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酷刑是一种公认的国际犯罪。随着人权理念兴起,反酷刑运动在全球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社会在反酷刑中有不少行之有效的立法,为反酷刑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反观我国反酷刑的立法现状,已难以适应打击酷刑行为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在我国明确设立酷刑罪,来达到打击酷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酷刑严重侵犯人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严重犯罪之一。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轻重程度不同的酷刑行为和现象,随着人权保障的国际化,反酷刑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罪犯的人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完善反酷刑的法律规制,需要在考察酷刑犯罪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反酷刑条约和国内立法作全局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有新闻媒体报道,某市一教师因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高高举起了手中的教鞭,但不是落在学生身上,而是狠狠打在自己的手臂上,然后问学生上课还不认真听讲吗?如果不改就继续打。学生看到这样的情景顿时茫然不知所措,连忙答应认真听讲。  相似文献   

4.
5.
鲁迅先生的《风筝》是《野草》中较为独特的一篇。偏重叙事的《风筝》之所以没有结集到《朝花夕拾》中,是因为它记录了鲁迅先生所经历的从灵魂的自剖、自虐到自救失败的一次痛苦的轮回。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酷刑这种古老的、野蛮的、残忍的处罚方式一直被认为同贫穷和不文明社会密切联系在一起。当前,国际社会对于保护人权和酷刑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制定了种种措施,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代社会,诸如酷刑、非人道和侮辱性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美国所提出的""双重人权标准""更加酷刑之类的野蛮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7.
幼儿自虐是一种故意的、对自我产生伤害的、重复的消极行为.笔者在幼儿园工作期间,曾接触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叫奇奇(化名)的孩子,4岁半读中班,常表现出自我虐待(即"自虐")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狄金森在诗歌创作和情感世界两方面所遭受的悲剧性的挫折使得她的人格产生了裂变,这些在狄金森的作品及书信中得到了体现。文章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剖析了她的恋父情结及其移置失败后的从自虐到白恋,最后选择隐居并钟情于死亡诗歌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9.
儿子5岁了,非常任性。每次他做错事,我一批评他,他就哭着跑开,边哭边嚷嚷:“你们不爱我,我再也不回来了!”我只得紧随其后。儿子见我在后面追,跑得更快了。  相似文献   

10.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高自尊、高自立的需求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动荡不安。当自尊与自立和现实世界发生冲突时,他们不得不调整认知和行为去适应“主流文化”,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当他们感到环境的压力超出自身阈限,或者已经威胁到自身的心理健康时就容易陷入内心的焦虑和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11.
靳忠良 《课外阅读》2010,(13):50-51
新加坡的中学生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学生不同。虽然都是十四五岁,但是一个个非常规矩,令行禁止,有着极强的集体意识。而我一直不明白,新加坡的教师到底施了什么魔法让学生们如此听话。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民主正义为核心的和谐社会进程中,酷刑在向我们的司法文明挑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无论是要加强法制.实行依法治国,还是要加强人权保护,都是必须反对和防止一切形式的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处罚行为。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呼格案"再审宣告蒙冤18年的呼格吉勒图无罪,引发了全国对于刑讯逼供导致的冤假错案的广泛关注。"聂树斌案"也由山东省高院异地复查。面对我国目前在调查取证和审讯过程中存在的刑讯逼供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审视取证过程中存在的刑讯逼供弊端,切实将《禁止酷刑公约》应用到我国的调查取证和案件审讯过程中,预防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沈家本,浙江湖州人,清光绪年间任法部侍郎、大理院正卿等职。他认为历朝历代之凌迟酷刑既不人道,又难以收效。于是,除修订立法外,他大胆主张法制改革。1905年3月,他上奏了永废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的《删除律例内重法折》,迫使清廷顺应潮流,下谕宣布将凌迟等重刑逐出清律条文,“死罪至斩决为止”。由此,沈家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的“法学泰斗”地位。  相似文献   

15.
谁自虐"自虐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宁笑的话让同学们面面相觑。"谁自虐?"白白扭头问麻雀。麻雀摇摇头,重复白白的话:"谁自虐?"宁笑像侦察员似的扫视着……还真别说,真的发现班里有一个自虐的同学。这位同学是哪一位?  相似文献   

16.
酷刑与酷吏的存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从历史发展角度,以酷刑的实施者——酷吏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的酷刑进行论述,并对酷刑与酷吏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分析,说明酷刑与酷吏在当时社会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曹七巧和司猗纹的悲剧人生有其婚姻不幸的原因,更有人类自身性格的缺失的原因。本文从这一点入手,分析由于人性的缺憾,尤其是女性特有的性格缺憾对两个人人生命运的影响,有别于从社会制度、社会背景等外部因素来分析主人公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酷刑在当今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而也是国际刑法和国际人权法的重要规范对象。由于文化、语言、社会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各国对酷刑的认识并不统一,这加大了全球范围内反酷刑的难度。有鉴于此,本文从规范的层面探讨酷刑的涵义、类型以及酷刑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等问题,以有助于对酷刑的明确界定并提高反酷刑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小说<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一生从被虐到自虐的过程,并分析了他被虐和自虐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10,(5):20-21
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编者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时,课文文中写道:“正当他(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