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骑猪     
小伙伴有的会骑马,骑牛,我不会,但我会骑猪。 我4岁的时候,奶奶家养了一只白色的小猪,很可爱。小猪渐渐成了一只大肥猪。  相似文献   

2.
骑猪     
今天,我到奶奶家去玩。吃过午饭,我在离奶奶家不远的地方看见了一头大肥猪。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有人骑猪,觉得很好玩,也想试一试,于是我蹑手蹑脚地朝那头大肥猪走去。  相似文献   

3.
骑猪记     
"孙子,快来看呀!""怎么啦,奶奶?"我一边打哈欠,一边说。我突然想到,放假期间,奶奶早晨从来不叫我起床,今天是怎么啦,难道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吗?想到这里,我连忙爬了起来。走到卧室门口,我看见一个帅哥正骑着一匹马从我家大门前走  相似文献   

4.
骑猪轶事     
我姥姥家在农村,农村有许多城市里没有的东西,最有特点的是,城市里没有家畜,而在农村却到处可见。也正是这些我们平时没机会接触的新鲜事物,带给我许多乐趣。  相似文献   

5.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所以,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观"生活小镜头",积累独特的素材;诉"亲身经历",凸显习作个性;抒"真情实感",展现习作童趣;求"多向思维",触发习作灵感。养成坚持每日一记的好习惯,积累自己的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6.
周春林 《初中生》2006,(9):22-24
【写法指导】 真情实感,是从自己的心泉里喷涌出的泉水,清冽爽口,回味无穷。我们可以于真切感受中抒写真情真爱,用最易被人忽略的生活小事,透视出最浓厚的真情;可以从亲身经历中彰显出真情实感。作要避免说假话、大话、空话,要从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事物中,采撷让自己感动过、思考过的人和事,从中彰显出真感情、大智慧,让读有所感、有所思,才能写出至真至爱的作。总之,作想出彩,千万别丢掉真情。唯有真情最动人.真情永远是作出新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开什么国际玩笑?爷爷怎么能在树权上骑猪?忽悠谁啊?别急。听我告诉你。  相似文献   

8.
骑猪     
  相似文献   

9.
骑猪     
《往事难忘》是我最爱听的一首歌,因为我也有一件经久难忘的往事。那年春天,我家养了一头又肥又壮的猪。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我不能尝骑马的滋味,何不尝尝骑猪的滋味?  相似文献   

10.
骑猪乐事     
星星姐姐:骑马、骑驴、骑骆驼、骑牛……"骑"事太多,何曾听过骑猪,这倒是件稀罕事!咱们一块瞧瞧去!  相似文献   

11.
找猪记     
清晨,我睡得正香正甜,就在梦中成为勇斗歹徒的侠女的当儿,我被老妈捏着鼻子强迫起床。  相似文献   

12.
追猪记     
暑假里发生了很多事,最令我难忘的就是追猪。有一天,老爸把我送到姑妈家。我觉得姑妈家的猪非常好玩,便不时地观察它。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骑猪     
六岁那年,我在看了电视上的一个骑马节目后,羡慕地那该多好呀!可是我家没有马,怎么办呢?这时,我的眼睛办法了,就骑我家后院的猪去!" 说干就干,我走进家里的猪圈,打量着那几头肥猪,自言自语:"该选哪头猪好呢?"最后,我看中了一头还在自得其乐地吃着东西的猪,"好,就骑它!"我悄悄地走到这头猪的身边,趁它没有防备,快速地跳到了它的背上.  相似文献   

14.
骑鹅旅行记     
从前,在瑞典的一个小村里,有个很淘气的孩子名叫尼尔斯。有一天父母亲都要去邻村赶集,而尼尔斯因为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就被父亲关在家里做作业。尼尔斯一会儿就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发现有个很小很小的小人儿站在自己面前。这个小人儿戴着一个尖顶帽,尼尔斯突然想起来,这就是妈妈常说的森林小妖精。尼尔斯拿起捕虫网,想把它抓住,谁知头上突然重重挨了一下,他发现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人了!尼尔斯来到院子里,遭到了鸡鸭鹅们的嘲笑。这时,一群野鹅飞过院子上空,大声叫着:“到北方去,到北方去!”家鹅茅桢很是兴奋,用力拍打翅膀,尼尔斯赶紧跳上它的背…  相似文献   

15.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那么,作文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一.选材—亲身经历 叶老说:“学生的作文也就是他真实的生活。”生活与作文是鱼肉关系,密不可分。作文的素材来自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再用作文的形式来表达生活,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展现。  相似文献   

16.
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瘠的黄褐色的土地上,一位头戴斗笠、赤了双足的农人,用一根木棍赶着两头愚顽不驯的猪——眼前的这番情景,实在是太中国化了。  相似文献   

18.
[简评] 用“朝三暮四”评学生学习的负担状况不是没有道理,而且是真有几分像!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现行教育作一些注解,显现了作的观察与体验,并能用思维和语言自圆其说。笔流畅、朴实。对事理的分析入情入理,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能抓住本质:减负中的“朝三暮四”的根源在高考制度、经济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滞后。这对一个高考学生来说,体现了其分析、判断的能力。当然中国的教育是一个大主题,作不可能在千字中说清道明,其中的观点也有不妥之处。但瑕不掩玉,仍不失一篇有真情实感。有独到见解的考场佳作。  相似文献   

19.
猪蹄灯     
三十年前,猪蹄灯在我幼年求学时增添了一抹亮色,那个贫瘠的年代虽离我越来越远,但像我这样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却保留着温馨的回忆。小学是在三里外的邻村上的,四五年级时开始上夜校,那时还没有通电,学生每人点的都是自备的煤油灯,尽管如此,煤油灯也是奢侈品,每当课间休息都要把灯吹灭,上课再点着;进了腊月猪蹄灯代替了煤油灯,尽管猪蹄灯灯苗小,但节省了很多煤油,解决了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