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本全 《职教论坛》2002,(12):58-5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自觉地应用奖励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强化。教师用其来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家长用其来鼓励子女好好学习,老板用其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这种促进人的进步和成长的方法就是工具性条件反射。本文拟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含义出发,讨论其在学校教育尤其在中等教育中的应用。一、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含义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后果能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高。该反射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利用白鼠和鸽子等动物,运用一种特殊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2.
条件反射理论最早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来,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之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对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一些不适当行为可以用强化手段来塑造。利用行为改变技术,通过操纵强化物来改变学生的行为,这是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治疗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儿童良好行为的建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工具性条件反射原理的简单介绍,说明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通过惩罚和奖赏这两种手段影响儿童行为的建立。通过对强化物的选择、强化物的程度、使用强化物的时间、强化物的合理并用等的阐述,帮助父母能够正确、适度地使用惩罚和奖赏,促使儿童良好行为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4.
无论田径、球类、体操等课都离不开对学生讲授动作要领及操作训练。学生把教师讲授的要领变成实际操作的指导,是一堂体育课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多年来我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刺激控制下引起正确反应、强化训练”的做法通过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就是在备课过程中,大胆设计“操作性条件反射”,并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操作性条件反射”,有变化地多次刺激学生,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谓“操作性条件反射”,即备课过程中设计一种学生能够按照要领完成动作的“行为程序”。这个行为程序应包括(一)教学开始…  相似文献   

5.
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是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有别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其特点:(1)条件反应不是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动物必须去发现这个合适的反应。(2)合适的反应会使动物得到所期望的物品。斯金纳用鸽子和白鼠在一种特制的装置(称为斯金纳箱)中做实验。他根据实验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定义为:“当一个操作为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所跟随时,这个操作的力量就会提高。”例如,鸽子在实验箱中,每当啄到一个亮点时,就可以获得一粒米。多次重复后,鸽子就学会了直接啄亮点以获得食物。如果把动物的行为分解为几个简单动作,然后,按一定程序有步骤地进行强化,就可以使动物学会复杂的行为,这种学习理论称为“强化论”。斯金纳把这种按程序进行强化的原理应用到教学中去,创造了程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武术技术动作形成的生理基础是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有一定的规律,如泛化、分化、动力定型、自动化等,各种技术又是在复杂的条件反射中形成.因此,合理利用反射规律,对学习、掌握技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体育运动技术是通过运动实践而建立起来的运动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是由教师优美的示范和形象生动的讲解(这些是条件刺激),通过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非条件刺激),在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接通”,再经过多次“强化”后形成的。然而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基础乃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这两种基本神经活动的过程。由大脑皮质引起兴奋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叫兴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谁先发现条件反射这一生物界的现象? 大家都知道,“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es)这一名词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p.pavlov,一八四九—一九三六)提出来的。这是他经过二十五年辛勤的科学实验以后得出的成果。现在再提出“谁先发现条件反射”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否认或无视他的功绩呢?当然不是。他的科学实验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后来医学上、心理学上和其他方面应用这个原理而造福人类的功绩是世人所公认的,谁也不能否认或无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介绍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是由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的。巴甫洛夫先给狗一个无效的刺激(铃声,他称为条件刺激),然后给狗喂肉糜(非条件刺激),而肉糜能诱导狗的唾液分泌。巴甫洛夫发现通过反复给狗这样的两种刺激——铃声和肉糜,单单铃声也能诱导狗的唾液分泌。将一个原先无关的刺激与一个有关的刺激联系起来,并作出反应,这样一个学习方式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在巴甫洛夫的先驱性工作发表后,经典条件反射和其其他一些学习方式在许多动物身上  相似文献   

10.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其基本内容是:一个并不能引起某种反映的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结果,生物对那个中性刺激物也作出了某些反应。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恐惧型条件反射,它的心理反应为焦虑情绪,外在表现为不安、焦躁、害怕等。例如:某人因车祸受伤,康复以后.一见到汽车就引起恐惧感,生怕车祸再度出现。汽车这个中性刺激物成了他产生恐惧的一种条件刺激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对某一学科或整个学习的“害怕”也是这种心理现象的反映。这种恐惧型条件反射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缺乏内在动力,进而丧失学习信心。所以教师在  相似文献   

11.
刘玮 《生物学教学》2008,33(6):28-29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做比较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学习方式,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概念;通过分析巴浦洛夫条件反射的实验,明确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形成生物学的适应性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戳qi≯“0f,r 二)捐0,)‘r、√L--<、0一/≮∥?@,∥二鬟/,/iij心弋§《蔷≮2《美@.f《l、、◇我带的不是雨伞吗?遍么◎锑50’/i/懋,’j』t?j?∥∥.缆繁PP球条件反射@柴立青  相似文献   

13.
我利用数字电路制作了条件反射形成演示器,以电光显示形式形象地演示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本演示器具有手动、自动、声控三种控制方式,性能稳定可靠,操作讲解方便,清晰直观,可见度好,演示过程生动、活泼而形象。稍加变动,还可应用到其它自动...  相似文献   

14.
在19世纪末期,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得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同时给予,使它们彼此建立起联系,即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5.
巴甫洛夫在说明条件反射时,常将“暂时联系”和“条件反射”作为同义词使用。这样看来,心理学上也可以下把这两个名词严格分开。不过,从一些资料来体会,好象有这样的意思:在二者通用的前提下,如果从神经机制方面强调时,多使用“暂时联系”一词;而从反应的表现方面强调时,较多使用“条件反射”。因此,下面小标题里分别使用了这两个名词。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巴甫洛夫创立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至今仍是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指南。但巴氏的条件反射学说是在特定的实验室里完成的,如果改变实验条件,一些问题就会反映出来。其学说适用于解释人被动的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条件反射的活动是非常普遍地存在的。这一过程是发生在大腦二半球的皮层細胞中,从外观上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但自从巴甫洛夫在整体上用客观唯物的方法創立研究条件反射后,使人們对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以及发生的机制,有了深入的認識,因而对这具有复杂机能的大腦活动情况也有了正确的理解。下面介绍我們平时看到的資料及初步摸索过的一些形成条件反射的实驗,这些实驗是最普通的也是最易了解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在任何場合中随时都可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是采用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古典实验方法,以狗作为条件反射对象来进行研究的,课文中就是以此实验来阐述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的。以往讲解这个概念,只能依照教学挂图作静态的描述和说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为解此难,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应用当代电子工业的先进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成一种能显示生物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的形成”演示仪。本仪器  相似文献   

19.
问:上课铃响了,学生纷纷进入教室,是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答:巴浦洛夫把对抽象信号(语言、文字等)作业反应的条件反射定义为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把对具体信号(声、光、形、味等)作业反应的条件反射定义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据此,对于上述问题,如下分析: “上课铃响了,学生纷纷进入教室”这是铃声往往引起绝大多数学生产生这样一些联想:“上课了,别迟到”“请遵守纪律”“下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中的问题行为,即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1]幼教工作者面临着如何矫正问题行为并培养我们所期望的行为这一重大任务。 一、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行为矫正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早期的行为矫正主要依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这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