动中的核心作用,从而明确了语感水平和语文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语文素质的高低,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素质,就必须提高语感水平和语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没有辨清语言知识的内涵、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教学最需要的语言知识是“如何使用的语言知识”,其往往以语感和语识为表征。语言知识的基本教学策略有:体验、训练、案例分析、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二语习得中的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研究较多,其实,目的语对母语也会有影响,即目的语对母语的逆迁移,但目前对此语言现象的关注不足。这里主要讨论了这种语言现象及其三种具体表现类型,即词汇逆迁移,句法逆迁移,语用逆迁移,这三种表现类型能较好地解释二语习得者的一些语言变化,进而为新形势下汉语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而对于汉语教学来说,语感教学和语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生只有有了较强的语感才能对语言的输入有准确、敏锐的理解能力,才能使汉语学习者有正确、熟练的言语输出能力,因此说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语感教学.笔者试图从语音、语调等方面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汉语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语言模特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新概念.作为一种新的职业,语言模特的职责主要是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标准的目的语示范,引导语言学习者进行相对规范的语言训练和学习.韩国高中汉语教学是作为外语的语言教学,其协同教学的教学模式体现出语言模特角色的重要性.区别于语言教师,语言模特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理论知识、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以及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理论修养.  相似文献   

18.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外语界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也是外语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时刻面临的问题。但一直以来,研究重点一直放在母语的负迁移上,而对母语的正面影响关注不多。母语作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应充分利用使其起拐杖的作用,充当帮助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学语言之于第二语言习得有其广泛的理论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在其他学科中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它既作为学习者的目标语,同时又是教师教授语言的媒介。因而就要分析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归纳提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以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关注,更好的发挥教师话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务楠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114-115
人类的交际是显语言交际和潜语言交际的结合。它们相互交替、融汇配合共同完成了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显性的语言来教学,更要注重以内在语、节奏语、眼神语、表情语、手势语、体势语等为主要内容的潜语言来进行教学。本文就是详细分析了潜语言的概念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