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之阳 《四川教育》2001,(11):30-3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独处” 时的“独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 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 说的话;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  相似文献   

2.
“模糊思维”是指人有运用模糊概念的思维能力。“龙飞凤舞”的书法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断断续续的话语之所以能让人听懂,朦胧含蓄的诗句之所以能让人领会欣赏,……这些都不能不归功于人脑的模糊识别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碰到课文中具有模糊思维特征的内容时,笔者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的。一、根据审美对象的模糊性,提供有关资料,启发学生进行合乎情理地思考和想象。从模糊学的理论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含蓄,是相对模糊的心理效应,是作家的情思在审美形式的掩盖下的一种朦胧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一段:“我爱热闹,也爱清静,……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想”。这里,作者想什么,不想什么,极其模糊;被迫说什么、做什么,也没有明说。语言的模糊性,为阅  相似文献   

3.
体验孤独     
朱自清先生在名篇《荷塘月色》中写道:“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相似文献   

4.
代佳 《科学启蒙》2011,(11):36-37
人在困倦的时候,可以倒在软软的席梦思床上,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至于摆什么姿势,我们都没有一定的模式,全看个人的喜好。而在动物界里,它们可不像我们,它们会“身不由己”地摆出千奇百怪的睡姿。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调查采访时,一名热心学生将笔者领进一家名叫“极速蓝猫”的网吧。网吧里只有三个人,一个是老板,一个是网管,还有一个看上去像是学生。给笔者当“线人”的学生告诉笔者,老板就是他们中学毕业的学生,当年曾是网吧的受害者,后来由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了害人者。学校周边的网吧,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他们中学毕业的学生开的。现在网吧里虽没什么人,一到晚上,这儿每个坐位都不会空着,几乎清一色是学生。笔者问老板有没有什么刺激的玩,老板笑了:“啥叫刺激?我们这儿玩的,没有不刺激的。”“线人”悄悄告诉笔者,只要肯付钱,在这儿什么都可以玩,甚至…  相似文献   

6.
1“文本是什么”与“文本意味着什么”“文本是什么”与“文本意味着什么”是两个问题,它们所期待的答案在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它们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视域。1.1文本是什么文本是什么,在普通的语境里,这可以是一个文章学的问题,“文本”在这里等同于“文章”。事实上,我们看到许多情况下人们就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着这个概念。文本,在这里可解释为“成文作品”,它强调的是它作为创作者的“劳动成果”的性质。当然,更多的人是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理解“文本”的,它强调的是它作为人的一种“意义结构”的性质。在解释学的理论视野里,“文…  相似文献   

7.
重要的是心境凡夫苏格拉底还是单身,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他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每天仍很快乐。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我有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相似文献   

8.
《音乐世界》2014,(22):60-63
新专辑名字为什么会叫《漫步失物招领处》?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苏妙玲.每个人都处于属于自己的失物招领处里,在生活的漫长过程里会丢失掉很多东西,一些物件也可以是人的个性,希望大家在听到这张专辑的同时,可以回头看看以前的自己,在这个特殊的“失物招领处”找回自己认为最珍惜的物件或者个性。平时自己也会是个丢三落四的人吗?有丢过什么重要的东西吗?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生的“STOP OUT”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里主动地停止学业,离开学校。如果直译,可以译做“休学”。 美国的大学生中有多少人休学?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离校的这段时间里都干些什么呢?大学方面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出现休学这种现象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下边就这些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统计中心的统计,1960—75年期间,取得学士学位的人,基本上稳定在四年前第一学年的入学人数的50—53.3%。其中,还包括用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获得学士学  相似文献   

10.
如果存在着命运,那么就没有自由的可能,如果存在着自由,那么命运就不存在。这意味着,我们自己就是命运。……“那么难道我们”,他问道,“不应该把集中营想像为地狱吗?”我一边回答,一边用鞋跟在尘土上画了几个圈,每个人都可以想像,不管他怎么想,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所想象的集中营———因为我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所了解———并不是地狱。“那么是什么?”他逼问道。在画了另外几个圆圈之后,我说:“我更愿意把它想像成一个地方,在那里人们不会感到无聊”,我补充说,“在集中营里,甚至在奥斯维辛———在一定前提下———人…  相似文献   

11.
小逗号和蓝铅笔在语文迷宫的“历史长河”里已经通过了两个考验,但是剩下的两扇屏风看上去可没那么简单了。因为第三扇金光闪闪的屏风竟然画了三个人物!而且这三个人长得很像,衣服也穿得差不多。“这三个人应该是一家人吧?”小逗号认真地看着屏风,小声地问蓝铅笔。“我想,应该是吧。”蓝铅笔说,说实话他也没有什么把握,“先看看他们的合称是什么再说。”“三曹……好奇怪的合称哦……”小逗号嘟囔着。“是很奇怪,应该是三个姓曹的人吧?”蓝铅笔说。“一定是,而且还是一家人。”小逗号说。但是会是谁呢?两个小家伙都陷入了沉思。宫殿里的绿色…  相似文献   

12.
“先知”     
※到生活中观察、验证一条天气谚语,写一写。※你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写一写。先知是什么?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什么事都比别人早知道一步的人。在神话或童话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今天,我想请大“先知”难道只在故事里才有吗?瞧瞧“我”吧,今天“我”要让大伙儿见识见识。家评一评,我算不算得上一位“先知”。去年刚刚进入夏季的一天,天气异常闷热。可我却听到周围的人们谈论着“今天天气不错啊,多暖和”!拜托,把“热”和“暖和”分清楚嘛,我可不喜欢不尊重事实的人。我相信,老天爷也一定不喜欢,恐怕待会儿他老人家就要“…  相似文献   

13.
去过中关村,留心过路边的广告牌.你一定不会忘记那黑底白字巨幅广告,上面只有一句话: “左岸公社,少数人的精神家园。”“左岸”,原指巴黎塞纳河左岸一处人文浓郁的场所。而这个在中关村出现的左岸写字楼,大大强调了“少数人的精神家园”,旨在创造一个独特的儒商氛围。而高中校园里, “少数人的精神家园”演绎为一个个特殊的班级。他们在“左岸公社”里过着不一样的生活。他们是些什么人?喧嚣?狂妄?高人一等?机会主义者?抑或是贴上标签的另类? 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更不敢妄加评论。  相似文献   

14.
人物的思想品质,是表现在行动中的。具体地描写一个人,一定要叙述他“做了什么”和他是“怎样做的”。“做了什么”,许多人可以相同;“怎样做的”,每个人都由于职业性格和思想感情的不同,而各有各的特色。如电视剧本《爆炸》,其中有李局长、马科长、(保卫科)、老张头(门房)、梁总工程师、梁燕(化验员)这些人物。剧本中有几个镜头里描写他们在思考问题。马科长是“皱着眉,那支烟自燃着,兰色的烟飘满画面”。老张头是“抱着脑袋,眨巴着小眼睛,紧张地回忆着”。梁燕是“托着腮帮,望着试管架上的试管,陷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全家都“亲切”地称呼弟弟为“导弹”,恰好和“捣蛋”谐音。 瞧,他的眼睛骨碌碌地一直转个不停,让人不禁害怕这小脑袋里又在打什么鬼主意呢!我可是被“捣蛋”过多次的。  相似文献   

16.
我的2005年     
“年”不仅是一个记时单位,它也是一个口袋,叮叮当当地攒满了东西,等着被分检、收藏。你在一年的时光里攒下了些什么呢?有的人可以不假思索地列举出好几件“大事”,有的人只是挠挠头就把一切轻轻带过。无论如何,每个人的每一年都重要而独特,它是人生的组成部分, 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以几个关键词分别搜索了几位身份不同的人的2005年,看看2005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苏格拉底还是单身,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同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这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相似文献   

18.
蓝雨 《现代语文》2005,(8):17-17
“独处的时候,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不由使人想起来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我爱热闹,我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或许,人只有在离群索居时,才会思索,追求、创造。既然独处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就且受用这无边的世间之美吧!  相似文献   

19.
对于童话来说,拟人化是它的第一要素。可以这样说,没有拟人化,也就没有童话。在童话的世界里,万物有灵,人可以与动物交流,动物可以和植物交流,甚至可以与非生物如石头、桌子、椅子等等交流。在童话里,动物、植物、房子、车子乃至山川都具有人的形象和性格,它们像人一样思想,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善恶美丑--这是构成童话故事的最主要的特征。如果一篇故事里没有这些“非人”的形象,那就算不上是童话。所以说,没有拟人化,就没有童话。当然,“夸张”也是童话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这里所说的“夸张”,其实说是“变形”更准确,比如《格林童话》有一篇《傻小子学害怕》,写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的“傻小子”。还有一些故事里写一些类似于超人的“非正常人”,这些都属于夸张或者说变形的手法。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人是靠智慧生存。如果人没有了智慧我们就不敢想象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的。智慧是人类统治世界的武器。智慧是学生学习的法宝。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把什么储存在“学生智慧”的银行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